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廣電-映象網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聚焦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新城區,錨定‘中優典范、西美示范’城市功能,深耕‘品質二七、田園二七、溫暖二七’,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改革創新引領區、中優功能核心區、西美風貌展示區、美好生活樣板區、社會治理先行區,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和黨的建設再上新臺階,奮力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提質進位中出重彩、成高峰。”
9月8日,鄭州市二七區召開第十二次黨代會,回顧總結區十一次黨代會五年來的成就,對未來五年二七區工作提出總體要求。
五年華章鑄輝煌 “三個二七”綻光彩
區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二七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區域影響力實現大躍升的重要時期。二七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充分發揮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打造“品質二七、田園二七、溫暖二七”,構建了高標準培育“四大主導產業”、高起點建設“四大產業片區”、高水平打造“六個動力源”、高品質建設管理城市、高質量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四梁八柱”,趟出了一條有活力、有秩序、有品質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民生福祉實現大提升,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二七精神”歷久彌新
五年來,亮點紛呈、成效顯著、實力強勁的“品質二七”全面展現。2020年,二七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60億元,是2015年的1.64倍;2021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指標,增速均達到兩位數以上;累計引進龍頭產業項目96個、簽約額2840億元,運作77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60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68.45平方公里,五年間增加近一倍。改革創新實現重大突破,1161個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年均服務企業和群眾超100萬人次,市場主體達到14.7萬戶,是2015年的4.6倍。二七商圈核心區域道路形態風貌顯著提升,德化步行街入選第二批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二七廣場下穿隧道等重大項目全面啟動,二七紀念館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二七特色商業區晉級省五星級服務業兩區,馬寨產業集聚區獲批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二七新區連年進入全市“兩強”組團新區,櫻桃溝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2016年以來,二七區堅持生態優先、鐵腕治污,自然和諧、風貌靚麗、三生一體的“田園二七”全面展現。以“品質化、系統化、全民化、標準化、精細化”推進城市“雙改”,“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全面完成,“三路一園”美麗街區、京廣路示范段等做法成效被《央視新聞聯播》宣傳報道,全區295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申河美麗鄉村等成為全市樣板工程,櫻桃溝社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雙統籌,為全國環境治理提供了鄭州理念、二七方案;尖崗水庫被推選為全國首批“最美水站”;高品質推進金水河生態修復等30個重大生態項目,新增綠化覆蓋面積約2569萬平方米,實現了“四季見綠、三季有花”,“田園二七”入選美麗中國建設優秀案例。
“品質二七”實力強勁
過去的五年,二七區愛心涌流、幸福美滿,令人向往的“溫暖二七”全面展現。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將財政支出70%投向民生領域,創新打造“溫暖二七”,實施“民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以關愛老、少、婦、困難和特殊群體為重點的“八大行動”,受益群眾42.8萬人,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獎、全國最佳公益項目創意獎;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101處6萬平方米,打通了群眾健康養老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中央配餐中心2個,社區小廚房52個,有效解決了居家養老的現實需求。投入資金26億元,新投用中小學、幼兒園64所,新增優質學位5.9萬個,五年間學位增加了一倍;深化“名校托管、一校多區”,打造了19個教育發展共同體,中小學午餐供應、課后延時服務等“官方帶娃”模式,贏得廣泛好評。投資約88億元,新建續建改建道路149條,通車里程48.3公里。新建文明實踐站所、基層圖書館、體育場所等377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5萬余場,涌現出全國省市道德模范、身邊好人230余人次。
“溫暖二七”榮獲中華慈善獎
面對“7.20”特大暴雨,二七區以最實作風啟動防汛應急響應,以最快速度解除郭家咀水庫險情,以最大努力開展災后恢復重建,以高效率實現“兩清兩通一排”等任務清零,最大限度減少了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累計組織13.1萬人次奔赴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連夜組織沿線4個辦事處9.8萬居民撤離,確保了人員轉出及時有序,安全防護保障到位。
在疫情防控斗爭中,二七區作為市六院的所在地,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建立扁平化、一竿子插到底的指揮調度體系,第一時間采取最嚴格的封控、封閉措施,及時阻止了疫情擴散蔓延。先后累計轉運集中隔離6600多人,居家隔離4.6萬余人,有效圈住封牢傳播源、阻斷傳播鏈。區委區政府向居民群眾發出五封“溫暖家書”、公布五部咨詢熱線,用真心和溫情、用堅守和行動,凝聚起戰風雨、斗疫情,團結拼搏、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藍圖繪就新方向 砥礪奮進新征程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二七迎來了更好的外部機遇,面對未來,二七區提出新的五年奮斗目標:全區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品牌林立、活力迸發、開放包容、獨具魅力的“品質二七”進一步拓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林水相依、人水和諧、風貌亮麗、文化彰顯的“田園二七”進一步拓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愛心涌流、文明傳揚、和諧幸福、眾人向往、充滿正能量的“溫暖二七”進一步拓展。具體就是要通過加快打造“六個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更高品質城市建設,更高顏值生態塑造,更高標準文化繁榮,更高效能社會治理,更高水平民生改善。
“田園二七”風貌靚麗自然和諧
未來五年,二七區將強化項目為王、產業為基,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強化項目建設擴大“總量”,確保到2025年,實現新開工項目300個以上,完成投資總額2500億元以上;強化招商引資做優“增量”,五年內引進60個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強化產業升級提高“質量”,積極發展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數字科技、信息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業態新模式,全力做好櫻桃溝景區災后修復,加快運作二七華僑城、建業足球小鎮等文旅融合項目,積極培育和引進高端醫療、養老養生等機構,努力為全市康養產業發展探索道路、做出樣板。
強化創新為上、改革為要,打造改革創新引領區。構建一流生態,全方位加強創新制度體系建設,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平臺,持續培育壯大“四大產業園區”,探索采用“管委會+市場主體”模式,加快推進“9+3+N”小微產業園建設;營造一流環境,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常態落實“一對一”專班服務;提供一流服務,深入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引育一流隊伍,集成辦好人才引進“一件事”,加快“人才+資本+場景”體系建設。
未來,二七區將強化產城融合、系統推進,打造中優功能核心區。深化核心板塊建設,加快構建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化、“三生”融合的城市結構。二七商圈板塊確保2022年7月底前主輔廣場、5條景觀大道打造完成、核心區域全新亮相,2023年2月綜合改造全面完成;健康產業板塊聚焦打造南部醫療康養中心,構建“醫、護、康、養、住、游”融為一體的健康產業生態圈;鳳湖智能新區板塊聚焦建成鄭州西南板塊“文化水岸、智慧新城”,打造高質量產業核心區;華僑城文旅板塊聚焦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確保今年年底前二七文化藝術中心、蘆村河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等項目建成投用,2023年底前二七華僑城項目全面完成;總部經濟板塊聚焦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中心、總部經濟樓宇集群;足球小鎮板塊聚焦打造美麗經濟示范區、都市休閑體育中心,力爭2023年底前板塊內產業項目基本建成。
櫻桃溝社區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今后五年,二七區將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西美風貌展示區。堅持治氣、治水、治土一體推進,構建污染防治長效格局。堅持“點、線、面”結合,構建全域美麗新格局,老城區突出“提質”,抓好道路節點、老舊小區、公園游園等綠化景觀提升;新城區突出“增量”,抓好美麗廊道建設、田園城市塑造等;城鄉結合部聚焦“出彩”,加快推進侯寨郊野公園、鳳凰島千畝森林公園等生態項目。推進美麗鄉村擴面提質,抓好櫻桃溝社區、申河社區等4個市級精品村建設,帶動袁河社區、曹洼社區等10個示范村、規范村建設,加快特色民宿等項目建設,打造文旅農旅融合的亮點品牌。
袁河美麗鄉村讓群眾感受到家門口變化
強化以人為本、共同富裕,打造美好生活樣板區。以更大力度推進“溫暖二七”,抓好“一老一小”為重點的民生工作。全面推進“大中心+小中心+數字化”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確保2022年實現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持續加大公辦幼兒園、中小學建設力度,大幅度提高公辦普惠學前教育占比,做好中小學午餐供應、課后延時服務、校園周邊安全區建設,全面開展學生假期托管服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二七精神”時代內涵,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
美好教育品牌越擦越亮
強化治理創新、效能提升,打造社會治理先行區。突出社區治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突出數字賦能,建立基層治理服務智慧運營中心,構建“依靠線上及時發現問題、依據清單落實職責、通過線下及時解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突出“物業城市”,搭建“城市空間整合服務”平臺,通過“專業人干專業事”推動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效能提升。
學校午餐和課后延時等“官方帶娃”模式贏得好評
發展是第一要務,黨建是根本保障。面對新要求、新目標,二七區將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升政治引領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凝聚黨員向心力,以黨支部建設為基礎、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群眾遇到問題有人管、碰到困難有人幫;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整體戰斗力,為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提供好的平臺,為黨員干部工作生活提供好的保障;持續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增強干部執行力;深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升紀律約束 力,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落實“硬”的鐵規矩不松勁,鞏固“清”的好生態不懈怠,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切實以黨建“第一責任”引領和保障發展“第一要務”。
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頻頻涌現
責編:邵恰
本文來自【河南廣電-映象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