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尾年初,各種"年度車型"評選多如牛毛,青主不打算趟這趟渾水,誰才配得上“CAR OF THE YEAR”,自揣沒有什么資格和權威去做鑒定,所以只好談談我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好車。
照例,首先還是要不憚其煩地說一下什么是“好車”。
好壞從來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所以,必須首先談價格,然后才能言好壞——沒辦法,青主就是個俗人,不食人間煙火地談論絕對的操控性能和駕駛樂趣,青主一點都提不起興趣。
俗人的另一個特征,是比較理性、務實,不那么情懷和感性,青主的好車標準一貫簡單——好看、好開、好用。
好看不用多說,車是一個工具,但更是一個審美客體,現在人買車,越來越不是因為它在功能上能如何滿足自己,而是越來越因為這款車能在多大程度上給自己帶來愉悅。
對汽車工程師來說,不得不遺憾地接受一個現實:這早已經是一個設計師的時代了。倒并非技術不重要,恰恰相反,而是因為技術太重要了。
所以各大汽車品牌之間經過近百年的競賽,在技術和品質上彼此已經嚴重同質化,當初可能還能分別用某項獨家技術去定義某個品牌,如今獨家技術不說已經絕跡,放眼整個行業已經相當罕有,能定義一個品牌的,只剩下設計了。
好開,稍微麻煩一點,因為不同的車,好開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款7座MPV和一部兩座雙門跑車,在我這里可能都會得到好開的評價,但是兩種好開天差地遠。
好用,包括但不限于車輛的功能性——諸如空間、通過性、油耗等等,更包括可靠性、維修保養的便利性、總體使用成本等等。
尤其是可靠性,車終究是一部工具,是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如果今天這里異響,明天那里抖動,三天兩頭打不著火,半年回廠七八趟,弄個“老爺車”回家伺候著,操控再好、顏值再高,也是“辣雞”。
當然,作為一個專業車評人,青主不應該完全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去評價一款車,產品的重要性也是我應該關注的。
一款車的重要性包括三個層面:
市場重要性——主要指標是銷量,賣得好的未必是好車,但一款賣不動的車,不可能是好車;
行業重要性——從整個行業角度來看一款車的份量,改變了市場格局、引領了行業潮流,都算;
產品重要性——從企業或品牌自身角度來看一款車,一款車救活一個品牌、一個企業的例子,不勝枚舉。
再次強調,我一貫的態度是,太貴的車都是一種非理性的存在,在它們的商品價值中,感性的、主觀的部分比重更大,所以也就不必談好還是不好,對法拉利、蘭博基尼,或者賓利、勞斯萊斯,事實上不存在誰更好的問題,只能說你更喜歡誰。
所以,青主眼中的十大好車,是不包括那些我暫時還買不起的車的。這也是青主的這個榜單比較靠譜的一個例證。因為,說某款車好,最起碼一點,就是你真正會產生擁有它的想法——哪怕只是某個瞬間。
雖然有這么多依據,但是我得承認,這只是青主眼中的十大好車,如果和你心目中的頗不相同,那一點都不奇怪,每個人的角度、立場、品味、審美都不同罷了,也沒有和我商榷的必要,就像我說西餐難吃,而愛吃牛排的你大可不必和我抬杠。
最后,任何評選都得有個范圍——一開始,我也想學那些年度車型的辦法,把評選限定在當年上市的新車范圍之內,但是我又想,我這個“十大好車”是評給誰看的?
當然是給普通消費者們看的,初衷肯定是希望或多或少能影響到他們的購買決定,既然如此,他們買車的范圍就應該是我評選的范圍。
所以,青主眼里的十大好車,雖然也是一年一評,但范圍卻并不限定當年上市的新車,而是中國市場上,普通消費者當年可以買到的新車。
2016年度青主眼里的十大好車分別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吉利帝豪GL/GS
雖然吉利3.0階段的幾款新車里,賣得最好的是博越,但是,從性價比、成熟度等角度來看,帝豪GL/GS更好。
當然,市場也是很識貨的,所以帝豪GL/GS現在同樣價格堅挺,需要排隊。
關于配置,我就不說了,這是11萬元以內,唯一配了ACC、預碰撞安全系統的車。
另外一點,我想特別提醒的是車身整體剛性。帝豪GL的車身靜態抗扭剛度是21000牛米/度,這款起步價8萬元不到的本土品牌A級轎車,靜態抗扭剛度與C級豪華轎車捷豹XF接近(22000牛米/度)。
那么車身整體剛性又是個什么東東?很重要么?這里限于篇幅,就不具體展開了,青主只想說,車身整體剛性是汽車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指標,車輛的操控性、安全性、靜音性,都是基于車身剛性的基礎之上的??梢哉f,車身整體剛性,是車輛一切性能之母體。
從設計的角度,帝豪GS比帝豪GL更好看。
帝豪GL:7.88萬-11.38萬元
帝豪GS:7.78萬-10.88萬元
2
---本田思域
本田思域一直都是一款好車,但很可惜,也一直都沒有賣好——當然,只是在中國沒有賣好,在美國,思域一直都是細分市場的翹楚。
在同級車里,它幾乎是兼顧了高水平的操控性和一流可靠性的絕無僅有的一款車。
1.5T車型,0-100km/h只需8.6秒,同時,工信部百公里綜合油耗只有5.4升。以前,在同級車里,思域的價格可能有些偏高,但是推出了1.0T版本后,11.59萬元的起價,已經相當有誠意。
新一代思域比上一代好看太多了。
價格范圍:11.59萬-16.99萬元
3
---本田雅閣混動
雅閣已經很好,混動雅閣更好。
這是一臺動力、配置、工藝、駕控等各方面都達到了豪華車水準的雅閣,i-MMD混動系統最大綜合功率158千瓦,最大扭矩315牛米,綜合油耗低至4.2升/百公里。
大家不要把它看作一款省油的雅閣,而應當把它視為一款更高級的雅閣,這套動力系統,入選了2017沃德十佳發動機,也是唯一入選的普通混合動力系統(另有兩款插電混動系統入選)。
23.98萬元買到的銳酷版并不是低配車型,它只是在3款混動版里相對配置比較低,實際上,銳酷版的配置已經相當豐富,和普通雅閣2.4升豪華版的配置基本相當,這個價格是相當有誠意的。
這樣的價格,買一部雅閣銳酷版這樣的高技術含量的B級轎車,比起買一部A級車平臺的所謂的SUV,實在是明智太多了。
雅閣混動其實是更高級的雅閣,這種高級體現在各個方面。
價格范圍:23.98萬-27.98萬元
4
---奔馳全新E級
新E級是一款讓所有同級對手都感到尷尬的車,它為豪華樹立了標準,新E級的豪華程度,讓所有對手都相形見拙。
從此,在行政級豪華車市場,就有了兩類產品:一類是奔馳E級,一類是其它。
奔馳E級這樣的車,每次換代對設計師都是巨大考驗,因為歷代的成功,已經形成巨大的歷史包袱,也因為產品實在太重要,設計師往往會不知所措,要么畏首畏尾地因循守舊,無所作為;要么盲目追隨潮流,畫虎類犬。
奔馳上一代產品的失敗,很大程度應該歸咎于設計。從這一代S級開始,奔馳的設計終于走上了正確的軌道,新E級徹底甩開了德系兩大競爭對手,尤其是內飾設計,終于讓人看到久違的創意。
汽車設計展現出來的從來都不是純藝術功力,更是思想。對奔馳來說,有了好的設計,就幾乎等同于成功,因為奔馳在工程領域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奔馳的車從來都既好開又好坐,決定成敗的,是好不好看。
奔馳新E級的內飾,重新定義了豪華。
價格范圍:42.28萬-62.98萬元
5
---沃爾沃S90
新E級的豪華讓人眼前一亮,S90的清新脫俗則讓人震顫。
前者如果是瑪麗蓮夢露,后者則是奧黛麗赫本。
自XC90之后的沃爾沃,設計別具一格、清新脫俗,是這一輪各大汽車品牌里,青主最欣賞的設計風格。
當然,新的沃爾沃產品,比以前也更好開、更有駕駛樂趣。說實話,當年的沃爾沃,除了安全性,其他方面距離一個真正的豪華品牌都有很大的距離。
唯一的缺點,是加長版的軸距實在有點太長了,過猶不及,軸距真的沒有必要弄那么長。標準軸距版的S90沒毛病,可惜,在國內暫時停售了。
這一代沃爾沃的內飾設計,清新脫俗,極具現代氣息。
價格范圍:36.98萬-55.18萬元
6
---豐田漢蘭達
漢蘭達的產品力強大到沒朋友。
和漢蘭達同處一個細分市場是不幸的,漢蘭達的產品力太強大了,它不僅統治了7座中型SUV這個細分市場,事實上,在所有7座車,或者所有25萬-30萬元價格區間的車,漢蘭達的競爭力都是最強的。
這是好看、好開、好用的一款完美車型。
作為它的競爭對手,幸運的是,豐田的中國戰略總是那么保守,漢蘭達的2.0T發動機供應一直受限,在中國今天這樣一個嚴重的買方汽車市場,漢蘭達上市已經快滿兩年了,依然還需要排隊三四個月才提得到車,的確是個奇跡。
漢蘭達現象,也說明一個道理,產品足夠強以后,任何市場,都是藍海。
價格范圍:23.98萬-42.28萬元
7
---馬自達CX-4
馬自達的車,總體上我都喜歡,好看,也好開,魂動設計、創馳藍天、人馬一體,這三大法寶足以成就一個偉大的品牌。
是的,真的不需要搞太多噱頭,現在汽車這個行業,有點快要被浮躁、忽悠的IT行業帶壞了,噱頭太多、概念太多、時髦太多,大家離真正本質和核心的東西越來越遙遠。
消費者并不需要那么多動聽的故事,他們只希望真正好看的設計、真正好開的車。
最近幾年,馬自達就是汽車行業里的一股清流,它特立獨行地試圖把已經跑偏了的行業糾正到應該有的方向上來。缺點?馬自達的通病,內部空間有些偏小。
但這其實是可以忽略的,對車,中國人確實有些過于求全責備了,其實沒必要對空間那么敏感,畢竟,任何5座車,后排坐3個人都不會很舒適,更何況,根據青主的觀察,路上的私家車后排坐人的幾率其實相當相當低。
馬自達CX-4的側面線條也是沒sei了。
價格范圍:14.08萬-21.58萬元
8
---Jeep指南者
說明一下,這里特指它的“高性能四驅版”。
只有這款才配備了9AT、ActiveDriveLow智能四驅系統、Selec-Terrain? 路況模式自選系統,也只有這款指南者,才是可以區別于其他所有都市SUV的Jeep指南者。
這是第一款帶有Trailhawk徽章的國產車型,意味著這是一款具備終極全路況能力的量產車。
Active Drive Low智能四驅系統擁有同級唯一的低速扭矩放大功能,極限狀態下,經過變速器、主減速器和四驅系統放大之后,這款指南者的輪邊最大扭矩可以達到驚人的4600牛米,加上良好的物理通過性能(接近角30度、離去角33度,最小離地間隙199mm),這款車可以輕松應對任何復雜路況的挑戰。
24萬出頭,這樣的車,這是唯一一部。在雷同、無趣的都市SUV已經泛濫成災的時候,高性能四驅版指南者顯得尤其鶴立雞群。唯一的缺點,是215/60R17的輪圈,對一部擁有這么強悍越野實力的車來說,輪胎太窄了。
全新指南者一改美國車粗獷的內飾風格。
價格:24.18萬元
9
---標致4008
說實話,價格定得有點偏高,但是途觀L的價格一公布,青主又覺得標致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
指南者是憑借強大的四驅系統,而標致4008則只靠設計就讓自己鶴立雞群了。
這款車的設計是教科書式的,打開車門的一霎那,你就會被完全吸引住。
大眾和寶馬的內飾設計師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教材,也許可以在下一代產品競賽中,找到打敗奔馳的靈感。當然,標致的發動機、底盤一直都相當優秀,法國車在中國也被市場低估得很嚴重。
標致4008的內飾設計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經典案例。
價格范圍:18.57-27.37萬元
10
---起亞極睿(Niro)
15萬元不到,全進口、混動SUV,這是唯一的選擇。
起亞Niro是燃效上可以媲美豐田新一代普銳斯的混合動力車,這款車進入中國,多少能彌補一下新一代普銳斯不來中國的遺憾。
至于到底是不是SUV?這其實真的不重要,在這個名單里,面臨這種質疑的車有三款,除了起亞Niro,帝豪GS和馬自達CX-4,其實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SUV,他們稱為跨界車可能更合適。
但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買的是自己喜歡的車,并不是某個概念。SUV熱其實是汽車“多功能”和“個性化”兩大升級趨勢的結果,從這個角度,Niro這樣的跨界車,其實比SUV更符合潮流趨勢。
起亞Niro美國EPA燃效遠超豐田RAV4混動,直追全新一代普銳斯。
價格范圍:14.98萬-18.98萬元
———— END ————
動一動手指頭,在微信公眾號里搜索“DearAuto”,即可與我們親密接觸。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歡迎加入QQ交流群(289815028)探討買車用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