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產中介的“草莽時代”,大量增長的中介背后,滋生不少灰色空間。
住建部在整頓中介的相關文件中,就特別提到不少房產中介亂象,比如套取或協助套取“經營貸”“消費貸”等非個人住房貸款用于購房;協助購房人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違規收取“茶水費”等。
然而,隨著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交易漏洞逐漸被填補,中介帶領購房者“鉆空子”的空間不斷被壓縮。沒有空子可鉆,購房者是否還會為高額中介費買賬?未來,什么樣的中介才能令消費者信服?
事實上,僅提供“撮合”服務,在中介發展中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不少歐美發達國家,“單邊中介”成為普遍現象。中介代表雇傭一方的利益,為雇傭一方全面提供服務。
現在很多人買房子都想直接跟業主交易,如果不通過房產中介的話,自己一套房子可以省下十多萬,現在賺錢不容易,自己工資就幾千元,這等于自己一年的收入了。很多人不理解,為何買房還要通過中介呢?不過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雖然不良中介有,但是大部分中介還是好的,有了中介幫忙確實方便很多了,因為買房手續的繁雜遠超自己想象。
現在你去買房的話,需要辦理各種手續,如果一些手續漏了,自己房子沒買成,反而出了不少冤枉錢。現在工薪階層每天都要上班,時間是很寶貴的,可能要請假買房,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如果找中介幫忙的話,比較專業,也可以幫自己簽合同,算稅費,還有辦理證照等,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可是目前的現狀是,房地產經紀行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多數是低學歷人員,大專以上學歷占比很少,多數人員不具備報考資格。房地產經紀機構所需資格證書很多為掛靠,也就是說有些公司實際沒有一名持證人員,包括一些資深業務員和管理人員同樣不具備房地產經紀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比如你找中介買房子,金額動輒幾百萬,可是帶你看房成交的可能只是個初中生,他們貌似高大上的門店只是租金高點而已。也許幫你談判議價、為你把關的店長、經理也是“游方郎中”,野和尚念經反正你也聽不懂。不過只要成交了,中介費還是要照價支付的。
這兩日,??诮舆B重拳出擊,嚴打樓市亂象。政策層面,繼8月25日出臺新房備案價新規后,這一次又把目光聚焦到房地產中介市場。
政府介入二手房信息交易平臺,讓不少受困于高中介費的買房人看到了希望。在得知杭州等地方政府推出房產交易平臺時,消費者覺得“相見恨晚”。不少網友也直呼,杭州這個平臺應該在全國推廣。事實上,杭州這個平臺已經在此次全網“爆紅”之前,存在了近5年。
嘉興市首次上線二手房交易服務平臺在2019年9月。但由于推廣程度受限以及系統運行問題,該平臺上線后并未激起二手房交易市場的“大水花”。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7日,杭州二手房交易服務平臺上線5年間,個人自主掛牌房源信息僅127條。
不過,到2021年8月23日,杭州市二手房監管交易平臺的個人掛牌房源已經增長到534條。至當月30日,已經增加到1300多條掛牌信息,是過去5年的10倍。
另一方面,在商業化的中介平臺上,杭州的房源數量達到26萬條。事實上,5年前,杭州推出上述平臺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取代中介。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各地加強房源信息發布管理、提供便捷的房源核驗服務、加強行業信用管理等。杭州彼時創辦這個平臺,也是為了呼應國家這一政策。
不少分析認為,宣傳不到位,可能是政府房產平臺“門可羅雀”的原因之一,但政府推行這個平臺的決心與能力,同樣決定著相關平臺的成敗。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就明確要求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和網上申報納稅工作,推廣使用電子證件照和電子材料。如果房產信息全部進行登記后,政府平臺就擁有最真實、權威的信息,為購房者自行辦理手續提供了可能性。
政府服務平臺能取代房產中介,行業肯定會有一輪優勝劣汰,會進來一批高素質新人,是時候向草莽時代的房產中介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