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9月6日訊(通訊員 舒麗)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健康的人體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就是腸道菌群,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則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胃腸專家余仁貴解釋,人體腸道內寄生著約10萬億個細菌,不同的菌種可以合成不同的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還可以和蛋白質殘渣合成氨基酸,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礦物元素的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對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它們還能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免疫能力,還可以控制人體對藥物的反應,腸道菌群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1、有益菌:也可稱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和有毒物質等。
2、中性菌:顧名思義是指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有可能會引發許多問題。
3、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將大量生長,這類細菌的大量生長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余仁貴表示,人體的健康與腸道內的益生菌群息息相關。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長期應用抗生素,敏感腸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而乘機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癥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癥。腸道菌群失衡,身體常有以下癥狀表現:
1、腹瀉:腹瀉是腸道菌群失調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機能紊亂,吸水不足,就會發生腹瀉。腹瀉會把腸道消化好的和沒消化好的一起排出來,其中也包括益生菌,營養、水分和微量元素離子都會大量流失,所以腸道菌群也會更加不平衡。
2、便秘:益生菌的減少會使乳酸分泌不足,減緩腸道蠕動,有害菌增多,產生的大量廢棄物的積累也會影響腸道正常的代謝功能,導致便秘。
3、消化不良:有些人在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后,會出現反酸、腹痛、脹氣和腹瀉的癥狀,益生菌和有害菌都是以乳糖為食物的,但當腸道菌群失調,只有少量益生菌卻有大量有害菌時,有害菌會生成氣體,吞食大量乳糖導致脹氣、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痛。
4、口臭:口臭癥狀的出現與消化系統存在問題是密切相關的,腸道菌群失調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體內有害菌含量上升、有毒物質累積,就會引起口臭的加重。
5、免疫力下降:腸道菌群失調,導致體內益生菌占比下降、有害菌占比上升,是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免疫疫力低下就會容易生病,比如容易感冒等。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提醒,腸道菌群平時是處于健康的平衡狀態,一旦平衡被打破,腸道內有益菌數量將會減少,而有害菌數量增長,人體就會出現腹瀉、便秘等不適癥狀,損害健康。所以為了保證腸道日常正常運作,平時應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并適當補充益生菌,讓腸道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