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正事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平時不用學習、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怎么安排時間呢?
估計大多數胖友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打游戲啦!」
就算是約朋友出門,大概率也是組個隊伍開黑,快樂得不行。
不過,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成年,這些快樂就到此為止了。
幾天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力度空前大。
《通知》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嚴格限制了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
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 20 時至 21 時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時服務。
說是史上最嚴,毫不夸張。
因為在此之前,相關規定是下面這樣的:
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3 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1.5 小時,22 時到次日 8 時不能玩。
按照以前的規定,滿打滿算,未成年人每周可以玩 13.5 個小時游戲。
而現在呢,最多 3 個小時,還被嚴格限制在晚上 20 到 21 點。
至于為什么要加強限制,新聞出版署給出了這些理由。
一是網絡游戲互動性、沉浸性、仿真性強,操作便捷,天然具有更強吸引力。而未成年人自控力相對較弱,容易沉迷。
二是不少家長反映之前的標準仍較寬松,建議從嚴壓縮。
據悉,新規定于 9 月 1 日,也就是今天正式實施。
目前,很多游戲/游戲公司都已經發文表示積極落實防沉迷新規,包括騰訊游戲、網易游戲、莉莉絲游戲、原神、英雄聯盟等等。
基本上你能叫得出名字的網絡游戲,都已經包括在內。
如果你在規定時間外進游戲,就會碰上類似的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游戲會有一些額外政策。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并不是所有游戲都要賬號才能進入,少數游戲提供了試玩模式。
不過吼,如果哪位小朋友想利用試玩模式來延長游戲時間,現在已經行不通了。
以《王者榮耀》為例,目前單機玩法已經被暫時關閉,iOS 端的游客體驗模式則全面下線。
如果用戶在游戲中購買了「月卡」,需要每天登陸才能獲得完整收益。
但以后,未成年人周一到周四都不能上線,顯然是有損失的。
因此,一些游戲提供了補償方案。
比如最近很火的《原神》,會把因防沉迷限制而無法領取的道具,通過郵件一次性發放,也算是很良心了。
除了游戲本身,與游戲相關聯的電競賽事,也做出了相應限制。
KPL 聯盟賽事委員會最新公告顯示,KPL 和 K 甲選手必須滿 18 周歲才可參賽。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這邊雖然還沒有官宣,但表示將對選手展開合規工作,估計和 KPL 不會有太多差別。
總而言之,從政策層面來看,游戲這條路,已經被限制得死死的。
但是在具體實施時,游戲廠商還會面臨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判定屏幕前的這位玩家,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
很多游戲的實名認證方式,都比較簡單,輸入了身份證號和姓名就可以通過。
這就可能導致一些未成年玩家,用長輩的身份信息進行認證,直接繞開防沉迷系統,想玩多久玩多久。
甚至哦,一些網上沖浪能力比較強的小朋友,瞄上了另一個渠道——賬號交易。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游戲賬號交易的平臺,便宜的一兩塊錢就能玩上一小時,而且還支持自動上號,輸入賬號密碼的過程都給你省略了。
但我要說的不是這些,畢竟根據規定,游戲賬號交易必須經過實名認證,同樣要 18 歲以上。
誰說賬號交易就必須得通過賬號交易平臺呢,直接打錢不就行了?
既然如此,那么所有可以交流的地方,都可能成為「交易平臺」。
比如我們在萬能的微博,搜索某些關鍵詞,就可以看到很多求購無防沉迷賬號的小伙伴。
比如這兩位需求就很簡單,啥要求都沒有,只要沒有防沉迷就就好。
像這種沒有平臺介入的直接交易,其實是最難管的。畢竟我們沒有理由,去要求一個普通的社交平臺拒絕未成年人使用。
那么,壓力又來到了游戲廠商這邊。
前文提到,目前大多數游戲廠商的實名認證過程,非常簡單,容易繞過。
但是,也有平臺開始探索新的實名認證方案,比如讓大家又愛又恨的騰訊。
前不久,騰訊游戲「零點巡航」機制上線。
如果你在凌晨游戲,即便已經認證為成年人,也可能碰到人臉篩查。如未通過篩查,直接納入防沉迷監管,強制下線。
后來,騰訊又把時限,從凌晨延長至全天。
這樣一來,即使未成年玩家成功購買到賬號,也可能玩不了多久,一定程度上阻擋了賬號交易這條道路。
但就算如此也沒辦法完全杜絕賬號交易,只要兜里有錢,再買一個新的不就得了?
更何況,游戲過程中進行人臉識別,這個操作本身就受到了一些爭議。有人覺得麻煩,有人覺得涉及敏感信息。
So...是否會全行業跟進,還不得而知。
不過,我們也不能只盯著游戲廠商,家長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當網絡游戲幾乎從孩子的世界消失之后,一定要有一些別的東西,來填補這些休閑時光。
所以,即便相關政策落實到位,也不意味著家長能完全放下包袱。
說不定,家長未來需要面對的煩惱,會比以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