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7日電 (高鉑寧)9月7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在京落下帷幕。本屆服貿會以“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為主題,聚焦數字服務貿易新趨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崔衛杰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表示,本屆服貿會的舉辦,凝聚了各方促進服務貿易開放發展的共識,以務實行動創造開放發展的新機遇,推動服務貿易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本屆服貿會期間,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中國服務貿易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數據顯示,2014-2019年,中國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7.8%,是貨物貿易增速的2.2倍,是外貿整體增速的1.9倍。此前,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曾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了29.6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去年的54.5%提升到了55.7%。根據上述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60%,中國服務貿易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對此,崔衛杰建議,下一步應加快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在體制機制、業態模式、數字貿易等領域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完善數字貿易規則制度,積極融入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建設。
數字化服務貿易成增長引擎,重點領域潛力巨大
中新經緯:本屆服貿會頗受外界關注。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服務貿易在經濟轉型中的地位更加凸顯。當下,在您看來,全球服務貿易和中國服務貿易呈現出哪些發展新趨勢?
崔衛杰:當下,全球服務貿易受疫情沖擊明顯。一方面服務貿易明顯下滑,這在旅行等依賴人員跨境流動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表現尤其突出。據有關國際組織統計,去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同比下降了19.8%,其中僅旅游一項損失就超過1萬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國旅游進出口繼續下降34.8%,其中出口下降39.8%,進口下降34.2%。另一方面,疫情也大大加速了服務貿易的數字化進程,為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和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催生了遠程醫療、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了全球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
當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呈現出了開放水平高、增長態勢好、創新發展水平高等特點。一是開放水平高。近年來,依托自貿區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等,引領和推動中國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連續4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簽署,中國在原有加入世貿組織承諾開放100個服務部門的基礎上,新增承諾了22個服務部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二是增長態勢好。“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成就令人矚目,服務進出口累計達到了3.6萬億美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了29.7%,全球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今年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2377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其中服務出口11284.9億元,增長23.6%,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70%至1204.6億元,同比減少2812.5億元。三是創新發展水平高。“十三五”時期,中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服務進出口總額比重升至44.5%。今年上半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進一步提高。1-6月,中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1060.7億元,增長13.5%,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6.5%,提升2.8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6038.3億元,增長17.7%,占服務出口總額的53.5%;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5022.4億元,增長8.8%,占服務進口總額的40.2%。
中新經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有哪些?
崔衛杰:目前,中國服務貿易新增長點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生產性服務貿易。當前,隨著各國抗疫常態化和逐步好轉,全球貨物貿易穩步增長,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增長7-9%,將帶來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反彈,也會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二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是中國近年來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重要領域。未來,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要,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必將繼續延續這一需求,仍將是中國服務貿易的重要增長點。三是數字化服務貿易。2005年至2019年,全球數據跨境流量增長98倍,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和數字貿易發展,將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新引擎。因此,數字化服務貿易,特別是遠程醫療、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將是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中新經緯:商務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中國數字貿易增長47.4%,占服務貿易的比重從30.6%增長至44.5%。疫情發生以來,隨著遠程醫療、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服務廣泛應用,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20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額為2947.6億美元,同比增長8.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七位。您認為中國未來發展數字貿易的潛力將在哪個方向?未來數字貿易發展的重點和路徑是什么?
崔衛杰:當前,中國數字貿易發展規模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隨著全球數字貿易加快發展,中國數字貿易發展潛力巨大,包括傳統貿易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貿易新業態等都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未來,數字貿易發展可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注重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加快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加快推廣應用,推動金融、科創、文化、教育、醫療等數字化轉型;二是加快提升重點領域開放水平,大力提升金融、科創、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開放進程,特別是規范影響上述領域服務貿易和數字化轉型的國內規制,為數字化轉型和數字貿易發展拓展空間;三是完善數字貿易規則制度,依托自貿試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和載體,把握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新趨勢,推動數字領域開放進程,進一步健全數據資源確權、分級分類保護、跨境傳輸、安全評估、隱私保護等規則制度,積極融入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建設。
在數字貿易發展中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新動能
中新經緯:去年8月,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已擴至28地。據您了解,這些試點地區有何特色以及存在哪些問題?其中作為服貿會的舉辦地,在您看來北京在發展服務貿易方面還有哪些潛力?
崔衛杰:這些試點地區在布局上注重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結合,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在試點內容上,強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服務貿易制度、在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在數字貿易發展中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新動能。
隨著“兩區”建設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等工作的不斷推進,北京在科創、文化、教育、醫療、數字等領域服務貿易發展具有很大潛力。例如,隨著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的不斷推進,北京數字消費、文旅消費、體育消費、教育消費、醫療消費、會展消費等將快速發展,將拓展相關領域服務貿易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中新經緯:中國服務貿易領域一直存在巨額逆差現象,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您有何建議?
崔衛杰:這既是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還有待提升的重要體現,也是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深入推進國際服務貿易分工合作的直接體現。但是,隨著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逐步提升,服務貿易逆差呈下降趨勢。2020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3.9%至6929.3億元,同比減少8095.6億元,今年上半年,服務貿易逆差保持下降趨勢,下降70%至1204.6億元,同比減少2812.5億元。
下一步,需要加快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在體制機制、業態模式、數字貿易等領域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加快相關領域改革開放進程,特別是要重視發展數字貿易,對減少服務貿易總體逆差、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新經緯:在服務領域規則建設方面,您有何建議?服貿會的舉辦對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有何作用?
崔衛杰:應完善數字貿易規則制度,依托自貿試驗、自由貿易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等開放平臺和載體,把握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新趨勢,推動數字領域開放進程,進一步健全數據資源確權、分級分類保護、跨境傳輸、安全評估、隱私保護等規則制度,積極融入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建設。
服貿會將更好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激活服務貿易增長動能,拓展服務貿易發展空間,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會聚焦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凝聚各方促進服務貿易開放發展的共識,以務實行動創造開放發展的新機遇,推動服務貿易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服貿會充分運用數字技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同步推進屏對屏、面對面的企業交流和洽談,幫助企業多方面開拓商機,對沖疫情影響,充分展現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巨大潛力,拓展服務貿易發展空間,提升服務貿易參與國際大循環的能力,進而為國內大循環提供更好的要素資源,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