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堂間”是過去上海人家用來接待賓客的地方。近日,華陽路街道西一居民區在中山大樓為這里的160多戶居民們打造了一個公共的“客堂間”,讓居民們有了學習、活動、交流、議事的新場所。
“客堂間”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原來是中山大樓小區居民們停放電動車的地方。2020年上半年,中山大樓進行了精品小區改造,西一居委會盤活資源,重新梳理小區空間資源,為居民們安裝了電動車充電樁,居民們的電動車有了新的存放地,這間屋子就空了出來。
空出來的房間做什么用呢?西一居委會進行了廣泛的意見征詢。“中山大樓的老年人活動室在25樓,但是23樓以上沒有電梯,老年人爬樓梯還是費力,希望可以改造成一個老年人活動室。”同時,樓里小孩也不少,有居民建議,可以給孩子們打造一個活動空間。
于是,一個兼顧老人需求,又有孩子活動空間的“客堂間”打造方案就正式出爐了。小小的空間里有供居民聊天、休息的沙發,有議事的長桌,也有專門為小朋友配備的共享書柜。值得一提的是,“客堂間”里還打造了一個共享工具墻,居民們將家里不常用的卷尺、雨傘等工具放在這里,供整個大樓里的居民共享使用。
針對如何使用“客堂間”,居民們還在慢慢摸索。居民楊國英退休之前是醫生,她主動提出每周二上午在“客堂間”為居民們量血壓;合唱隊的阿姨們說,以后可以在這里教小朋友們唱歌;睦鄰小組的劉桂芝、錢飛鳳阿姨也高興地表示,“以后小組一起搞活動,不用再爬樓梯了。”
今后,西一居民區還將整合資源,為這里的居民送來各種文化資源和活動,讓這一空間更好地為居民們服務。
文字/圖片:李媛媛
編輯:李 博、李冰倩(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