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貝蘭 周憲
總是愛脹氣,老是打嗝,劉女士上醫院就診。按醫生開的處方拿到藥后,她驚訝了,竟然是治療抑郁癥、焦慮癥的藥。她馬上跑回診室問:“醫生,我應該是腸胃不好吧,是不是開錯藥了?”
這是兩周前,發生在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的一幕,而接診醫生羅瑋告訴劉女士,藥真沒錯。
羅瑋解釋,劉女士長期胃脹、愛打嗝,多次在消化科就診治腸胃,而檢查顯示她的消化道沒有病變。經專科醫生建議后讓她來全科看,“在詳細詢問病情后,我發現她是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形式障礙主要表現為患者持久地擔心或相信某種軀體癥狀,和焦慮、抑郁等疾病的機制有著共同之處,很多長期被軀體不適癥狀而困擾的患者也會誘發焦慮抑郁情緒,“所以我們會用抗抑郁藥來治療,通過調節5-HT等神經遞質的水平來治療軀體的各種不適癥狀。”
聽完解釋后,劉女士將信將疑,“這些藥吃了會不會上癮呀?”羅瑋告訴她,這類藥物沒有成癮性,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療程服用,不能隨意增減和停藥,規范治療后期經醫生評估后再停藥。她特別叮囑劉女士,服藥后初期可能會有不適,但堅持下去就會有效果。
昨日,經電話隨訪,劉女士那邊傳來好消息:胃脹有了明顯的好轉,也沒有再打嗝了。
“一般身上哪里出現不舒服,我們就會覺得是對應部位出了問題,比如胃疼,就會覺得是胃病。事實上,不少人覺得他們總是胃痛、胃脹、反酸、打嗝、惡心嘔吐等,但檢查時沒有發現器質性疾病,但癥狀卻反復出現,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為軀體形式障礙的一種。”羅瑋提醒,除了胃腸,它還可能表現為胸悶胸痛、身體疼痛、皮膚異樣感、頭暈乏力等,“如果長時間出現身體不適,在檢查時又沒有發現問題,可以考慮是否有抑郁癥的傾向,并及時尋求專業人士進行干預,避免耽誤病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