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山東一小學入學要求房產套內面積超60平方米”一事引發關注。9月3日晚,菏澤市教育局作出回應:事發學校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學區內適齡兒童的入學問題已全部得到解決。(9月4日澎湃新聞)
山東省菏澤市中達廣場、融邦中山苑等多個小區對應的學區為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但在今年8月,小區業主網上給孩子報名時,校方以他們的房產“套內面積不足60平”為由拒絕了他們小孩的入學申請,此事經媒體披露后引發廣泛關注。
筆者以為,學校出臺入學"要求房產面積超60平"的招生政策,雖有不妥,也的確有損教育公平,有“嫌貧愛富”之嫌,但也純屬無奈之舉。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負責人證實,由于近幾年城市發展較快,不少小區陸續建成,造成該學區服務面積大、服務人口多,學位十分緊張。另外,該學區內小戶型住房占比較高,還有部分市民故意炒作學區房,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招生秩序。為了能讓自家孩子在名校就讀,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一些市民不惜花高價買下學區房,在這種背景下,那些面積較小的學區房就成為香餑餑。學校要求孩子入學時家里房產面積超過60平,其初衷就是將不符合條件的孩子擋在校門外。
說白了,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入學"要求房產面積超60平",其背后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尷尬現實。
要解決這一問題,抽簽、搖號、抓鬮等辦法看似非常公平,給每個家庭提供了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家長們愿賭服輸,碰一下運氣,但這些辦法只能解一時之急,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盡管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稱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但要解決學位緊張問題,還要多措并舉,著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北京等地已經推開的多點招生、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隨著這套組合拳的紛紛落地,炙手可熱的“學區房”眨眼間徹底涼涼。素有樓市風向標之稱的深圳的頂級學區房單價從32萬降至10萬,上海、北京等地都出現學區房降價百萬的新聞。
事實證明,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問題,打造更多的優質名校,學區房沒人再炒,孩子入學時就不會再被學?!耙蠓慨a面積超60平”了。(維揚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