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三刀(公眾號同名)
老媽超級喜歡刷視頻,有時候是火山小視頻,有時候是抖音。
喜歡刷抖音是因為有一次偶然發現了她自己。那是因為她兒子我,把她看著萌娃視頻講著閩南語笑得花枝亂顫的片段發上了網。
當然了,本著“你自己覺得好好笑別人就不一定了”的原則,老媽雖然覺得“你怎么回事哦,把老媽也發上去”,卻也覺得我說“沒關系啦反正也沒幾個人看,自己開心就好”挺有道理。
不是明星,也不是政要,老百姓開心就好。
老媽刷視頻,喜歡看娃娃。萌娃笑起來很治愈,于是她滿屏都是娃娃。當然了,還有當地侃大山的主播,主打閩南語。
老爸有時候也刷抖音,一般是當今國際形勢的錯綜復雜,還有各類的養生寶典。而我,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解釋屏幕上那個跳舞的小姐姐是怎么回事。
在我們的數字生活中,這樣的情形并不少見。而在這背后,正是算法這只迷人的小“妖精”。
有時候,你必須時刻當心網絡上的過濾氣泡。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剛聊過要買什么東西,比如電動牙刷。你刷視頻的時候就會刷到電動牙刷,讓人不覺得細思極恐。
也就是說,各大網站會根據你的網絡上的使用痕跡來形成用戶偏好。
然后根據這個偏好作為向你推薦內容的依據,從而實現信息的“私人定制”,也即讓你的首頁如同熱戀戀人般“你好懂我啊”。
這乍一看是好事,因為你不會看到你不想和不喜歡看到的內容。同時也沒那么好,因為我有時候也想聽到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好比被夸帥太久太久,久到已經形成審美疲勞,想聽一聽到底“我還有什么其它優點”一樣。
也就是說,網絡給我們它以為我們想看到,其實未必是我們需要的。人類很復雜、很麻煩、很啰嗦的,就是喜歡——讓你猜。
你喜歡阿貓阿狗,刷新后就有很多萌寵視頻爭先恐后出現。你喜歡美食,深更半夜就會有各種擼串和小龍蝦包圍著你。
凡事皆有兩面。當“私人定制”成為網絡世界的標配,其背后的算法邏輯就可能切斷我們“爽到飛起”到另一個世界的途徑。
當我們被封印在個人喜好的過濾氣泡中,那些被“無比智能”地刪除掉的信息,將比海市蜃樓還更上一層樓。也就是說,你可能永遠都無法觸及。
處于封閉環境中的我們,會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心理暗示和自我重復的汪洋大海,如此說來,離事件真相的遙遠扁舟,只會越來越遠。
當我們認定“我才是最帥的那一個”時,一切不同的聲音便會被主動屏蔽,甚至全然不顧自己其實“身高不到一米七”的嚴酷現實。
屁股指揮腦袋,如今演變成了算法指揮屁股。雙重標準就這么形成了。
您比如東京奧運會期間,我們因日本選手離譜的落地動作和高分而憤慨,因中國選手未向裁判致意而扣分表達了“搞什么搞嘛真的假的”這樣對規則的抗議。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選手以同樣離譜的落地動作取得了高分,而韓國選手因未致意失掉金牌。
對此,卻似乎沒有人拿出來公正地解說一下。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認為先前的裁判有失公允,因為,“屁股指揮腦袋”。
最近國家整治“飯圈”文化,大多數人舉雙手贊成。少部分腦殘粉感覺生不如死。
于是腦殘到國外去,包飛機為韓國明星慶生,1小時籌款230萬。其中有大量未成年參與,很多網友直呼看不懂。
長期被算法洗腦的粉絲們,滿眼都是明星的好,哪里有什么公序良俗。
也就是說,群體決策要比個人決策更容易走極端。在群體的煽風點火中,很容易出現這樣離譜的行為。
誠然,算法可以讓我們獲得短期愉悅,被投喂的感覺有時候似乎也蠻有意思,然而,逐漸失去獨立思考和區分真偽能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發現問題,主動關注不同人群的看法,才能更加完整了解事件全貌。
話說放下手機,回到現實,擁抱生活,才是對抗算法這只小“妖精”的終極法寶。
正所謂妖精迷人,也不要貪杯哦。
畢竟,解釋屏幕上那個跳舞的小姐姐是怎么回事,這是一個復雜的百口莫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