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末,公募資產管理人全數披露了旗下公募基金2021年中期報告。從管理費收入來看,權益型基金越來越成為部分公募資產管理人管理費收入的一大來源,而易方達基金公司以51億元繼續蟬聯管理費收入最高的公募資產管理人。
易方達基金繼續蟬聯榜首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共有20家公司公募管理費超過10億元,更有9家公司超過20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和匯添富基金三家公司半年管理費收入均超過30億元大關,分別達51.07億元、36.18億元和34.43億元。這三家公司合計管理費收入達121.68億元,易方達基金自2020年開始就超越天弘基金蟬聯行業管理費收入榜首(見表)。
此外,富國基金、華夏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中歐基金的管理費收入也都在20億元以上。管理費收入最高的十大公司合計達298.2億元,占全行業基金管理費用總額的30%左右,與此前動輒超40%的比例相比,行業微顯去頭部化的趨勢。此外,有82家管理人上半年公募管理費收入不足1億元,其中,有29家管理費收入不足1000萬元,多數為次新基金公司或券商資管。
《大眾證券報》記者觀察發現,隨著基金總規模不斷創新高,不少公募資產管理人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可觀的收入,但行業內兩極分化的局面也很明顯,收入下降的公司也有不少。Wind數據顯示,一些次新公募或券商資管由于基數低,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都實現了數倍增長,比如恒越基金、海通證券資管、朱雀基金的收入增長同比超過了10倍;興證證券資管、淳厚基金、格林基金等13家公募管理人的收入實現翻兩番以上;此外,知名基金公司中,易方達、中歐、睿遠等的管理費收入也實現了翻倍。
幾家歡樂幾家愁。21家公募管理人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長安基金、北信瑞豐基金、天治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占多數,但也不乏天弘、建信這樣的大型基金公司,建信上半年管理費收入微幅下降了4.5%,而天弘基金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下降了12%。
權益型基金貢獻越來越大
從單只基金看,今年上半年,全市場上萬只產品中管理費收入靠前的幾只基金不少是權益型基金,這與前兩年清一色是貨幣基金的情況有所不同。
中報顯示,天弘余額寶的管理費用收入繼續蟬聯行業第一,上半年收取管理費14.19億元,同比2020年上半年的18.13億元下降了21.7%,相應的,其基金份額也從2020年上半年的12238億份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808億份。管理費用收入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全是權益類基金,分別是興全新視野8.69億元、易方達藍籌精選6.95億元、景順長城新興成長3.93億元,此外,中歐醫療健康、富國天惠、興全趨勢投資等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用收入也排名前十。
從基金公司來看,貢獻最大的不少也是權益類基金。比如廣發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中,管理費最高的廣發穩健增長上半年收入2.04億元;而鵬華旗下的鵬華匠心精選,上半年管理費用收入1.74億元,同樣在旗下所有產品中占比最高。
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基金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從公募基金結構看,經過這兩年的努力,權益類基金占比較快提升,對改善產品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際上,2013年管理費收入最高的10只產品均為權益類基金,2014年開始余額寶的管理費收入登上行業榜首,當年榜單前十中貨幣型和股混類基金平分秋色,但到了2016年,行業前十則全部被貨幣基金占據,一直到2019年,管理費收入排名靠前的基金仍然以貨幣型為主。 記者 王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