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帶著第一聲啼哭降臨人間,哭聲嘹亮身體壯。大人們則盼望著寶寶的第一抹笑容,都說“笑得越早越聰明”。
民間的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新生兒的微笑,隨著智力的發(fā)育,不同階段有不同意義,并非都是“愛的表達”,不要自作多情,以為寶寶真地“喜歡你”。
新生兒沖著親人笑,婆婆說是智商高,理智的媽媽不同意
周穎的兒子聰聰出生第一天,親人來探望,他沖著親人咧嘴一笑,婆婆當(dāng)場就驚呼:“我家寶寶笑這么早,太聰明了!”
自那以后,婆婆便給孫子取小名“聰聰”,逢人便說“我孫子可聰明了,一出生就會沖著人笑,將來肯定錯不了”。
理智的周穎暗暗搖頭,新生兒的笑容是條件反射,屬于生理現(xiàn)象,那一瞬間只是碰巧而已,婆婆整天將“這孩子將來錯不了”掛在嘴邊,太夸張了。
到了聰聰4個月,主動對著婆婆笑,周穎才告訴婆婆,這才是“愛的表達”,說明孩子“喜歡你”,出生時聰聰?shù)男κ潜灸埽巧虥]關(guān)系。
婆婆終于明白,孩子有沒有出息,天賦及后天的努力,缺一不可,“寶寶笑得越早越聰明”,這種說法并不對。
0-5周的寶寶,微笑是自發(fā)性的本能,潛臺詞是“滿足又舒適”
還沒有牙牙學(xué)語之前,0-5周的寶寶,微笑是自發(fā)性的本能,哭和笑都是他的表達方式,哭代表著渴了,餓了,身體不舒服了,笑的潛臺詞,意味著大人照顧得好,身體無病痛,他“滿足又舒適”。
★微笑來自本能,與智商無關(guān)
《兒童行為心理學(xué)》中曾提到,寶寶出生后0-5周的微笑是自發(fā)性微笑,屬于反射行為的一種,在40天以內(nèi)的孩子中很常見。
曾有B超圖片可以證明,在媽媽肚子里時,寶寶已經(jīng)會這種“天生技能”,甜甜的笑容很可愛。
★微笑就是“我很快樂”,滿足又舒適
出生后,0-5周的嬰兒只有兩種表達方式,哭和笑。渴了、餓了、不舒服了就哭,滿足又舒適、生活比蜜甜就笑,簡單粗暴,大人覺得“笑得越早越聰明”,其實是自己想多了。
寶寶2個月能用微笑回應(yīng)他人,4個月開始認人,微笑才是“喜歡你”的表現(xiàn)
新生兒每一天都在成長,“微笑”的意義也在不斷進階,2個月能用微笑回應(yīng)別人,4個月開始認人,看到熟悉的家人,微笑代表著“喜歡你”。
★2個月,互動式微笑,學(xué)會回應(yīng)別人。
新生兒出生后6周起,視力變佳,對外界刺激更敏感,2個月左右,家人與寶寶玩耍,或是眼神有交流,寶寶會有互動式微笑,學(xué)會回應(yīng)別人。
★4個月,偏心式微笑,對認識的人才會表達“喜歡你”
28周的寶寶,智力與身體都在倍速發(fā)育,分辨力和判斷力增強,進入自我保護意識強烈地“認生期”,陌生人逗他笑,會讓寶寶害怕,不笑反哭,看到認識的家人,才會開心地笑起來,用微笑對家人表達“喜歡你”。
嬰兒的笑能體現(xiàn)智力發(fā)育水平,避免這些做法,寶寶才會更聰明
了解了嬰兒的微笑發(fā)育過程,會清楚不是笑得越早越好。不同階段的嬰兒,微笑有著不同的意義,嬰兒的笑,能反應(yīng)出身體發(fā)育情況,體現(xiàn)智力發(fā)育水平,不笑的孩子發(fā)育遲緩,性格易怒,要盡早看醫(yī)生。愛笑的孩子,智力發(fā)育好,自然會越來越聰明。
寶寶愛笑是件好事,過分逗孩子笑并不可取,避免下面三種做法,寶寶才會更聰明。
1)逗笑孩子分場合,過分逗笑惹人煩
笑比哭好,寶寶甜甜的笑容最治愈,大人喜歡逗笑孩子,是在滿足自己喜愛孩子的心理,寶寶不是玩具,寶寶也有自己的喜怒,逗笑孩子要分場合,過分逗笑惹人煩,
2)撓癢癢笑不宜久,時間長了傷身體
寶寶身上肉肉的嬰兒肥,撓癢癢逗笑簡直不要太可愛。輕輕撓一下足矣,不停撓癢癢,寶寶笑到停不下來,會造成孩子缺氧,嚴重時甚至窒息或死亡。利用身體條件反射式的逗笑,時間長了傷身體,千萬不要常做。
3)吃飯逗笑危險多,避免禍端保平安
吃飯時,最不適合逗笑寶寶,喝奶或喝水,寶寶一旦被逗笑,容易因吸入空氣而被嗆到,曾有嬰兒因吃飯時嗆到而發(fā)生危險的先例。大人應(yīng)將孩子放在安靜并安全的環(huán)境中吃飯,“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xùn)是禮儀,也是保證健康安全的準則。
寶寶笑得越早不一定越聰明,微笑的正面意義,是能積極地促進智力同心理的發(fā)育,讓孩子性格開朗,自信心增強。父母應(yīng)多關(guān)心,多陪伴,愛笑的孩子有安全感,發(fā)育好,智商情商都在線,才會“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