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自家寶寶聰明伶俐,其實孩子是否“高智商”,從嬰兒時期,也就是寶寶一歲前就能看得出來。
這從寶寶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就可窺探一二,父母要好好培養哦。
孩子睡著安穩,睡醒后淺露微笑,是聰明的表現
自從當上寶媽之后,才真正理解“嬰兒般的睡眠”是個什么鬼?頻繁起夜吃奶、換尿布,讓寶媽不堪重負,從十月懷胎時眾心捧月的“皇后”,憔悴到如今的黃臉婆。
其實寶寶的睡眠要到4~6個月才能形成規律,4個月的嬰兒,通常睡一覺的時間能長達5個小時了,寶媽也可就此適當減少喂夜奶的次數,并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蒙蒙家的小寶寶5個月大時,基本能進入“自助式睡眠”的狀態了,喂飽母乳輕拍兩下就能入睡了,不僅睡得安穩,而且醒來后才帶著淺淺的微笑。
這說明孩子具有牢靠的安全感,睡得很舒服和愜意,而且暗示了孩子的大腦發育好,這才能夠支配嬰兒面部肌肉,從而形成微笑,先要恭喜寶媽了。
嬰兒期有4種“同款動作”,預示著寶寶智商高
嬰兒期是指從寶寶出生到滿1周歲之前的一段時間,不僅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時期,也是腦部迅速發育的黃金期。
如果你家寶寶在此階段出現這4種“同款動作”,說明孩子智商很高,占一條也很聰明哦。
1)小手靈活
許多媽媽發現,小嬰兒喜歡用力地拽媽媽的頭發,或者喜歡摳媽媽的嘴巴,讓寶媽感到不勝其煩。其實這恰恰是娃聰明的表現。
兒科醫生指出,寶寶的小手越靈活,動作越精細,比如掌握了捏、握、扔、拽等各種小動作,說明孩子的大腦神經元連接越豐富,寶寶越聰明。
如果你家寶貝在百天左右就出現了抓握的動作,而且熟練度很高,說明TA的思維能力很強哦。
2)露出微笑
嬰兒期愛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寶寶大腦神經發育好,已經能夠通過腦部來控制面部肌肉,并做出微笑的動作。
曾有一位美國兒科醫生做過研究,他追蹤了一個出生3天就會笑的小嬰兒,到6歲時其智商測試水平高達180。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看到熟悉的面孔會笑,比如媽媽或者經常照顧他的人,說明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情緒表達,懂得通過這個動作來“討人歡心”,畢竟賣萌也是一項生存技能,在求抱抱,求喂養方面,功不可沒。
3)會吐舌頭
這個小動作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出生就會吐舌頭,其他寶寶大約是在2個月左右出現該動作。
別小看了這一動作,絕大部分后學會吐舌頭的寶寶,都是通過大人來模仿的,說明孩子初步具備了模仿技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大腦發育錯不了。
4)睡醒后獨玩
有類“天使寶寶”,睡醒覺后不哭不鬧也不找媽媽,要么自己啃腳丫,要么充滿好奇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會非常專注地玩小手絹或周圍的小物件,自得其樂。
這類寶寶的專注力高,手眼協調能力強,說明大腦發育得好,也很讓媽媽省心。
父母有意識地培養,會助力寶寶更好成長
寶寶的智商,先天獲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后天養育和培養,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去助力寶寶成長。
1)堅持母乳喂養
較之于配方奶,母乳中所含有的脂肪酸、DHA、ARA等營養成分更適合寶寶,長期吃母乳的寶寶,免疫力高,不容易生病,而且對大腦發育會更好。
醫學雜志曾報道:母乳喂養在一年內有最大的效果,也就是說,一歲前堅持給娃母乳喂養,對提高寶寶的智商幫助最大。
2)強健體魄,健康成長
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要講究均衡膳食,營養全面,并給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適度加強運動鍛煉,強身健體。
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注意個人衛生和疾病防護,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為智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3)親子互動,開發智力
有研究發現,當寶寶開始“用手”玩耍,他大腦中1/3的運動皮質區和1/4的軀體感覺皮層區都會開始工作,玩是開發寶寶智力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父母每天應抽出專屬的“親子時間”來陪孩子玩耍,并輔之以一些專門化的訓練,如閱讀、數感練習、繪畫、樂器演奏等,開發孩子潛能。
對照一下,你生下了一個“小愛因斯坦”嗎?
很多家長為此感到疑惑,不知道該如何和小寶寶進行友好互動,更不會“玩”。不妨看看這本親子早教游戲書,能夠同時開發寶寶左右腦的11種潛能。
600個親子游戲,助力全面提升寶寶的情商和智商,入園前帶著孩子這么玩,還你一個聰明娃。
書中分齡進行游戲指導,實用有趣有料,很多家長買來自留或送人。
一本書不到40元錢,也就是平時給孩子買一小包紙尿褲的錢,卻能讓娃贏在起跑線上,有需要的點擊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