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券商資管業務持續去通道背景下,輕資產模式的財富管理賽道逐漸成為券商發力重點。
據此前中基協公布的二季度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月均規模排名來看,前二十大基金管理機構中,券商系占據15個席位,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月均管理規模合計高達6.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比接近總規模的80%。
可見,“券商系”在整個公募市場中,已經成為“領頭羊”般的存在。同時,在財富管理領域,更是成為了券商提升業績的“杠把子”。隨著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年報披露完畢,從券商系公募的凈利潤表現,也可以一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成色如何。
“券商系”半年凈利逼近200億
通過統計在表的44家“券商系”公募持牌機構可知,今年上半年,41家公募機構獲得凈利潤正收益,賺錢效應覆蓋9成以上公司,合計凈賺194億元。
從凈利潤規模來看,頭部公募機構的“虹吸效應”似乎已經無可撼動。上半年,易方達基金和匯添富基金分列前二,半年獲利均超15億元,“強者恒強”規律再一次被驗證。
廣發證券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實現凈利潤為18.41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營業收入67.7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0%。
與此同時,廣發證券還披露道,截至2021年6月末,易方達管理公募基金規模合計1.56萬億元,較2020年末上升27.32%;即便剔除貨幣型基金后依然保持高達1.07萬億元規模,位居全行業第1。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半年市場結構性行情助推下,權益基市場整體收益率雖遠不及去年同期,但依然不妨礙整個公募市場的火熱,包括易方達在內的6家券商系基金公司也借此輕松突破10億元凈利大關。
其中,匯添富基金半年實現凈利15.70億元,同比暴增140.76%,排位第二。第三到第六位則分別由興證全球基金(13.76億元)、廣發基金(12.72億元)、富國基金(12.42億元)以及華夏基金(10.49億元)所占據。
而這一排名也與中基協此前公布的二季度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月均規模排名大體相當,也再一次印證了券商系基金在整個基金管理機構中的“頭雁地位”。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上半年27家券商系公募實現凈利潤兩位數的增長,占比超過六成。其中,又有9家實現凈利翻倍,且不乏中小基金公司身影,如東吳基金(151.14%)、東方基金(123.08%)、創金合信(108.57%)等。
三家“券商系”凈利貢獻度超四成
資本邦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包括資管子公司在內,19家“券商系”公募實現了對上市券商凈利潤兩位數的貢獻系數。頭部基金公司憑借強勁的業績回饋實現了對上市券商凈利潤的定向增厚,而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部分上市券商通過高持股比例同樣也實現高回報。
長城證券半年報顯示,公司分別持有景順長城和長城基金49%和47.06%的股權比例,得益于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場的火爆行情,景順長城半年凈利同比翻倍至7.2億元,并憑借一己之力帶動長城證券凈利潤提升4成之多。
而長城證券對此也做出肯定,表示景順長城基金作為股票投資領先的多資產管理專家,是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創新合作的發展典范,近年來為公司作出了積極的業績貢獻。
同時,長城證券控股的另一家基金公司長城基金業績雖不及景順長城,但同樣實現了同比66%的凈利潤增速,從而兩家合計為長城證券貢獻46%的凈利潤,位列券商系貢獻榜首位。
凈利貢獻榜第二位由東方證券占據。中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東方證券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方面業績增速較快。
據悉,大財富管理領域,東方證券手握匯添富基金和東證資管兩張王牌機構,并分別持有上述兩家機構35.412%以及100%的股份。而兩家機構也為東方證券帶來了豐厚收益,帶動東方證券上半年利潤直接提升45%。
東方證券中報表示,公司資產管理業務長期業績優異,東證資管作為公司全資子公司,近三年、近五年權益類、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東方紅”品牌享譽市場。同時,匯添富基金抓住公募基金行業爆發式增長機遇,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管理規模行業排名靠前,資產管理總規模突破萬億,權益類投資長期業績較好,業績保持穩定。
此外,作為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龍頭,易方達基金背后的廣發證券同樣獲利豐厚。
中報顯示,上半年,廣發基金實現凈利潤12.72億元,同比增長39.74%。而廣發證券分別54.53%持有廣發基金以及易方達基金22.65%的股權,從而兩家合計誕生11.61億元的凈利潤,占到廣發證券總凈利潤的17.15%。
券商多渠道提升“含基量”
去年8月份,證監會修訂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并更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彼時,業內人士曾分析稱,此次修訂最大亮點在于“一參一控”限制放寬。此前因該項限制,多家頭部券商或其資管子公司缺乏公募牌照,而倘若新規能夠放寬限制,大型公司將也可以按照“一參一控一牌”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
據中基協最新公開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共有150名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其中包括6家券商和8家資管公司擁有公募牌照。
而在新規落地之前,一些大型券商由于“一參一控”的限制,還未拿到公募牌照。比如,中信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等。
不過,盡管如此,頭部券商卻并沒有放緩布局公募領域的腳步。今年一季度,國泰君安以及中信建投就紛紛通過受讓的方式分別獲得了華安基金28%的股權以及中信建投基金20%的股權,從而紛紛一躍成為兩家基金公司的大股東。
同時,巨頭旗下的資管子公司也在加速謀求公募牌照。
近期,證監會官網更新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的行政許可批復顯示,申萬宏源以及中金公司兩家券商為加入資管子公司賽道提交了設立申請。而據悉,早在今年一季度的年報中,兩家券商便已經公開表示計劃設立資管子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稱,居民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正處于結構性調整時期,成立資管子公司并謀求公募牌照,已經成為眾券商的一致選擇。
公募擴容帶來券商重構估值
業內人士認為,受益于公募基金的快速發展,財富管理賽道讓證券行業的整體業績彈性提升,公募業務有望重構券商整體估值。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現階段,居民財富呈現從不動產向金融資產轉移、金融資產中權益資產配置占比提升和需求多元化三個明顯趨勢。券商將顯著受益于財富管理賽道的成長,受益于參股基金子公司、證券子公司等業績增長,證券行業的整體業績彈性提升。以2020年為例,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等資管子公司(基金、資管和直投公司等)的利潤貢獻占比在三分之一以上。
“頭部公募近年管理規模的復合增速達到50%以上,ROE(凈資產收益率)穩定在20%以上,部分甚至可以到30%以上。”國盛證券指出,2020年東方證券、興業證券控股公募凈利潤貢獻占比分別達到29.7%、20.3%。
國盛證券表示,考慮到財富管理大趨勢下公募管理規模及凈利潤的快速增長、頭部公募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以及更高且穩定的ROE水平,并對今年利潤的增長進行假設,如給予頭部公募30-40倍PE(市盈率),當前券商仍有非常明顯的估值向上空間,公募業務有望重構券商整體估值。
廣發非銀金融研究團隊認為,公募基金是財富管理大時代下的最佳賽道,藍海市場下發展空間廣闊,競爭逐漸激烈。優秀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具有自身積累稟賦及極強的護城河,盈利能力優秀、業績穩定性強,長坡厚雪,若公募基金公司之后發行上市,控股優秀基金公司的券商有望迎來業績重估機會。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