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海魷魚加工自動化裝備研發成果展示會在天智創新技術研究院舉行,該項技術研發成為威海市實施的首個“揭榜掛帥”項目。天智創新技術研究院憑借其在智能制造領域成熟的研發團隊和領先的技術優勢成功揭榜。
天智創新技術研究院是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著眼區域新舊動能轉換和戰略新興產業突破發展,著力構建的高端平臺。經開區通過資金注入、場地提供、園區配套、服務跟進等政策扶持措施,創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引領該院錨定智能制造、高性能醫療器械、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領域,布局融合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項目落地、人才引進等創新創效全要素全鏈條,開創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目前,研究院圍繞智能制造和智慧醫療兩大自建平臺,立項各類研發項目14項,攻克各類技術瓶頸20余項。其中茭白自動分揀及包裝設備、柑橘采摘機器人等三款農業機器人得到農業部首肯,已在浙江桐鄉進行示范應用;毒品樣本前處理和檢測的一體化設備獲得公安部贊許,正在全國毒品檢測中心進行推廣應用,將成為我國毒品防控的重要技術裝備。
研究院實行“研究院+企業+孵化器+產業園”的全功能全周期化技術孵化和管理服務,目前引進孵化9家科技型企業。企業“全自動高速平面口罩機”系列產品,疫情期間助力購進商獲利十余億元;“商用車盲區終結者”已銷往三一重工、北汽福田、陜西重汽、深圳bus集團及比亞迪等車廠;基于三維視覺的智能檢測平臺在航天八院、中車集團、寶馬工廠等得到實際應用。不到兩年時間,在孵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銷售收入5000余萬元。
研究院發力技術、人才、企業、平臺等多要素集成效應,賦能企業轉型升級。利用數字化模式使迪尚集團服裝樣衣實現3D`虛擬在線設計協同交互,從款式打樣到產品加工由傳統模式需要20-30天到現在的1-2天即可完成。同時,將原來分散割裂的客戶端、業務端、設計端、供應端、生產端各個環節聯通為有機整體,革命性地提高了生產管理的科學化集約化水平。精準對接相關企業開展研發攻關,助力企業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目前,該院與威海興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正在研發魚竿導引環磨角和壓環設備,屆時,生產效能將比人工勞動提高2-3倍。成功揭榜掛帥全市海洋冷鏈食品加工研發項目,研發裝備投入生產后,可由原先一條生產線需要12人左右減至2人即可完成操作。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鄭莉 通訊員 肖軍波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