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明星來說,綜藝節目絕對是一個增加曝光度的好機會,就算沒有名氣,參加了當紅的綜藝之后,也能混個臉熟。
而且相比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的受眾面要更廣,流量也要更大。因此,綜藝節目便成為了流量明星的“搖籃”。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曾經那些熱門的綜藝也漸漸走向了落寞,甚至某些綜藝上的嘉賓還頻頻塌房,讓人唏噓不已。
一、《天天向上》
說到曾經的熱門綜藝,那就一定會提到芒果臺的兩檔王牌節目《快本》和《天天向上》。
2008年,芒果臺為了打造一款能夠媲美《快本》的綜藝節目,推出了《天天向上》。節目邀請到了汪涵、歐弟等人作為常駐主持人,組成了“天天兄弟”。
節目的宗旨是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因此邀請到的嘉賓也非常多元化,不僅有當紅的明星還有社會各界的優秀人才。
憑借豐富的節目內容和幾位主持人的通力合作,《天天向上》的口碑一路飆升,甚至一度能夠跟《快本》分庭抗禮。
可是,節目本身沒有問題,幾位主持人卻頻頻出走或是塌房。
先是俞灝明因為拍戲燒傷,退出了節目。矢野浩二因為特殊問題離開,小五由于回國服兵役退出。后來田源又被曝婚內出軌,歐弟也因為自身發展離開。
原本的七人兄弟團幾年之間就陸續出走5人,只剩下汪涵和錢楓苦苦支撐。于是,節目組又邀請了大張偉、王一博、高天鶴加盟。
雖然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暫時穩定了局面,可是沒過多久高天鶴作弊的事情被挖出,汪涵也陷入了代言風波。
最近,錢楓被曝出丑聞后也離開了節目。至此,元老就只剩下汪涵一人,節目也因為這些風波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口碑跌入谷底。
曾經那么受歡迎的節目變成今天這樣,很多觀眾都非常惋惜。但主持人的品行不過關,節目涼了也是意料之中。
二、《快樂大本營》
《快本》作為芒果臺最早期的綜藝之一,能夠一直延續20多年,底蘊非常深厚。
1996年,綜藝節目還非常少見。《快本》在創辦之初,就以新穎活潑的形式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最早的兩位主持人是李湘和李兵,他們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而是自由發揮,這樣的開放性模式拉近了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后來何炅、維嘉陸續加盟,何炅還向節目組多次引薦了謝娜,杜海濤和吳昕二人也通過比賽成功上位。
在李湘退出之后,他們五人組成了我們最熟悉的“快樂家族”,每周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歡樂。
后來節目中又加入了一些小游戲和特殊環節,比如“科學試驗站”等等,在娛樂的同時也給觀眾普及了科學知識。
再加上幾位主持人的出色發揮,尤其是有何炅這根“臺柱子”陣場,節目發展得順風順水。
然而到了2012年左右,《快本》的宗旨和定位卻發生了改變。當時,娛樂圈邁入了流量時代,涌現了許多流量明星。
《快本》也嗅到了商機,但凡有演員或者歌手有新作品要發布,總會到《快本》來走一圈,增加自己的關注度。
在這種前提下,又催生了“送禮模式”。為了能讓自家的藝人登臺露面,各方頻頻給《快本》的主持人和節目組送禮。
至此,《快本》已經面目全非,與其說是一樣綜藝節目,不如說是各大明星的發布會。
所以,《快本》的熱度也一降再降,再也無法跟之前相比。而最近丁程鑫的加盟,又把《快本》推向了風口浪尖。
因為,丁程鑫連主持人證都沒有,專業能力堪憂。那么他又憑什么成為節目的主持人呢?
總而言之,《快本》現在商業化嚴重,再也不復曾經的純粹。
三、《中國好聲音》
2012年,《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開播時就備受關注。
首先,嘉賓陣容也是十分強大。四位導師分別是劉歡、那英、楊坤、庾澄慶,再加上主持人華少,光是這五人就很有看點。
其次,節目的形式非常新穎。《中國好聲音》的目的是給喜歡唱歌的普通人,提供展現自己的舞臺和專業的導師。
所以,最初的參賽選手中,雖然也有一些有背景的,但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然而,越往后節目的表演性就越強。參賽選手大多都不是普通人,導師拍燈轉身的時機也早有安排,一切都在按寫好的劇本發展。
誰輸誰贏已成定局,觀眾看著也覺得越來越無趣了。
四、《百變大咖秀》
2012年,芒果臺推出了一款純娛樂的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這款綜藝自播出以來就廣受好評。
當時自稱“百變五俠”的白凱南、大張偉、瞿穎、賈玲、沈凌,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主持人謝娜何炅也會參與變裝,每期節目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
無論是在造型還是在模仿上,所有嘉賓都非常認真。尤其是大張偉和白凱南,可謂是節目中的搞笑擔當。
然而,這檔綜藝僅僅播出了一年就宣告暫時停播,被《快樂男聲》取代。2014年復播了第五季之后,就徹底銷聲匿跡了,讓很多觀眾都深感遺憾。
今年年初,《百變大咖秀》第六季回歸舞臺,讓許多老粉絲期待萬分。
可是,節目播出后卻差評不斷。不僅“百變五俠”湊不齊,嘉賓的造型也是槽點滿滿。
而且,粉絲們之間的爭斗也讓這檔節目變了味。比如,劉維曾在節目中復刻了王一博的水中表演。
事后,王一博還站出來支持了劉維的表演。可是他的粉絲們卻不這么想,不少人在彈幕中惡語相向,讓人看得十分糟心。
只能說,有些東西過去就過去了,曾經的情懷再也找不回來了
五、《奔跑吧兄弟》
作為2014年的現象級綜藝,《奔跑吧兄弟》雖然在形式上借鑒了韓國的綜藝節目,但是影響力依舊強大。
當時,內地綜藝已經漸漸成熟,但是像這種“邊吃邊玩還有身體對抗”的真人秀節目幾乎沒有。
所以,《奔跑吧兄弟》開播之后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在前幾季節目里,成員們玩游戲的時候非常投入,就連唯一的女MC楊穎也毫不含糊。指壓板、撕名牌、彈跳椅等環節看著十分帶感。
尤其是節目中還有鄧超、王祖藍這樣的搞笑擔當,他們總是金句頻出,逗得觀眾前仰后合。
那段時間,粉絲們都是每天守著電視,等待著節目播出。
然而,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最怕的就是沒有《創新》,再有意思的游戲看多了都會覺得膩。
而鄧超、陳赫、王祖藍等人的相繼退出,也讓節目少了很多歡樂,人氣一落千丈。雖然后期邀請了沙溢、宋雨琦等人,但卻難以挽回頹勢了。
六、《極限挑戰》
2015年,嚴敏導演策劃了一檔全新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
他對于嘉賓的人選非常嚴格,必須要孫紅雷、黃渤、羅志祥、黃磊、王迅、張藝興六人,他還表示:只要少了一個都絕不接受。
這檔節目的最大看點就是真實。沒有套路沒有劇本,一切都憑嘉賓自由發揮。而且,大家都能豁得出去,所以才會出現黃渤跳水這樣的畫面。
他們六個人的性格也是各具特色,綜藝感非常強。就連最呆萌的張藝興,也能發揮關鍵的作用。“極限三傻”這類組合,也為節目增色不少。
然而,在其他成員紛紛出走之后,嚴敏導演也選擇退出,元老只剩下了王迅一人。
本身王迅的口碑就不好,這下少了其他人的配合,王迅更是孤木難支。很多時候看他搞笑都有一種尷尬的感覺。
而且節目也趨于劇本化,再也沒有了那種真實的感覺。
七、《星光大道》
2004年,《星光大道》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當時《星光大道》可謂是最出名的幾檔節目之一。
這檔節目不僅僅是一個比賽,也為娛樂圈輸送了許多草根明星,比如阿寶、朱之文、李玉剛等等,是一個真正的全民舞臺。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模式漸漸受到觀眾的質疑,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奇人異士”參加比賽,有些人實在是土得不行,不符合大眾的審美。
后來,畢姥爺因為個人的言行問題被央視封殺,節目的主持人也進行了更換。漸漸地,關注《星光大道》的人越來越少,這檔節目也成了一個雞肋。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時代,綜藝節目本身就并不好做,所以許多綜藝都難免陷入窘境。
任何事物都在更新換代,這種“優勝劣汰”的情況反而會催生出更多優秀的綜藝節目,這對于觀眾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在嘉賓、導演等各個方面做到頂尖,避免商業化的模式和重復不變的節目內容,或許能創造出一檔長久不衰的綜藝節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