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9500字,建議收藏了慢慢看。
去年去完潮汕回來以后,就一直心心念念汕頭的那一碗白粥夜宵,以及配的幾百種各色美食,想著上次沒吃爽,一定要再回去吃一次。
就這樣想了一年多以后,終于在上個月底打定主意,組了個松散小隊,定好餐廳,大家一起去潮汕過了一個有趣周末。
最后體驗下來,還是同樣的感受:
潮汕名不虛傳,還是那么便宜好吃!
爽!好吃好玩!
無論牛肉火鍋。
鹵水。
各種粿制品:
還是鮑魚、花膠、海參、老鵝頭這種需要花些錢才能吃到的食材,在當地都能吃到最棒的出品。
尤其是牛肉火鍋,只要出了潮汕,就絕對不是那味道了。
然后這次不止吃,我還加上了關于“玩”的部分,等于終于補上了去年那篇推送的下半部分。
下面是我的游記,全文超過一萬字,配有大量圖片和視頻(大部分都是我自己拍的)。
你可以認為是一篇對潮汕美食的歌頌文,也可以認為是一篇關于潮汕該怎么玩的攻略文。
如果你覺得近一萬字的潮汕攻略太長了看起來暈,那我先提供一個脫水版,以下都是我們親測好吃好玩的東西,值得一試。
牛肉火鍋:五洲牛肉火鍋的五花趾、老貓火鍋的牛雪花、杏花吳記的牛舌牛丸沙茶醬。
打冷白粥:口味最好是不夜粥大排檔、東西最全是富苑飲食、要性價比去桂園白粥。
南澳島:下午出海捕魚,傍晚船上吃飯,夜里開燈抓魷魚。
小吃:在潮州可以連吃十頓不重樣,在汕頭建議去鎮平粿汁店、同平腸粉店。
私房菜:煮海的生腌蝦菇、東海的松仁糖方、潮林府的過橋豬腰、單車棚私房菜的蔥油雞。(都需要提前訂)
奶茶:天有茶莊超級棒。
鵝頭:去澄海找和鑫鵝肉,記得提前訂三年以上的老鵝。
現在開始具體說說。(為了文章的完整性,會和上一篇潮汕攻略有一定重復)
1,南澳島包船出海
提起潮汕,除了牛肉火鍋我們一定會想到海鮮,而海鮮永遠是剛撈上來的時候最好吃。而最近正好是南海開漁的時間,所以我們直接在汕頭的南澳島,包了一條當地的漁船出海捕魚。
船就是當地漁民平時會涌來捕魚的漁船,旁邊拖著一個舢板,用來從沙灘上接我們上船:
上了船以后,因為舢板很小會很顛簸,大家不得不蹲下身子保持平衡。我從船頭看過去,簡直像一群跟著蛇頭的偷渡客。
舢板靠近漁船時,會有繩子拴緊,方便大家上船:
上船之后,大家跟著船長先收蟹籠,結果除了螃蟹,居然還收到一條大石斑,這魚在市場上賣兩百多塊錢一公斤。
圖中不是我
有幾串蟹籠里長滿了這東西,滑滑的半透明狀不知道是什么,@無窮小亮和開水男他們也不回我,最后只能猜測是章魚或者魷魚的卵:
沒敢吃。
再起漁網:
刺鲀、血鰻、海蟹還有各種各樣的魚,總之裝了一小框。
接著船長老哥揮舞菜刀,變身大廚,直接在船上就把剛剛抓上來的漁獲清水洗凈,開膛破肚:
直接做了一鍋【蝦蟹生蠔粥】
一盤【海鮮大雜燴】
然后又拿出前一夜抓到的墨魚,做了一鍋干燒墨魚。
不知道是船長手藝好,還是這些海鮮足夠新鮮,反正極好吃。尤其那鍋粥,每一粒米都吸收了足夠鮮味,我們每個人都喝了至少三大碗。
好吃。
當然,船長在做飯的時候我們也沒閑著。
比如坐到了船頭,擺出憂郁的樣子吹海風:
而在漁船停下后,望著南澳島碧藍的海面,小伙伴們按耐不住心中的沖動,紛紛決定跳海!
恰逢傍晚,夕陽很美,對著夕陽坳一個或唯美或逗比的造型,然后從船邊沖向夕陽,用不同姿勢一躍而下,濺起好像菲律賓跳水隊一樣的巨大水花。
實在不能更減壓了!
不過真正有趣的,還要等夜幕降臨之后。
天黑了,就到了利用生物的趨光性抓魷魚的時間。
先趁著夕陽的余暉,把燈泡和漁網都架好,等同于埋設陷阱。
等天色完全暗了以后打開小發電機,把水面上下的燈都開到最亮。于是我們這艘船就成了黑暗的海面上唯一的光源,各種魚、蝦、鰻、軟體動物自己就會游過來,鉆入事先放好的漁網中。
二十分鐘后,升起漁網,甚至不用我們撈,各種魚受驚就會自己跳到漁船上。
漁網上更是滿滿收獲:
「鏈接」
有手掌那么大的刺鲀、些微透明的魷魚、兇猛的鰻魚以及數不清叫不上名字的各種魚類。
剛撈上來的魷魚可以用清水洗干凈后電磁爐煮熟就吃,鮮。或者可以洗干凈以后切片,直接蘸著芥末和醬油直接就吃,更鮮。(不過可能有寄生蟲,不推薦)
這樣來回幾次,裝滿了漁桶和肚皮,就可以坐小舢板返回岸上啦。
來的時候是白天,那會兒已經很像偷渡客了,回去時晚上,除了船上的白光以外沒有一點光亮,一群人蹲在舢板上飄飄搖搖等待上岸。
更像了...
總之,南澳島包船,有大海玩、有海鮮吃、有夕陽,還有原汁原味的漁民生活方式可以體驗,如果你愿意,船上抓到的所有魚你都可以帶走,然后在島上隨便找個大排檔就可以做了吃。
最后連上白天和晚上的行程,連上所有吃的所有海鮮,人均才兩百多塊錢。
非常好玩,推薦體驗!
2,牛肉火鍋。
說完了出海,我們說回吃。
牛肉火鍋,可能是潮汕最出圈的美食,從祖國幾乎最西端的喀什古城到東北地區,處處都有它的身影,而它也是我去潮汕的最大理由之一。
我們下飛機時恰逢午飯時間,之前聽不少本地人說沙溪鎮的牛肉火鍋好,再加上那里離機場又不遠,我之前吃過也確實不錯,所以我們下飛機后的第一頓,再次選擇了沙溪鎮的“老貓牛肉火鍋”:
這是第一次去時拍的,那時候是晚上
店面不小,所以還不用排隊。食客和老板用本地話談著吃,一邊的開放廚房里,小伙子們在忙碌地切肉。
吊龍、雪花、匙仁...一盤盤肉從廚房里出來,端到客人桌上。
看起來平平無奇。
這是第一次去時拍的,那時候是晚上
但吃下去,完全不一樣。
本來我覺得上海絕大多數潮汕牛肉火鍋我都嘗過,之前在廣州狂吃的時候,經常一個晚上去兩三家潮汕牛肉火鍋連吃,所以可能也算是牛肉火鍋屆見多識廣的了。
但那些,和潮汕當地的牛肉火鍋,是完全兩個口感。
倒也不是說潮汕當地的牛肉有多好,養牛技術有多高超。純粹是因為,你在其他地方,很難吃到這么新鮮的牛。
一般肉類經過切割后,會經歷新鮮期、僵直期、后熟期和腐敗期。其中新鮮期特別短,牛肉可能只有3-4小時的新鮮期,然后就會進入僵直期。
在僵直期的牛肉,其硬度可能是新鮮期牛肉的10倍以上,再加上肉類發生無氧酵化反應,會產生大量乳酸——這個階段牛肉是最不適合食用的,需要進行排酸,才能吃。
一直到這一反應結束,酸度降低,進行完排酸過程,牛肉才重新適合食用,但味道已經和新鮮期的牛肉完全不一樣了。
——那些牛肉經過處理,可以變成高級的干式熟成牛排,它的牛肉風味會非常重,但它不適合用潮汕牛肉火鍋的方式去吃它。
最適合在火鍋里直接涮著吃的牛肉,恰恰就是新鮮期的牛肉。
新鮮牛肉和正在排酸或者排酸完成的牛肉,味覺上完全是兩個東西。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就必須在屠宰完牛的4-5小時內,把牛肉分割切片裝盤,端到食客的桌子上來。
這等于是在和時間賽跑。
除了足夠快以外。
為了防止牛在被屠宰的時候肌肉強烈收縮,所以潮汕牛肉火鍋不能采取電暈的方式讓牛昏厥,所以只能用傳統方式擊暈。
為了讓牛在被屠宰后盡快上桌,當地的屠宰場,早上屠宰供午餐,下午屠宰供晚上,盡量不會讓牛肉過夜,以求牛剛被屠宰,就能盡快端上餐桌。
為了保證新鮮,潮汕牛肉是絕對不會冷凍的,都是人工切鮮肉,而且潮汕牛肉分類極細,對時間要求也高,這就要求切肉師傅有相當精細的刀工,薄切不能斷,厚切又要均勻: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在為速度服務,就為了能讓食客,在最佳時間,吃上一口鮮牛肉。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市區的任意一家店都是不可能具備這一速度的,因為附近根本就沒有屠宰場也沒有養牛產業。
而在內蒙、新疆,可能有這樣的牛,但當地人并沒有形成這樣一套文化,所以他們不會用這么快的速度分割牛肉,把肉端到食客桌子上,用來涮火鍋(當然,西北的做法也很好吃,不過是另一番風味)
只有潮汕或者其他有這種文化的地區,才會發展起那樣一套產業鏈,能把屠宰場的牛用最快時間送來,其中最夸張的,牛肉切好上桌,還在抽動。
也許看著有些殘忍,但真的好吃。
這樣的牛肉,水份多肉飽滿,即使是沒有任何脂肪的瘦肉,也都是有彈性的,在嘴里仿佛有生命力一樣。
而這里的生牛丸就更不說了,我吃下去的瞬間,甚至懷疑周星馳《食神》里面把牛丸當乒乓球打是真的...
現在上海不少潮汕牛肉火鍋,會用豬大骨湯做鍋底,里面再加上香料和味精用來調味,這樣煮出來的牛肉才有滋味。
但在潮汕,鍋底基本就是牛骨清湯加點南姜,再加點蘿卜蔬菜。
最多加點牛丸在里面煮:
因為這樣,才能嘗出牛肉的鮮甜。吃完以后,才會滿口留鮮,還帶點微甜。
它的汁水飽和度和彈性,嫩滑感,都吊打上海的“潮汕牛肉火鍋”們。
怪不得陳曉卿說,一個地方的風味,是沒辦法復制到其他地方的,只能去當地去尋味。
潮汕牛肉火鍋的做法很好復制,簡單的說,就是清湯鍋涮牛肉,自己在家里也能做。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潮汕牛肉鍋如同雨后春筍,在全國各地開花,但絕大多數都只能學到皮毛,學不到靈魂。
因為靈魂,是那套養牛、殺牛、分牛的產業鏈。而那套產業鏈很難復制,因為其他地方的消費群體,支撐不起,普通商家,也投資不起。
這就是潮汕牛肉火鍋獨特的地方。
更別說在潮汕,尤其是沙溪鎮的牛肉火鍋還特別便宜。
我們點了六盤肉、一盤胸口朥、各種牛丸、牛雜、蠔烙、飲料、粿條、蔬菜,每個人都吃得很滿足,最后算下來人均49塊錢。
也真是便宜好吃的典范了。
當然,我們肯定也去了當地最著名的網紅店杏花吳記火鍋。
在上海,因為資本運作的那一套模式,現在“網紅店”的名頭已經被弄臭了,基本提到網紅店,難吃的概率在五成以上。
但汕頭這家牛肉火鍋不一樣,它不但服務特別好,地方特別大,其實東西味道也還不錯。
和老貓相比,它的鍋底沒有苦瓜,沒有牛丸,但多了玉米:
杏花吳記的牛肉,口感不如我之前在老貓吃的,但依然鮮甜。
它的優勢,是牛丸又大又彈又鮮:
牛舌極嫩極滑,可能隔著屏幕你們都能想象到驚人口感:
以及它的沙茶醬,好吃到我們每個人買了一瓶帶回家...
不過這都不是我最愛的店,我更喜歡汕頭本地老饕推薦給我的一家寶藏牛肉火鍋館——五洲牛肉火鍋。
它們家的特點是肉特別好,尤其是這里最珍貴的五花趾,如果掌握了“三上三下”的涮燙手法,然后涮燙時間合適,入口脆彈多汁,簡直是牛肉界的絕頂風味。
當然,這里其他肉也很漂亮,大家可以看一看。
牛肉火鍋,是我這一趟吃下來,覺得潮汕當地和其他地方差別最大的一種食物。
老貓的雪花牛肉、杏花吳記的牛丸和牛舌、五洲牛肉火鍋的五花趾都能把人吃high.
總之。
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吃過潮汕牛肉火鍋,覺得好吃,可以來潮汕試試,你會更喜歡的。
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吃過潮汕牛肉火鍋,覺得不好吃,也可以來潮汕試試,它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3,白粥
聽說我要去汕頭吃東西,一個潮汕朋友告訴我,當地人最喜歡帶外地來的游客去喝白粥,最牛逼的,也是喝白粥。
我那時懵懂,不知道一個白粥能有什么花樣。
我自己也會煮啊!
但是當我按照他的指示,去了他口中“一站式解決喝白粥問題”的富苑餐廳時,我發現我錯了。
他只說了喝白粥,但沒告訴我,他們喝白粥,是配著這些東西喝的:
富苑是當地一家以魚飯鹵水、生腌雜咸等豐富的成品及半成品而聞名的夜市排擋,而且因為其食物之豐富,裝修之富麗,成為了大排檔中的貴族。
人頭那么大的響螺,里面的螺肉拿出來可以像牛排一樣吃。
遠比人頭大的龍蝦,一只手都難以提起來。
反正富麗堂皇,什么都有。
富苑的飲食,就像是一本潮汕飲食的百科全書。
在這里,你可以吃到高級的龍蝦、鮑魚、老鵝頭。也可以吃到便宜的鹵水、大腸、炒粿條。有生腌蟹,魚飯這種海鮮;也有豬腳、鹵鵝這些禽畜。
總之浩浩蕩蕩一排,望不到頭,讓人目不暇接。
我們點了。
生腌的:
炸的煎的烙的:
水煮的海螺:
皮皮蝦:
蒜蓉粉絲蒸的蟶子:
鮑魚:
等等等等。
反正點了十幾種菜,配一碗白粥喝下去。頓時酸甜苦辣咸鮮什么滋味都有了。
于是心滿意足地回酒店睡覺,或者找個地方按jio。
當然,汕頭不止富苑一家喝粥店。
如果不為旅游,自己吃的話,可以去去性價比更高的“桂園白粥”。
如果想處理得更精細,吃到更有水準的料理話,可以去更貴的“不夜粥大排檔”。
別以為說富苑高級,就有多貴。
比如上面這些,我們點了皮皮蝦、膏蟹、蝦、血蛤、豬腳、大腸、生蠔、大鮑魚、小象拔蚌....可能除了龍蝦,什么海鮮都吃到了....
加起來人均三百塊錢....
要知道,這已經是許多當地人說“性價比極低”的店了。
4,小吃和奶茶
潮汕的小吃很棒,而且便宜。
直接舉例子講吧。
這是汕頭一家很有名的粿汁店:
粿汁是一種用糯米為原料做成的食物,一般會配各種鹵水吃,一碗喝下去,不但飽腹,而且爽口。
在售賣窗口,我選擇困難。
于是很豪氣地和老板說“這個、這個、這個,你這里所有東西我都要了。”
老板用香腸、胰腺、豬肝、鹵蛋、小腸等各種東西裝了滿滿兩碗以后,很爽快地回答我,一共35塊!
35塊錢堆起了兩碗小山一樣的葷菜,配合粿汁碳水能讓兩個人吃飽。
夫復何求呢?
還有,這是汕頭一家有三十年歷史的腸粉店,叫“國平腸粉店”。(比小吳腸粉好吃)
并不是大排擋,是有挺大店面的。
潮汕的腸粉和廣東其他地區不太一樣,會在里面裝很多東西,這次我們要了牛肉腸粉,里面的牛肉大概是一碗“蘭州牛肉面”里面的三倍多:
這樣一份腸粉,10塊錢。
還有,這是腸粉店對面一家賣杏仁茶的,同樣也是老店。
他們家不賣別的,只有杏仁茶和芝麻糊。
杏仁茶好喝,為了配杏仁茶,我們加了一份風吹餅:
結果兩份甜品和風吹餅加起來,一共十一塊錢...
我差點以為他們算錯了。
國內我去過很多地方,像這樣物價的城市不在少數。很多地方,到現在還有十塊錢一份蓋澆飯,有滿滿澆頭的店。
但這次在潮汕地區,最難得的是,這些小店不但好吃,而且很干凈。
裝修也許簡單,店面也許很破,但他們的桌面不油不臟,你可以放心的把胳膊放上去:
地不粘也沒垃圾,你不會覺得無處下腳:
不知道是因為這里人講究,還是因為潮汕菜本來油煙就不多容易清理。
總之,又好吃又便宜又好逛還干凈。
非常難得!
另外,在汕頭老城里有一家叫“天有茶莊”的奶茶店,他們家奶茶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一致好評。
老城小公園
這家奶茶用的鳳凰單叢茶品質特別不錯,所以調出來的飲品奶香茶香,乃至于徐老師在臨走要去機場前,要特地繞道過來,專門再買一杯打包一杯走。
真的是愛得深沉。
5,老鵝頭
在潮汕地區,海鮮當然是名貴食材,一個捕魚的船長說他特別想抓到金錢鳘花膠,那東西比黃金都貴,這輩子只要捕到一次就再也不用干活了。
但除了海鮮以外,這里還有一種非常名貴的食材,叫做“老鵝頭”,這也是我對潮汕菜最初的美好認知。
所以在旅行的最后,我專門訂了兩只五年的老鵝頭,然后從汕頭市區,打了40分鐘車去澄海,就為了吃那只老鵝頭。
那只鵝的頭有這么大:
潮汕人愛吃鹵味,其中又最愛吃鹵鵝。經常有無鵝不成宴的講究。而其中,最名貴,就是那只鵝頭。
一般的肉鵝到了三個月就出欄可吃,九個月就可以下蛋,所以我們吃到的絕大多數鵝,都在一歲以下。
而老鵝頭,則要在獅頭鵝早已可以出欄的狀態下,再喂它幾十個月,為的就是讓它頭上那顆肉瘤多長一點點。
所以可以說,老獅頭鵝全身上下最精貴的地方,就在它的鵝頭,或者說頭上那顆瘤上。因為多出來那些飼養時間,包括飼料錢,其實都花在它頭上那顆瘤上了,所以往往一只上年份的老鵝頭,可能比兩只整鵝都要貴。
比如我這次訂的,這一只五年老鵝要足足1500元。當然,這鵝也是巨大:
老板嫻熟地把老鵝分成內臟、鵝翅膀、鵝腿、鵝胸、鵝頸、鵝頭等幾個部分。
「鏈接」
我們再把這來之不易的老鵝帶去附近的海鮮大排檔,就著煎粿、白粥和面條一起吃。
鵝頭上的那顆瘤肉質軟滑,膠質極多,既有筋的口感,又能輕易咬開。再加上這里傳承下來的鹵鵝工藝,入味到極致,算是我最熱愛的美食之一。
超級好吃!
而且老鵝頭不但在澄海備受認可,其實在全國各地的潮菜里,它都是明星中的明星。
在當地的火熱餐廳日日香,一只兩年的老鵝頭要賣700,這還不連鵝身子。
在深圳陳鵬鵬,一只一年多的老鵝頭要賣1000元,同樣不連鵝身子。
而在上海菁禧薈,不連脖子的一年半鵝頭,賣998。
這樣對比下來,澄海這家叫和鑫鵝肉的小地方,五年的老鵝只要1500,讓我們八個人吃到扶著墻出門,也真的是超級實惠了。
(另外一只我們打包分掉,帶回各自的城市了)
6,私房菜。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單一美食或是街邊小店美食,但正如我前面所說,潮汕菜是一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賞的菜系,潮汕有許多出品很好的私房菜館,可以吃到食材、風味各不相同的全套潮菜。
而在那些地方,你才能完全感受到潮汕飲食的博大精深。
比如汕頭老牌餐廳,東海酒家,他們家最有特色的是像牛排一樣大的海螺。這還只是半片螺肉,需要用刀叉切著才能吃下去,我真是第一次意識到我會吃響螺吃到撐。
不過比起特別大特別厚的響鑼片,我反而更喜歡取出螺片以后的螺頭做的【蝦醬螺頭】,味道有點像我在上海某家奇幻日料店吃的生蠔肝火鍋。第一口吃下去又苦又腥,但咀嚼三秒以后會有濃烈的回甘。
除此之外,這里的鵝血煲和苦瓜腩肉都是特色,不貴還好吃。
蠔烙當然也是一絕,事實上在汕頭這些老牌餐廳的蠔烙家家都很棒。
出了東海,我們第二天又去了潮林府,這里做的是現代潮菜,更合我們的胃口。因為好吃,我打算報個菜名。
【上湯紅花桃】魚嫩湯鮮。
【豆醬焗肉蟹】
【翅湯浸豆干】調味含蓄,初嘗不覺有啥驚喜,抿嘴回味時滿嘴都是豆類清香,味道高級而且好吃。
【南非吉品鮑】十二頭的吉品鮑在這只賣六百塊一只,還出品特別好,讓每個從上海深圳來的食客都淚流滿面。
【過橋豬腰片】是朋友推薦點的,切成大片的豬腰子,廚師在現場稍微灼一下,然后拌著魚露一起吃。豬腰片口感完美,第一口咬下去就很爽了,加上魚露更是雙重驚喜。
【酸菜西施舌】西施舌是一種海蚌,酸菜咸度剛好,成品脆嫩鮮爽,同桌一位姑娘驚呼“吃這個,還真有和人接吻的感覺”。
還有【薄殼】、【小扁蟹】也都值得一試。
【芋泥白果】更不談了,幾乎是我最愛的中式甜品。
這次也去了我一直挺喜歡的現代潮菜館【煮海】,老板張新民老師是潮汕著名美食家。
喜歡其中幾道菜。
【低溫慢煮肥鵝肝】用煙熏的手法讓鵝肝中有了復合香氣,再低溫慢煮使其軟而不爛,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菜品之一。
【金不換響螺】螺肉料理得脆彈爽口,和雞肉出的湯汁很配,遠超最近在汕頭另外兩家店做的螺肉料理。
【脆皮婆參】鮑汁做得非常美味,婆參軟糯可口,如果外皮再酥脆一點就更好了。
【香酥芋茸鮑】把鮑魚煮到軟爛之后,裹上芋泥進行炸制,火候控制得非常好,外皮酥脆可口,里面碳水裹著鮑魚特別香。我很喜歡。
【梅童魚飯】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凸顯出梅童魚的鮮美滋味,很成功。
【生腌赤心皮皮蝦】選的每一只皮皮蝦都有非常多的蝦膏,生腌后凍成雪糕狀。趁涼吃,感受略帶冰渣的蝦膏在嘴里化開的感覺。
滋味霸道,真正是“鮮味炸彈”、“美味毒藥”。也是當天所有菜的最強音。
東海、煮海、建業、潮林府、自然然這些高級私房菜毫無疑問是好吃的,但這次最讓我驚艷的,還是鄭師傅的【單車棚私房菜】。
汕頭的鄭師傅單車棚私房菜,顧名思義,餐廳真的開在自行車棚里。
街邊一個不大但干凈的門面里擺滿了廚具,那就是廚房。
廚房不遠處的自行車棚里擺了一張大桌,就是大家用餐的地方。
鄭師傅自己是廚師,他母親就是服務員,再加上一個傳菜的大哥,整個小館里一共就三個工作人員。然而就這樣的一家店,做的也都是家常菜,出品卻讓人驚艷。
餐廳沒有菜單,想吃啥直接和師傅聊,只要他會的都能做。以下是我們當日的菜單。
【蔥油雞】好久沒吃到出品這么完美的蔥油雞了。
雞翅雞腿脫骨 皮滑肉嫩且鮮。蔥油鮮香卻不重油膩,配合蔥絲一起吃風味更佳。
強烈推薦。
【川貝海椰皇燉紅嘴】湯上沒有一絲油花,卻絲毫不影響它的鮮甜,鮮甜之后還有回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氣全喝完。缺點是湯料比較柴,可能成本限制讓他們無法進一步處理吧。
【油泡鮮魷】魷魚夠鮮,燒好后直接上桌趁熱吃,只覺得脆爽無比,也一點都不膩味。
【菠蘿黑醋骨】用了多種醋調味至平衡,每一塊肉都做到骨頭里都是味道,吃的時候只想吮骨。
除此之外,【紫菜蝦卷】里的蝦肉q彈緊實、【豆醬活剝皮魚】里的魚肝咸鮮頂腦”、【潮式鮮蝦面線】無論火候還是調味都完美。
唯一不太喜歡的是【豆醬焗頂鴿】,不過也是因為最近在新疆吃過太過完美的鴿子對比得出得結論。
總之一頓飯吃下來,真的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
街邊餐廳老板手藝超過高級餐廳并不少見,但像鄭師傅這樣手藝好且能做出富有變化味型的,實屬難得。
而且不同于普通街邊餐廳,這里環境雖然簡陋卻很干凈,碗筷桌都沒有一點油膩,坐在涼風習習的單車棚里反而更覺通透。
廚房隨時開放可以去參觀,所有鍋碗瓢盆都很清爽,絕不會擔心有衛生問題。
服務員雖然只有老板母親一人,但因為他們一天只做一桌所以一點不覺慌亂,一切都井井有條,特別舒服。
餐廳好吃、味型豐富、環境特別、服務親切,真的是這次來汕頭的意外之喜。我覺得鄭師傅真正做到了大巧若拙,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精細的味道,再加上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強烈推薦前來。
5,總結
如果你覺得看了這么多字已經暈了,那我再重復一下開頭的脫水版。
牛肉火鍋:五洲牛肉火鍋的五花趾、老貓火鍋的牛雪花、杏花吳記的牛舌牛丸沙茶醬。
打冷白粥:口味最好是不夜粥大排檔、東西最全是富苑飲食、要性價比去桂園白粥。
南澳島:下午出海捕魚,傍晚船上吃飯,夜里開燈抓魷魚。
小吃:在潮州可以連吃十頓不重樣,在汕頭建議去鎮平粿汁店、同平腸粉店。
私房菜:煮海的生腌蝦菇、東海的松仁糖方、潮林府的過橋豬腰、單車棚私房菜的蔥油雞。(都需要提前訂)
奶茶:天有茶莊超級棒。
鵝頭:去澄海找和鑫鵝肉,記得提前訂三年以上的老鵝。
其實這次還去了梅州,拍了很好看的客家土樓花萼樓,說這是整個廣東省最大也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樓。
里面沒人可以隨便玩隨便拍,而且門票也只要十塊錢。
雖然梅州離潮州不遠,但畢竟屬于客家文化,就不在這里詳細寫了。
之前還去了潮州,看了各種古城古廟吃了很多小吃,但寫到這已經快一萬字了,也不展開講了。很多人說真正的潮汕文化在潮州,下次專門開一篇來講。
總之,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個答案,我很喜歡。
里面說,工業化的食物,相比原產地來說,風味一定會流失的。
因為工業化的食物要做標準化,所以必須要讓門店對產品的影響做到最低,也需要大量廉價的員工,培訓一個月就要上崗出餐。
這不是錯,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時間和條件去原產地尋找風味,所以這些工業化標準化的食物,讓人不用出遠門,也能吃到五湖四海的食物。
但我們應該明白,很多東西,原來其實是更好吃的。
重慶的牛油老火鍋,就是比北京上海的“重慶老火鍋”好吃,更比海底撈來得香。
武漢剛鹵出來兩小時的鴨脖,也一定比周黑鴨的鴨脖更有風味。
沙灣的大盤雞,用剛殺的土雞做的大盤雞,一定比商場里用冷凍雞肉,加上復合調料做的大盤雞,更香更有肉味。
蘭州的牛肉面、貴州的酸湯魚...
當然還有潮汕的牛肉火鍋。
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美食愛好者,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相信這世界的某一處,一定會有遠比你現在愛吃的東西好吃許多的東西存在。
這是我的盼頭,我的信念。
也希望能成為一些人的信念。
總之。
去當地尋找風味,是一件很爽很開心的事情!
而潮汕,是一個好吃好玩,而且性價比極高的地方!
這不是我第一次寫游記了,之前的游記可以看下面這些鏈接:
一萬一晚的非洲酒店,能玩到什么?
揚州這么好一地方,不來玩真的可惜了
西藏真的真的太好玩了!
認識中東的穆斯林,從約旦開始
以色列
四天三夜,我騎馬穿過了半個呼倫貝爾大草原
澳門遠不止性感荷官
每一篇都有大幾千字甚至上萬字,每一篇都要花很大力氣去寫,最后看的人其實也都沒有那些簡短簡單的文章多。
有人在后臺說“我關注你不是為了看這個的,再發取關了”,但我還是很愛寫游記,因為每次寫都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記錄,每次寫游記都像重新去玩了一次一樣開心,而且我覺得總有人會需要這些攻略,會從中獲得快樂的。
總之,這篇游記一共9500字,希望可以讓大家稍微明白一點,為什么我每年都要去潮汕專門吃飯。也希望大家能喜歡。
接下來我要寫去新疆喀什的游記了,那更是一個長故事。
-END-
#潮汕##潮汕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