大河報記者 侯冰玉
截至2021年8月31日,中國(許昌)國際發制品交易市場累計完成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貨值約2.08億美元(約合13億人民幣)。大河報記者獲悉,這是繼7月31日突破1億美元后,僅1個月累計出口額就突破2億美元大關。
2020年9月,商務部等七部委批準中國(許昌)國際發制品交易市場為第五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作為河南省第一個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中國(許昌)國際發制品交易市場也是全國第一個發制品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何為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據悉,該貿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商務部等國家部委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含15萬)美元以下,并在采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
該貿易方式通過享受國家支持的一系列獨有的改革政策,極大地提高了對外貿易的便利化程度,可以概括為“四個更”:一是準入門檻更低,凡在產業集聚區內的商戶、貿易公司經備案后都可以參與試點;二是通關出口更快,允許組柜拼箱,實行簡化歸類申報,對超過十種以上商品的單個貨柜,報關單只需要列一票商品;三是稅收政策更優,實施增值稅免征不退政策;四是外匯管理更活,允許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支持跨境人民幣結算。
現如今,這種為“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外貿量身定制的新型貿易方式越來越受中小微企業的青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使得國際貿易不再是專業人士、大型企業、外貿公司的“專利”,只要在市場集聚區內備案,無論大小都能參與外貿。“這一外貿新業態為商戶搭建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通道,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使用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難題。”河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這樣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試點獲批以來,許昌市著眼解決外貿企業準入、通關、免稅、外匯管理等現實需求,探索打造全服務鏈條一站式配套的生態圈,已建成的許昌市場采購聯網信息平臺門戶網站、企業申報系統、輔助管理系統、數據交換平臺和基礎支撐平臺等主要功能模塊運行良好,主體準入、便利通關、稅收征管、外匯管理、質量監督等政策均落地實施,自今年5月份規模測試以來,試點業務快速發展。截至8月31日,試點平臺已備案供貨商146家,代理商29家,組貨人22家,累計完成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1949單,預計全年可超額完成20億元目標。
“下一步,許昌市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將繼續為本地以及省內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正規出口的‘陽光通道’,推動許昌由‘全球假發生產基地’向‘全球假發交易市場、全球假發設計中心和假發線上交易平臺’轉型升級,為許昌乃至河南企業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許昌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侯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