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SG基金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是提倡責任投資和弘揚可持續發展的新興投資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基金經理在投資時,將上述三個最重要的因子納入投資分析,來評估企業運營的可持續性和社會影響,旨在獲得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
當上市公司面對自身或市場系統性危機時,有足夠社會責任的公司往往能更好抵御信任危機,這反映在股票長期回報上則更加穩定、能具備戰勝市場的可能。
ESG投資流程
首先,上市公司按監管機構披露ESG信息;其次,評級機構會根據這些信息,通過ESG評級體系對上市公司做ESG評級;然后,指數編制機構根據ESG評級的結果編制指數;最后,投資機構根據ESG評級以及ESG指數在責任投資組織的指引下完成對上市公司的ESG投資決策,形成ESG投資的完整流程。
以上流程屬于海外標準化作業,國內市場主要由上市公司自行披露信息,指數開發公司聯合第三方機構進行指數編制。
我國的ESG投資現狀
ESG投資在歐美發展成熟,已成為主流投資策略之一。1971年,美國發行首只ESG共同基金(Pax World Fund),經過近50年的發展,ESG投資理念在歐美市場被廣泛運用。相比于歐美市場,我國ESG投資起步較晚,2008年成立的興全社會責任投資基金是市場普遍認可的我國首只ESG主題基金。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逐步健全,極大地推動了綠色經濟發展,并將有力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陸續推出一系列以低碳、綠色、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相關主題的ESG基金產品,但受限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覆蓋不全、各參與方的標準差異較大等現實,構建統一的ESG基金規則、科學評價基金的ESG表現成為亟需破解的關鍵難題。
在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ESG基金:國際實踐與中國體系構建》報告首次亮相,發布了業內首個ESG基金評價體系,該報告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騰訊金融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研究撰寫。
報告統計顯示,相比普通基金,ESG基金在收益方面具有優勢。整體而言,淺綠基金收益率高于深綠基金,二者的平均收益整體上要高于非綠色基金。從時間期限來看,綠色基金比非綠色基金12個月的收益率高5%左右,兩年期收益率高6%左右,三年期收益率高出7%左右。
關于ESG議題,基金經理指出產品質量和安全事件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實質的負面影響最大,其次是公司治理問題和財務造假。關于行業,基金經理認為責任投資對采掘業、農林牧漁、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等與能源、資源相關的行業影響最大。這些反饋較好地反映了現時中國市場的ESG特征。
國際著名理財機構——瑞銀2020年投資展望中認為,未來幾年新興市場將面臨一些重大挑戰,為水、食品和能源等資源帶來壓力,并可能導致環境和社會風險加劇。提高股票投資組合質量的一個具吸引力方法就是,投資于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獲得高評分的公司(“ESG領導者”),看好新興市場的ESG投資機會。
綜合看,ESG投資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相關投資具有較高的潛力。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