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種樹最好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可是,你樹苗有了嗎?
這篇文章,講給準備進場的老板或者小白看,看目前行業真實的內幕是如何的,然后你們再來自行判斷。
01
來吧,開始上一波數據:
1、抖音平臺數據。抖音電商2020年正式啟動,2020年的GMV超過5000億元。
2、抖音平臺政策。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表示,興趣電商的GMV到2023年大概會超過9.5萬億,并在接下來一年會加強對商家的扶持。
3、直播電商用戶增長。截止2020年12月,電商類直播用戶規模為3.9億,占直播整體用戶的62.9%,較2020.3增長46.4%,是目前增長速度最快、增長規模最大的用戶類型。
4、直播電商情況。2020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超萬億,年增速高達142%,但是直播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只有8.6%,增長空間巨大。
5、中國線上零售發展趨勢。2020年中國線上零售增長率達到27.5%,市場規模2.3萬億美元,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國線上零售預計仍然會保持21%的增長率,會是第一個線上消費超過實體零售的國家。
6、ZC層面,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業態新模式,是作為逆勢增長的消費新業態,是要往十萬億級的電子商務市場做頂層設計和政策扶持,政策利好,電商市場有望維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成為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引擎。
這個是一個研究挺久的,想要進場抖音直播帶貨的小伙伴發給我的,我當時問的是為啥她看好抖音?我也是覺得比較有心,在留意這些宏觀的東西,起碼大致方向不會錯,但是2020年直播元年開始,又有多少墻外人看了宏觀的數據和利好大規模入場?
而墻內的景象,又是怎樣一番風景呢?舉個耳熟能詳的直播間,老羅的直播間開始7*24小時(基本)不間斷直播,不僅如此,還開了矩陣,比如“交個朋友之XXX”,而在服裝行業,連續幾天不下播的賬號也大有人在,不管是從大V還是商家自播,可以看出抖音之內卷,且這只是從直播時長的維度來的。
02
進場之后,大概都會遇到這幾個問題:
1、開頭起號難,7、80%的初進場的都會卡在這個階段,還有10%的團隊雖然賬號起來了但是不知道自己為啥起了號,剩下就是懂的玩家;
卡在什么階段呢,首先不會跟市場去競爭流量,本來流量盤子就有限,短短一年時間又各大中小品牌、供應鏈等進場,大家都在爭這個蛋糕,你的流量多了必然就意味著某些人少了,請先想想你的主播、運營、貨盤組成的團隊能否吃下這個類目的市場;
再就是到了平臺的算法層面,算法是相對公平的,遵循的是平臺的需求,只有迎合上了需求,基本就起號,平臺的基本需求就是停留時長、轉化率、完播率等等,繼而從大需求里再來細分組成的部分,于是便有了互動指標(評論,點贊,轉粉,粉絲團...),交易指標(GMV,GPM,UV價值...),流量指標(UV,PV),他們相互交叉影響,一個沒做好就能把另外的值輕易拉低,再加上數據的各種曲線圖;
一個概念還好,這么多概念冗雜在一起,基本能干翻一波人,而市面上又充斥著各類的魚龍混雜講師,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有些還沒有你懂就敢出來講課、拍視頻,新手根本分辨不出來,你聽了如獲至寶,用到實操就傻。
2、流量不穩定,跌跌撞撞起了1-2個號,前后精力、學費花了不少,終于起號了,有了標簽和數據,想著可以開始賺錢了,然后就發現我今天GMV有5w,后天可能就只有1W,這還是數據上的,連毛利都沒算的,然后又是自我懷疑,為啥?我號限流了?違規了?主播、運營不行?
這一點做傳統電商的老板們肯定深有感觸,我一個天貓、京東,前期花大精力去打好基建,一旦度過冷啟動期,投放、粉絲積累、營收都會逐漸穩定,抖音和過山車似的,瞬間能讓你腎上腺素爆發,下一瞬又能讓你跌入谷底,刺激不?
內心穩不住的時候,急需雞血啊,哪里打雞血?“去杭州上上課??!”,不然不得勁兒啊,大家都去了,氛圍又好,那里的人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花個3998買個安慰,回去又哼哧哼哧的一頓造,真的是現實。
3、中期放量難,你說我大心臟還能熬住,只要cover掉成本或者不虧太多,不把我一下干翻就行,然后聽說投放好啊,穩定呀,只要ROI跑正了,就能放肆投,借錢也投,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現實是,我不知道計劃咋建,我的視頻過不了審核,文案不行,是不是得加一個短視頻團隊,編導、文案上起來,嗯,還想從哪里去搞一個投手最好,然后滿地球找投手團隊,看到某個海報或者朋友圈發的,ROI 1:100多,GMV隨便幾十萬,被植入心智,整起;
好不容易分清楚了抖店隨心推和千川專業版的區別,知道了人群定向和萊卡定向,滿懷信心的建了50條計劃,錢根本消耗不出去,要么就是跑出了一點點,ROI是賊高,一看GMV只有幾百塊,低消耗的跑量根本沒有意義,然后慢慢的一天能賣個1-3萬,但是想要擴大到2、30萬是要全部進階,人貨場全面升級,這就意味著成本和現金流就很大了,每天投放1-2萬,一個月就得30-50萬的投流費,現金流要多少,能不能有資金撐起來。
4、整體盈利難,如果前期的貨是很隨意選的,也做了比較好的GMV,加上投流費用、貨盤成本(平均銷量)、人員、水電成本,15天的賬期,后面發現各種成本疊加在一起算賬的時候,沒有利潤,甚至虧損的大有人在,很多都是碎了牙,往肚子里吞了而已,繁榮景象不可破,花花轎子人抬人,也確實有不少人賺了錢,也希望堅持最后賺錢的是自己。
再就是,品牌的成本是比較高的,且傳統電商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通過各類品宣活動砸錢砸起來的品牌溢價,管理成本等,都導致不能輕易破價,基本上就輸在破價這一塊上,也破不了價,就真的打不過白牌和供應鏈。
03
那么,總要有人賺錢,現在是哪部分的人呢?牛逼的供應鏈、好的白牌、會選品+運營的人、培訓機構、數據平臺、內容創意厲害的、生態周邊的、達人、主播、運營,穩定的賬號等,也有進場較早的草莽團隊,短短一年時間團隊幾個人擴張到上百人。
那么到底是進場還是不進場呢?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二八定律的,大部分人是跟不上紅利的,或者所知道紅利的時候再進場就基本上第好幾茬了,好在直播帶貨起碼還能堅持個2-3年的大趨勢里,如果更卷的話,時長還會進一步縮短,進還是可以進,還是得靠自己綜合考慮好。
我的理解里,作為普通小白考慮進場,先去一個拿到結果的公司,或者有結果的個人先進去學習,你有導購、主播的天賦,能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可以從助播做起,對數據敏感、邏輯很強,后期可以可以考慮去運營、投流,前期從打雜開始做起,躬身入局,把手弄臟,把自己的預期調低。
作為商家進場,先看自己的這個行業理解度怎么樣?一般來說,在你的行業里深耕了幾年的,對業內的認知度肯定是好過其他業外的,這時候首要做的就是算出預計的成本,其實也是預計自己虧損的底線在哪里,如果行業認知和理解很厲害,說明只要去了解抖音的玩法就行了,相對難度低一些。
作為個人想要進場抖音草莽創業,先別急,不要被那些動輒日GMV幾萬、幾十萬的數據沖擊到了,特別是沒人、沒有貨、沒認知的前提下,進場=虧錢,除非你能找到投資人或者供應鏈的支持,撐著你把前期認知提升了(我一開始就是看著人家的每天的GMV數據,腦子一熱進場的,進來之后啥都不懂,確實很艱難,動輒虧損幾十萬)。
不由的想起濤哥說的,創業前先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這幾個條件:
·是否足夠聰明
·是否非常非常努力
·是否有大量的現金流支持
滿足一點可以開始試試,滿足兩點成功率非常大,滿足三點,不說了,原地起飛。
04
抖音直播帶貨拼到現在精細化運營的時候,現在沒入場的游戲難度是挺大的,可以看到這張圖,現在已經到了最后2-3個時期了,你看看你的認知還在哪個階段,個人學習能力、堅韌程度能否短期跟上,自己業內的認知,自己的產品的認知有多深
當然,寫到最后,還是想把水端平一下,任何時候都會有后來居上者,先內心冷靜一下,深思熟慮加上計算商業模式后再決定進入,畢竟每個人都會想成為那個后來居上者,我想你應該也是。
作者:Seeker郭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