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嘛,無非「管住嘴,邁開腿」。
對有的人來說,邁開腿的成效顯著;但有些人就沒那么幸運了:天天泡健身房,一天跑上五公里,體重就是紋絲不動,簡直要懷疑人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是為啥呀??
真相可能很殘酷。近期,中國科學院聯合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多個科研機構,在 Cell 子刊《Current Biology》 發表了一篇研究,揭示了身體是怎樣「阻止」你通過運動減肥的。
你忙著運動,身體忙著幫你節能
「能量缺口」這個概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簡單講就是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讓身體的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攝入,從而代謝自身的糖、脂肪儲備以達到減肥效果。
流行的「能量缺口」計算公式
(僅為幫助理解)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一般建議減肥人士每天的能量缺口控制在 500 到 600 千卡,很多人也會根據這個公式定制自己的減肥計劃。
然而以上都只是「理想情況」,實際上,我們的身體并不是一臺由算法控制的機器,它有著各種復雜的生理反應和動態平衡,這樣簡單的計算方式實際存在很大誤差。
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個主要誤差,叫做:
「能量補償」
啥意思?就是當監測到你開始運動消耗卡路里的時候,身體會主動降低基礎代謝的能量消耗,千方百計把你用掉的卡路里省出來,彌補這個虧空。
實際的「能力缺口」可能更接近這樣
(僅為幫助理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簡單來說就是,當發現你消耗量過大時,身體會自動降低功率,進入「節能減排」模式。
身體為什么要這么做啊!?
因為它是真的很怕你瘦。
在食物稀缺的遠古時代,這種補償對我們的祖先來說是適應性的,因為它可以防止能量過快消耗,減少身體對食物能量需求,這可是關乎人類存續的事。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但這個機制擱到現在,就要給減肥的同志們添倒忙了。
能量補償越高,意味著「節能減排」越厲害,運動減肥的效果就越不理想。
那到底是怎樣的 倒霉蛋兒 幸運兒,擁有超強的節能減排功效呢?
研究者也找到了令人扎心的答案……
越胖的人,越難通過運動瘦下來
研究團隊收集 1754 名成年人的數據,他們的 BMI 分布在 12.5~61.7 之間。
經過各種數據模型和多維度分析等噼里啪啦一頓操作,結果發現, BMI 越高的人,能量補償越多:
在 BMI 正常的普通個體中,活動消耗的卡路里約有 28%被能量補償「抵消」掉了。
而在 BMI 極高(35 左右)的肥胖個體中,這個數字達到了 49%!也就是說,運動消耗的熱量有一半被「抵消」掉了。
* BMI 35 的概念大概是,一個身高 165 cm 的人體重達到了 190 斤,不要輕易把自己代入哦。
世衛組織規定的 BMI 分類。亞洲人體型偏瘦,標準也有所不同。在我國成人 BMI 分類中,24.0 ≤ BMI < 28.0 為超重,BMI ≥ 28 為肥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就就好比,一個肥胖人士立志減肥,好不容易運動了 100 千卡,然而身體卻偷偷開啟了節能減排模式,把基礎代謝降低了 49 千卡……一頓揮汗如雨,實際上只消耗了 51 千卡。
更氣人的是,隔壁那個不需要減肥的人,同樣運動了 100 千卡,但基礎代謝卻只減少了 28 千卡,消耗高達 72 千卡。
心態要崩了啊!
圖片來源:網絡
還有更夸張的,少數個體的能量補償非常強,強到能幾乎完全抵消掉活動燃燒的卡路里,四舍五入等于運動了個寂寞……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的因果解釋:
1. 有些人身體的能量補償機制天生更強大,也就更容易長胖;
2. 長得越胖,身體的能量補償就越多,形成「越胖越難瘦」的惡性循環。
這也進一步說明,很多人胖并非是不自律、運動少,而是身體不允許啊!他們要對抗的來自身體的阻力,很可能要遠強于常人。
總之,對于運動減肥的效果,我們或許要降低一些期待。
看到這里的你先別哭!這絕對不意味著要放棄運動!
運動,不只是為了減肥
雖然運動帶來的能量消耗要打個折,但只要堅持依然有減肥方面的價值。對于真正需要控重的人,要調整的可能是能量缺口的計算方式。
就算運動消耗的 100 千卡中只有 50 千卡有效……每天 50 千卡,十天不就也有 500 千卡了嗎?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次運動也減不成瘦子嘛,減肥原本就是要調整狀態慢慢來。
再說了,運動能讓身體更有型,也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精神狀態,感受到舒服和快樂。
更重要的是,運動鍛煉不止是為了體重減輕,對健康心血管系統、增加肌肉力量、緩解壓力等也是加分項。即使 BMI 高一點,只要身體各個指標都是正常的就問題不大。
在健康方面,運動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邁開腿」不一定能幫助你瘦下來,但至少可以相信,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堅持運動的自己。
本文審核專家
更多優質內容
體重超標,單靠運動減肥又很難
該怎么辦?
參考文獻
Vincent Careau et al., (2021) Energy compensation and adiposity in humans. Current Biology. Doi: doi.org/10.1016/j.cub.2021.08.016
策劃制作
策劃:丁哥哥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