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事務所#輔導二年級學生,發現有很多孩子對長度單位的認識換算出錯特別多。原因是,孩子對米,厘米,分米,毫米,具體有多長,認識不清。孩子們認識長度單位時沒有充分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因此不會用恰當的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長度。
例如:填上適當的單位
媽媽身高約163(),
數學書厚約16(),
大樹高約8(),
小紅一分鐘走80(),
蝸牛一分鐘爬行10(),
汽車一分鐘行駛1()。
以上的題,每個孩子都做過。而且沒有家長老師指導,不可能全做對。因為二年級小孩,在生活中從沒有實際量過物體。
學這章知識時,要帶領學生親自畫出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線段。再讓學生用手比畫出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長度,每個孩子都做,有沒做的只是看不行,他沒用手比畫,他就沒有從具體到抽象的轉換。因此別怕麻煩,一定要檢查看每個孩子,是不是都做到位了,這一步很關鍵。
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具體的長度單位,1厘米就大約是橡皮的寬度 ,1毫米大約是五張紙的厚度,1分米大約是一搾的長度,一米大約是兩張課桌的長度。
然后任意量一本書的長、寬、厚度;親自量同學老師的身高;再量黑板的長寬;教室門的高度。
然后在本子上記下來。怎么記呢?未超過1厘米的,用毫米做單位;未超過1米的用厘米做單位。那么分米通常只用做換算,或有指定分米做單位時采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米、厘米做單位,毫米常用做精細物品上。
還有帶孩子觀察外面的大樹,高約8米、10米,多層樓房高約20米、18米。高層建筑樓房約50米、60米。電視塔高約100米。汽車速度每分鐘約行駛1000米,每小時行駛約80千米、100千米,飛機輪船,火車等等。
觀察了這些,還會有孩子填錯,很正常,我們再一邊領著孩子做填空題,一邊講解。引導孩子我們常用厘米和米做單位,估一估,老師身高163米還是厘米呢?他參與了量身高記身高的活動,他應該能填對。
數學書的厚度約16(),拿出數學書和格尺量一量,看看大約填16厘米呢?還是毫米合適?
小紅一分鐘大約走80(),你就是小紅,你走走試試,看一分鐘大約走多長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