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5點52分
我們迎來一個
富有詩意的節氣
白露
從天文學上來說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
相比之前的立秋和處暑
白露是季節由夏入秋
天氣由熱轉涼的轉折點
此時晝夜溫差變大
水汽遇冷凝成水珠
點落在花草樹木上
在晨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
故名“白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丨三候
初候,鴻雁來
白露起
群鳥南飛
大則曰鴻
小則曰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二候,玄鳥歸
玄鳥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
初始形象似燕子
“玄鳥歸”
實際指燕子之類的候鳥南飛避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候,群鳥養羞
松鼠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會囤食的動物
但其實不止松鼠
在秋季
百鳥也會囤積干果糧食
為度過寒冬作準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丨詩意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涼夜有懷
〔唐〕白居易
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
〔唐〕鮑溶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
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已低疏螢焰,稍減哀蟬力。
迎社促燕心,助風勞雁翼。
一悲紈扇情,再想清淺憶。
高高拜月歸,軋軋挑燈織。
盈盈玉盤淚,何處無消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雜詩
〔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丨習俗
收清露
我國民間有在白露節氣“收清露”的習俗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秋露繁時,以盤收取,
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p>
因此
“收清露”成為了一種特別的儀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祭禹王
禹王便是治水的大禹
太湖畔的漁民稱之為“水路之神”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
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
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飲白露茶
“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
經過了夏日的酷暑
白露前后是茶生長極好的時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丨飲食
露從今夜白,古人說:“春吃綠,夏吃紅,秋吃白,冬吃黑。”循自然之規律,給五臟六腑以棲泊與滋養,也時時看顧自己心情的溫熱寒涼。
白露寒氣生,但秋老虎的余威也還未完全褪去,晝熱夜涼溫差大?!端臍庹{神大論》便告訴我們:“秋三月,此為容平?!?/p>
吃法上也要講究“平和”,不宜大吃大補,吃些白的、淺色的食物,稍微滋潤一下,達到心平氣和就好。
也許你會發現平白食物,入口沒有大辛大熱的美食來得驚喜刺激,然而細品慢嚼的幸福也只有平白質樸的美食才給到,就像逐而平和的秋季,這是一種可貴的幸福。
〈 十樣白烏骨雞 〉
撫息,平氣
雞是白肉,但普通雞是熱性的,易生內熱,烏雞則不同,《本草綱目》中說:“烏雞甘平?!?/p>
黑色在五行中屬水,烏雞就算秋天燥也可以多吃,也不上火。白露天,一些地方喜歡用十樣白煨烏骨雞。十樣帶“白”字的草藥,白芍、白芨、白茯苓、白蓮子......
白術、白茯苓健脾燥濕,白芍斂陰養肝血,甘草益氣健脾。你看,肝脾腎都兼顧,便可扶平正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白豆腐 〉
小清,小補
《隨息居飲食譜》上說:“豆腐清熱,潤燥。”這兩個功用很巧,清一清,也補一補,小清小補。
但是豆腐缺點明顯,富含蛋白質,卻極缺蛋氨酸,而這恰恰是身體必須的引子。但中國人很懂得營養均衡。
與魚同煮,尤愛鯽魚,肉嫩味鮮,味甘性平,燉豆腐可補其不足,又可調和脾胃之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棗泥山藥糕 〉
微香,不燥
山藥,看似灰頭土臉,《藥品化義》中卻說它:“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不燥亦不熱,但剝了皮,質白如雪,哪里舍不得用來滾葷湯,最好當是素吃。
蒸得軟踏踏,搗成糊糊,捏成山藥糕。山藥味寡淡,可以裹些紅棗泥,糯糯綿綿地一口下去,說話都能溫柔幾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紅樓夢里秦可卿說到:“昨日老太太賞的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薄翱嘶笔呛孟囊馑?,山藥綿軟,可以補脾健胃,所以古人說,山藥是“山中之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而五臟中肺主白。白露后,燥氣漸盛,白露吃白就是補肺降燥。
但不是多喝水就好,真正的“水”能生津,方能化解秋燥。如茶能生津,我們要多吃一些潤澤的食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甘露糖水 〉
甘露,潤無聲
雪梨,清代一位名醫稱它是“天生甘露果”。祛皮祛核切成塊,小塊銀耳泡發,幾粒枸杞茯苓紅棗,放進鍋里小火燉,一小時后就是一鍋干干凈凈的濃白湯。
雪梨清香,銀耳甜潤,就像甘露潤物無聲。雪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熱,熟吃可滋五臟之陰”,但它的性子比較寒,體質虛寒燉著吃更適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桂圓糖水 〉
不時,不食
白露有吃龍眼的傳統,“白露一顆龍眼果,等于一只雞的營養。”白露時的龍眼,別名桂圓,個大、味甜,從口感至營養都是最佳。不時不食,遵自然之理養生,才能“合道”。
生吃可以生津,補腎水。加入芡實,和潤肺的百合,煮成芡實百合桂圓糖水,又很香甜。但是龍眼性子熱,不宜一次吃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白露茶 〉
生津,護嗓
茶樹經過酷夏的生發,到了白露就熬出味了。如果說,春茶喝的是萬物新生的靈氣,白露茶品的是一種歲月從容之味,更耐泡,也更香。
茶有很多,但既不是那么清涼也不是那么溫補的,最好是烏龍茶。干燥天氣煮來喝,漸而生津,可以很好地保護嗓子。
但喝白露茶并不是喝今秋新采的茶,新茶還有“火氣”,尤其是焙火重的茶,最好放一個月去去火,或者買去年的舊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水果這樣吃 〉
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節,這時的橘子不僅新鮮、可口、有營養;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氣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秋梨
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石榴
顆粒飽滿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溫,具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葡萄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露丨養生
〈 白露身勿露 不可貪涼〉
這時天氣冷暖多變,早晚溫差較大,應該及時添衣加被。睡臥不可貪涼,以免夜里的寒涼之氣侵入機體,損傷人體的陽氣,誘發疾病。
過分貪食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飲食上要盡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注意:這個時節早晚溫差大,對于有心腦血管不適的人來說,太冷太熱都是誘發因素。因此,在季節更替之時,有心腦血管健康隱患的人群更要特別注意。
氣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復發,特別是對于那些體質容易過敏的人而言更要注意,在飲食上盡量少吃海鮮。此外,海鮮大都性涼,白露時節溫度又較低,不適宜多吃,以免脾胃受涼,誘發胃潰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多泡腳 常搓耳 推鼻梁〉
泡腳:白露過后,應注意腳部保暖,建議大家常泡腳,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有助于護好人體陽氣。
搓耳:在泡腳的同時,可以搓搓雙耳,直到發熱即可。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經常搓揉耳朵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推鼻梁:推擦鼻梁有助于擴展鼻腔,通暢呼吸道,對呼吸系統健康有益。用食指指面由鼻尖向鼻根反復推按,每次推20~30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一動一按〉
一動:戶外運動
秋季風和日麗,應該多參加戶外活動,有助于一掃胸中郁積,潤養肺氣以適應秋季養收的特征。
可選擇健走、打太極拳、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微汗出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于機體內氣血調暢。
一穴:天突穴
在頸部前面,兩鎖骨內側、胸骨柄上緣有一個凹陷,這就是“天突穴”。
閑暇時經常用大拇指進行點揉,可起到調理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天氣不冷不熱
腳步也該不慌不忙
保持積極的心態
把每一天都過得詩意盎然!
來源:央視新聞、CCTV生活圈、人民日報
責編:房淑婧 蘇浩軍 陳兆月
編輯:趙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