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躊躇滿志、習慣性混吃等死。
這句話我想很多人都中招了,明明想培養一個好習慣,結果沒到兩天工夫,不自覺就放棄了很久。
然后接著就是自責、自怨,然后接著自我沉淪。
這就是所謂的自信心受挫,也是很多人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根本原因。
畢竟沒有人從一出生就打算混吃等死、消極懶惰的是吧?
那么如何走出這種困境?我們還是需要行動起來。但是大呲牙也問了:
“如果行動還是沒有效果,那不照樣會打擊到自信心嗎?”
說得好,今天就要推薦一本書,叫《微習慣》,他的導語就很牛批。
“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書里面的核心,也就是下面這8個步驟,書里面的內容太過于晦澀,那么下面的步驟我會稍微微改變一下。
(1)一定要寬松、簡單、容易
其實《微習慣》這本書里面,這一章節推薦了很多形式,但是總結過來就是寬松,簡單,容易。
比如說鍛煉這件事情,很多人做4個小時的訓練計劃,其實比不上一句:
“我今天只需要去健身房就行了。”
一些人制定的是早上6點起床跑10公里,其實完全可以睡醒了換個球鞋出門。
書里面舉得例子更加離譜。
1. 一個星期去2次健身房。
2. 每天寫50個字。
3. 每天看一頁書。
(2)養成這個習慣的理由是什么?
第二一個就是找到養成習慣的內驅動力,而且要十分具體。
我為什么要早起?
因為這樣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安排的時間更多。
因為很多成功人士都早起,我也想成為成功人士,
因為早上起來,包子店的柳張張長得特別漂亮。
這些理由一定要堅定地相信,比如包子店的柳張張,其實剛一開始我并不喜歡她。
一米八幾的大個子,眉毛那么濃,眼睛里面還有殺氣,我那時候喜歡嬌小的。
但是就這個理由用了一段時間,嘿,人生苦短,何妨一試。
自我洗腦,未嘗不可。
(3)計劃松一點,但必須100%做到。
上面制定的計劃,看起來是非常容易達到的,但是明確一點,任何事情都需要意志力。
甚至于我打個王者,都需要刷半天小視頻來消磨時間。
自律不等同于動力,有動力還需要自律嗎?自律就是自我紀律,必須要完成才叫紀律。
不然的話就是逃兵。
所以每天一個俯臥撐,我必須要做到,而且是100%做到。
不打算用意志力,你做個卵的計劃!
(4)抽象的回報,來鼓勵自己的意志力。
有一個概念叫正向反饋,比如說之前我健身的時候,就不懂正向的反饋。
每天看自己的身材,發現沒什么變化,就感覺這件事堅持下去的動力不足,進而打擊到自己的自信心。
一度我認為自己不適合健身,睪丸不行。
要學會利用抽象的回報來鼓勵自己,比如健身之后的汗水,冰涼涼得很舒服,這就很抽象對吧?
比如我現在寫文章,看見一大片黑麻麻的字,全是老夫寫的,就很得意對吧?
有時候跟傻子一樣的嘿嘿笑,確實能撫慰自己的意志力。
(5)必須要打卡,這就叫習慣追蹤。
打卡APP很多,如果你手機內存不夠的話,那么買一個大掛歷打勾勾更好。
第一個方面是打卡追蹤,能夠獲得內心成就感,這是一個具體的獎勵和回報機制。
其次能夠加深我們自己對于習慣的習得性。
所謂習得性就是得心應手的能力,到時候就跟你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了。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微量開始就是前面說的1個俯臥撐、50個字、1頁書。
所以開始階段我們就奔著這個目標去就可以了。
而超額完成,我總結了一個詞語:
“要不然再多……”
要不然再多做一個俯臥撐吧!
要不然再多看一頁書?
要不然再多寫幾個字?
多做的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計劃內容,而前面的目標,只不過是開始的入口而已。
那么《微習慣》里面特別警告,就是不要耗盡自己的意志力。
就是你感覺犯愁、恐懼的那種狀態,意志力已經耗盡了,別這樣。
(7)不要一天到晚想著高目標。
原標題是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我們很多人制定計劃,包括在執行計劃的時候,總是采用“挑戰者”心態。
也就是雖然紙上寫著做1個俯臥撐,結果內心里面的OS是:
“做完100個就結束?!?/p>
不行,等你做到50個俯臥撐的時候就已經害怕了、犯愁了,意志力將要耗盡的時候,做更多只不過是挫敗自信的鍘刀而已。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做100次俯臥撐,但我們的目標是做了99個俯臥撐之后,想得“再多做一個”。
而不是做了100個之后的“總算結束了”。
(8)怎么才算養成習慣了?
最后就是,養成習慣的評估方式。
首先是對這件事情沒有抵觸情緒,比如我現在每天早起,心情非常愉悅,不會掙扎。
或者是不自覺地進行習慣,比如經常上班的人,早上鬧鐘還沒響,已經起床了。
毫無情緒,常態化,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那么以上8個步驟就是《微習慣》里面推薦的養成習慣的方式。
看到這里有一些人心潮澎湃,感覺自己離成大事不遠了,其實這樣就跟《微習慣》的主題相背離了。
要平靜,且不能好高騖遠,才是《微習慣》的真正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