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明星計劃#
維生素B1、B2、B6、B12和葉酸都屬于B族水溶性維生素,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和功能所必需的維生素,這些B族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獲得,有少量B族維生素可在體內合成或由腸道細菌產生。人體每日對這些B族維生素的需求量甚微,但缺乏時,可引起B族維生素缺乏癥。食物中缺乏B族維生素、用餐量過少、機體對B族維生素吸收障礙、機體對族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一些藥物的干擾作用等都可導致B族維生素缺乏癥。
維生素B1與體內的焦磷酸結合成輔羧酶,參與糖代謝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脫羧反應,是糖代謝所必需的維生素,用于腳氣病的防治以及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炎、心肌炎、小兒遺尿癥、小兒麻痹后遺癥、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甲狀腺功能亢進、全身感染、高熱等各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并有助于改善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引起的聽覺障礙。
缺乏維生素B1時,體內氧化受阻形成丙酮酸、乳酸堆積,并影響機體能量供應。其癥狀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出現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均受影響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感覺異常、神經痛、四肢無力、肌肉酸痛和萎縮等癥狀。心血管方面由于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增多,使小動脈擴張,舒張壓下降,心肌代謝失調,故易出現心悸、氣促、胸悶、周圍組織水腫、肝肺充血和心臟肥大等心功能不全癥狀。消化道方面表現為食欲下降,可導致衰弱和體重下降等。
維生素B2是體內黃素酶類輔基的組成部分,可參與糖、脂肪、蛋白質和核酸的代謝,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如指甲、皮膚和毛發的正常生長,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適用于防治維生素B2缺乏癥以及偏頭痛的輔助治療。
缺乏維生素B2時,影響機體的生物氧化,其病變多表現為口、眼和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癥,如口角炎、舌炎、唇炎、結膜炎、瞼緣炎、脂溢性皮炎、陰囊炎等。
維生素B6在體內與ATP經酶的作用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多胺,它是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轉移酶、脫羧酶和消化酶的輔酶,參與許多代謝過程,如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的產生,色氨酸轉化為煙酸的過程等,也可刺激白細胞、血紅蛋白的生長。適用于防治因大量或長期服用異煙肼、肼屈嗪等引起的周圍神經炎、失眠、不安,減輕抗癌藥和放射治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或妊娠嘔吐等,可能還有助于白細胞減少癥。
缺乏維生素B6時,常見表現為脂溢性皮炎、唇干裂、失眠等,還可導致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刺痛、麻木、手臂、腿部感覺喪失,足部或手部灼燒感等。
維生素B12是細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輔酶,參與體內甲基轉換及葉酸代謝,缺乏時可導致葉酸缺乏,并因此導致DNA合成障礙,影響紅細胞的發育與成熟。此外,維生素B12缺乏時,還可導致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加和脂肪酸代謝異常,這很可能是神經系統病變的原因之一。可用于治療惡性貧血,也可與葉酸合用治療各種巨幼細胞貧血、抗葉酸藥引起的貧血,尚可用于多發性周圍神經炎、神經痛、神經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葉酸由蝶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組成的一種B族維生素,為細胞生長和分裂所必需的物質,并可參與體內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增殖和成熟,用于各種巨幼細胞貧血和惡性貧血,也可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的預防用藥,預防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
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時,可出現面色蒼白、耐力下降、乏力、頭暈、頭昏、心悸等貧血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輕度黃疸,嚴重者全血細胞減少,反復感染和出血,還可引起口腔黏膜萎縮、舌痛、惡心、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表現,以及肢體麻木、感覺障礙、步態不穩、味覺、嗅覺降低、黑矇、視力下降等神經系統表現和精神癥狀,不同的是,維生素B12缺乏者有抑郁、失眠、譫妄、幻覺、妄想、精神錯亂、記憶力下降等表現,葉酸缺乏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癥狀。此外,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還可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誘發腦卒中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