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對于這些口碑綜藝的盤點和梳理,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看到前行的路。節目類型聚焦在競演類、觀察類、文化類、推理類等目前綜藝市場的主流賽道。仔細來看,每一檔節目都在所屬賽道帶來各有千秋的遠矚與引領。
來源:傳媒內參
文/白芷
近期的綜藝市場雖無公認的現象級出現,但熱度甚至準爆款并不缺少。不管是觀眾的選擇空間還是精品度都在提升。以截稿前的實時豆瓣口碑綜藝榜來看,榜單前十位中豆瓣評分超8.5分的有4檔節目,首位評分達8.9。縱觀上半年的豆瓣評分榜,超9分的也只有3檔節目。
相較電視劇的大眾化,近年來走向細分的綜藝已很難引發萬人空巷的盛況。從豆瓣口碑綜藝榜的評分人數便可看出,參與評分最多的也僅兩萬人左右。但這不阻止各種垂類節目在不同方面觸動著觀眾。雖然看節目是一個相對主觀的事情,但是高分依然代表著對于節目品相的積極反饋。
而對于這些口碑綜藝的盤點和梳理,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看到前行的路。
做不同賽道的突圍者
很多觀眾在訴說著綜藝市場的清冷,“傳媒內參”從一些業內人士得來的反饋,當下的綜藝市場處在一個還不錯的時期。類似于“口紅經濟”理論,經濟下沉,尤其在疫情主導下社會情緒緊繃和日常生活受牽制時,大眾對于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往往更大。從制作層面,代表時代發聲的年輕制作人日漸成熟,參與到內容制作的他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圈層受眾的興趣和喜好趨勢。然而,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一現象在文娛行業更是明顯。
一種類型節目出來,看到風頭后的大家會竭力搶占賽道。同質化的綜藝節目紛至沓來,其帶來一定資源浪費,同時也是一個加速淘汰的過程,同類型的節目扎堆,高下立見。如何在質優的前提下找到新意,是很多節目獲取高口碑的突破點,而當站向一個賽道的高峰,壁壘自然形成。
縱觀豆瓣口碑綜藝榜這幾檔節目,無不是在所屬賽道上淌出一條難以復制的道路,這種不可復制,主要源自對品質的精益求精以及堅守之下帶來了不可企及的高度。
整體上節目類型聚焦在競演類、觀察類、文化類、推理類等目前綜藝市場的主流賽道。仔細來看,每一檔節目都在所屬賽道帶來各有千秋的遠矚與引領。
精——小眾到極致
市場一直不缺舞蹈競演類節目,但是從第一季開始,《這!就是街舞》卻瞄準的是更為垂直的街舞。四年前街舞文化極其小眾,甚至不排除很多人心目中對其擁有的刻板印象、排斥疏離。但《這!就是街舞》的出現,通過綜藝的大眾化將一個小眾文化所帶來的熱愛、協作、用盡所能的態度和精神,通過專業性選手的聚集和賽制配備揮灑開來,進而將街舞文化引向一個國民現象,并在這一季演變成一個向世界展現中國風采的窗口。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從8.6分、8.8分、8.3分到新高8.9分。這是一檔小眾節目不斷突破自我與走向極致的歷程。
與之類似的是《脫口秀大會4》,這檔節目依然是在大眾喜劇領域找到了小眾的脫口秀切入口。與兄弟節目《吐槽大會》通過嘈點尺度不斷放大,一路走低將節目帶入窘境相比,評分和口碑直線上升的《脫口秀大會》則聚焦于專業選手的比拼,通過賽制的不斷創新和新人的推出打造,直面社會議題及觀點對撞與輸出,不斷盤活這樣一檔小眾節目。新一季,徐志勝、鳥鳥等線上新人的出現或將使得脫口秀文化的傳播以及整個節目提至一個新高。
《奇異劇本鯊》是目前市場上的唯一一檔推理綜藝,這個曾經極為小眾的類別在今年迎來大爆發,各平臺都在布局推理賽道的內容。雖然目前來看,7.3的評分當然不及以六年之久引爆這一賽道的開拓者《明星大偵探》。但其帶來的純粹推理,沒有為了渲染氣氛一味地營造恐怖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劇本殺的真實魅力,而參與者的有帶入和信念感,于觀眾而言“終于是劇本殺而不是綜藝游戲了”,這對于喜歡推理綜藝的人便是可貴的收獲了。
由此可看出,綜藝的小眾化成為必然甚至市場主流的當下,如何在小眾領域把握特定群體的喜好需求,將小眾內容和故事講好,將小眾文化背后所蘊含的精神拆解為動人的力量,這是一個垂類深耕的重要路徑。
敢——揉碎再呈現
觀察類真人秀在今年已達到20多檔的體量。在近期也有2檔觀察類節目闖入豆瓣口碑綜藝榜前十。一檔是全新的《再見愛人》,另一檔是綜N代《做家務的男人3》。同為觀察類節目,但兩檔節目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一個讓人看得五味雜陳,引發思考;一個讓人看得笑意滿滿,毫無壓力。這或許也提供了兩條觀察類真人秀發展的方向。
《再見愛人》的真實和深刻,引發的對于觀察類節目甚至整個綜藝市場的震動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此前韓國推出了同類先例《我們離婚了》,但并未妨礙《再見愛人》落地呈現上給國內觀眾帶來的驚喜。
這種驚喜不是作為真人秀看客偷窺欲的滿足,而是它升級了觀眾可從一檔真人秀節目中得來的收獲層次和生活感悟。如同網友評論“這個綜藝最大的受益者是觀眾”。當智商和審美在線的觀眾可以不斷分析出戀愛觀察節目中哪里是有劇本,哪里是刻意為之。《再見愛人》卻敢于以偏紀錄的形式直面三段并不美好的情感內幕,剖析婚姻生活。
這種放任打破了以往真人秀就是為了制造虛幻和美好的認知,而是選擇用真實再現,讓節目內外的人解開羈絆,尋回心靈的自由。這是一檔在開始看似噱頭十足的節目,用真誠化解觀眾對于真人秀的誤解。
而《做家務的男人3》雖然在這一季已越來越背離“做家務”的主題,但其呈現的生活態度、價值導向的引領上還是可圈可點。除此之外,本季的一個亮點是選人的成功。室友組由三位個性完全不同的明星嘉賓組成,彼此間的化學反應和碰撞趣味十足。家庭組宋妍霏的素人父母也貢獻了日常生活的甜蜜,體現著很多家庭向往卻難以實現的理想狀態。從可看性而言,這是一檔合格的、充滿生活氣象的合家歡綜藝。
總的來說,這兩檔觀察類節目,嘉賓的選擇對于節目呈現效果帶來的意義極大。尤其是《再見愛人》三對人帶來的三組婚姻生活及問題極具差異化和代表性,在結局已注定的結構模式下,讓觀眾作為旁觀者觀察他人,反思自我。而這樣一檔節目引發的熱議,也帶來一種參考,放大真人秀“真”的現實主義題材或是一個新的方向。
真——回歸詩意,回歸生活
文化類節目已成口碑綜藝榜的常客,從業者們也在不斷拓寬文化與綜藝結合的方式與邊界。近期有《念念青春》《鄰家詩畫3》《老郭有新番》《你好生活3》四檔文化類節目闖入前十榜單。
《念念青春》采用了記錄+綜藝的表現手法,直面青春的深層立意亦是直面自我。張艾嘉是這檔節目的靈魂,很多網友的評論也多是圍繞她而來,像“張艾嘉有一種溫暖的力量”“喜歡張艾嘉的狀態,是一種歷經世事后的淡然,同時永遠認真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某種程度上張艾嘉的節奏把控和情緒調適帶來這檔節目高級又不失深刻的質感。由此看來,選對了主導節目的人往往意味著一檔節目成功了一大半。
與之類似的是郭德綱之于《老郭有新番》,當然從名字可以看出這本就是一檔量身定做的節目。這檔節目收獲了8.6的高分。一個網友的評論或許可道出這檔節目存在的意義“這種節目,有沒有比好不好重要多了”。這檔節目讓評書這一古老的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走進大眾視野,同時考慮到年輕觀眾的接受度也混合了一些新潮的段子,這也對應了當下國潮國風的文化發展背景。
另外一檔讓人有些意外的是《鄰家詩畫3》,這檔雅集綜藝深得人心或可給很多文化類節目制作者打開思路。讓詩歌回歸詩意的表達,每集只講一首詩詞,同時深入淺出的解讀及詩歌中生活的還原,又讓人感覺原來詩意離生活如此之貼近。讓天上的詩歌降落人間,讓熱鬧的綜藝返璞歸真,或是這檔節目為忙碌的現代人帶來最笨拙但也最真摯的誠意。
當我們看綜藝時,在看什么?
綜藝節目的選擇不可謂不多,從這些上榜口碑綜藝中可以感受到最打動人的不是熱鬧形式帶來的亂花漸欲迷人,而是每一個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態度或是精神。
我們渴望歡樂,這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調味劑。相信任何一個喜歡看綜藝節目的人都不排斥歡聲笑語。與此同時,帶來心靈印記的節目往往能贏得更多的尊重。從這個層面,我們更希冀從一檔綜藝節目中感受內心的顫動。
不管是《這!就是街舞4》中令人嘆為觀止的街舞比拼和為熱愛拼搏的精神,還是《再見愛人》中引發思考的不同情感溫度,抑或是《鄰家詩畫3》中觸動靈魂的詩情畫意……這些高口碑節目是娛樂節目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從中感受到熱血、青春流逝的聲音、情感斑駁的質感、傳統文化的魅力、生活本真的樣子。讓人看到綜藝節目在娛樂之外更多元的表達和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