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時,很多父母都是托關系,找門路,希望把子女安排進銀行工作。這主要是在銀行工作的社會地位高,各種福利待遇也不錯,被視為“鐵飯碗”。而且只要你不犯重大過錯,通常可以在銀行做上幾十年,一直干到退休。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大家都是削尖了腦袋也要進銀行工作。
而在事隔幾十年后,現在銀行的這份工作,很少有人搶著去做。不僅如此,銀行還經常出現裁員潮,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銀行職工離開了這個行業,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進TI、金融、互聯網企業工作,因為這里的工作輕松,薪資高。而在銀行工作已經不再是人們眼中比較熱門的崗位了。
那么,過去一直被視為光鮮亮麗的銀行員工,現在為什么要陸續辭職,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找了一位已經離職的城商行的老員工,從他的口中我們才知道銀行員工陸續辭職的原因。我們歸納為以下四點:
第一,銀行職工的收入并不高,但工作強度大。現在銀行基層的員工收入只有3-4000元。社會上流傳的銀行職工工資高,主要是指銀行的中高層領導,以及編制內的人員工,基層的員工收入并不高,而且工作強度卻很大,要從上班一直忙到下班,是不能出任何差錯的。有時候客戶多的時候,就連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顯然,這份工作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第二,基層職工的晉升難度很大。如果收入不高,工作繁重,只要有較好的晉升機會,部分銀行職工還是愿意留下來的。但是,銀行要想從基層升上去,如果你沒有背景,沒有出色的能力是很困難的。通常基層職工晉升機會并不多,而且需要工作非常出色才能得到晉升機會。
第三,銀行的業績壓力較大。通常總行把指標任務下達到分行,再由分行下達到支行,再由支行分到基層的每個人手中。而個人只能到處去找親戚朋友拉存款,或找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如果能夠完成各項考核指標,就可獲得相應的提成和工資,如果完成不了,就只能拿最基本工資了。有些銀行職工完不成考核指標,就連年終獎也指望不上了。很多人迫于考核指標的壓力,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基層崗位。
第四,現在即使是傳統銀行都已經觸網了,各家銀行不僅有自己的門戶網站,還有手機APP,很多客戶的業務都是可以在網絡上辦理,網絡上可以辦理98%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各家銀行為了節省成本,提高業績,就會關掉部分物理網點,或者只保留ATM機。而當銀行關掉部分線下物理網點之后,那么很多基層職工無法妥善安排工作,就只能面臨失業的風險。
過去,銀行工作是很多年輕人眼中的香餑餑,大家都搶著要去銀行上班。而現在銀行工作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向往的地方,還有很多銀行職工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這里面既有銀行工作收入低,工作強度大,也有銀行基層要晉升的難度大的原因。
更關鍵的是,銀行把考核指標都壓在了基層員工身上,很多人因完不成考核指標,只能選擇離開,當然,現在各家銀行都已經上網了,都在裁減物理網點,也就不需要這么多銀行基層職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