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一大特點可以歸納為“新賽道”幾乎全線塌方,反而是低迷已久的中字頭大白馬們重拾威風。中信證券本周時隔半年重回年線,封閉了因巨額配股造成的跳空缺口,同時被凈主動買入37億元居首。另一只券商股廣發證券本周也創出了6年多新高,吸金14億元。此外,貴州茅臺也引來資金抄底,被凈買入超過2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特變電工本周大漲38%,加速不斷創出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消息面上,公司預計2021年末可實現5000萬噸/年煤炭產能。
通過相關數據觀察到,中字頭大白馬股成為融資客的集中進攻方向,其中創出1年多新高的中國中鐵被融資凈買入7.6億元居首,中國中免、中國建筑也依次上榜,已經跌到2年半新低的格力電器也迎來融資客抄底。與主力資金相反的是,包鋼股份仍然被融資客凈買入高達7.4億元。
隨著中字頭的大白馬藍籌股的集體爆發,數據上再次驗證了這些核心藍籌標的受到了大資金的眷顧,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市場的風格或許會有所切換?那么藍籌股是否真的會迎來機會呢?滬上知名分析師桂浩明認為,中證100指數短期的上漲似乎是在告訴人們,調整良久的藍籌股板塊,現在已經迎來了轉機。但投資者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從技術維度來研判的話,藍籌股的走強,更多還是由于超跌的反彈,在實體經濟復蘇遭遇較大困難,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背景下,藍籌股的運行環境不會特別好,其股價雖然可以因為之前跌得太多而反彈,但要像去年那樣充當行情的主角,恐怕是不太現實。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海富通基金投資總監朱赟指出,投資者可以保持中性的倉位,同時去尋找景氣向上行業/板塊進行投資。此外,相對更看好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經濟下、貨幣寬、通脹穩的基本環境對債券投資更加有利,所以偏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適度提升債券資產的資產配置比例。
對于目前市場該如何來把握,朱赟認為,宏觀經濟并不是蓬勃向上的態勢,貨幣政策將相對寬松。中國經濟從疫情后大幅快速復蘇已經逐步過渡到往下走的慢性通道,如果說2021全年經濟最低點在四季度,那么大的宏觀背景則并不支持市場大幅上漲的邏輯,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市場還是有一定利好的。所以,經濟下、貨幣寬、通脹穩的狀態下,整個市場缺乏趨勢性機會、震蕩行情為主,對大市維持中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