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曼曼
隨著八月收尾,備受關注的銀行業中的中、農、工、建四大行中期業績報告相繼出爐,四大行總資產接近120萬億元(119.99萬億元),凈利潤總和為5542.19億元。
其中,中行、農行、建行均收獲雙位數凈利潤增速。利潤回升的同時,日賺30億元的四大行在過去的半年內關掉了187家網點、員工減少了22355人。凈息差收窄、同業競爭加劇、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這些數據背后,網點結構調整、總量優化成為關鍵詞。
凈利潤與不良率“一升一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四家國有銀行在資產總額合計達119.99萬億元,其中工行總資產繼續蟬聯榜首為35.14萬億元,建行、農行和中行總資產分別為29.83億元、28.7億元和26.32億元。與去年同期凈利潤均為負數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四大行凈利潤增幅均接近或超過兩位數。
其中,工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645億元,同比增長9.8%;建行凈利潤1541.06億元,同比增長10.92%;農行凈利潤1228.33億元,同比增長12.5%;中行稅后利潤1128.13億元,同比增長11.79%。農業銀行的行長張青松在業績發布會上,直接評價其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我們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中期答卷”。今年上半年,四大銀行合計凈賺超過5542億元,相當于日均賺約30億元。
在不良貸款認定標準進一步趨嚴的情況下,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貸款率1.54%,農行不良貸款率為1.5%,建行不良貸款率1.53%,中行不良貸款率1.30%,四大行不良率均較去年末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半年內網點數量減少187家
值得留意的是,備受關注的網點增減,在半年中也有所體現,總體數據來看四大行上半年減少187家網點或機構。其中,截至六月末,中行的網點數量在11519家,對比2020年末即去年末的11550家,減少了31家;農行則由2020年末的22983個網點減少到22889個,減少94家;建行方面則由2020年末的14741減少85家至14656家。值得一提的是,工行的半年報顯示, 截至6 月末,其營業網點 15823 個,對比2020年報中的15800個,增加了23家。
網點數量減少的背后,透露出來什么樣的信息?實際上從半年報中的表述可見一斑,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以及城鎮化趨勢之下,保持網點總數穩定的前提下,各家銀行近年來一直在提出“科技賦能網點”“網點結構布局優化”等提法。
建行在半年報中就指出,該行不斷深化全行物理渠道建設統籌規劃,發揮旗艦網點標桿引領和協同帶動作用,全行旗艦網點數量已達 1484 個;推進低效、密集網點撤并或遷址,上半年實施遷址、撤并網點 192 個。同時,持續提升營業網點智能化服務水平和客戶體驗,在北京、廣州、韶關、江門等地新增打造 7 家智能銀行。
在銀行網點數量的變化背后,網點本身也在發生變化,聚焦民生領域讓銀行網點也開始打破壁壘“身兼數職”。以建行為例,截至 6 月末,37 家分行均已開展智慧政務進網點工作,開辦事項類型包括稅務、社保、教育、交通等 19 大類,向社會開放“勞動者港灣”1.41 萬個,累計服務人數超過 1.61 億人次。
上半年員工數量減少22355人
上半年除了網點的“瘦身”之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對比2021年的半年報與2020年年報數據發現,四大行的人員也減少了22344人。
其中工行由去年末的44萬人減少至43萬人,農行由459000減少至454081人,中行由309084人減少至305594人,建行則有349671減少至345755人,合計四大行上半年減少了22355人。(備注,以上數據均不含勞動派遣)
人員減少背后,一方面得益于科技的賦能,智能網點設備等設備啟用,都進一步增強網點營銷效能,同時得益于包括掌上銀行、網上銀行和自助銀行等線上渠道,對于人力資源持續優化。農行在其半年報中就指出,持續優化基層經營布局,精簡分支行內設機構,壓降中后臺機構和人員占比,充實前臺業務經營一線人員。
工行則在半年中稱, 6 月末,該行共有員工 43 萬人,其中境內分支機構員工 40.7 萬人,境內主要控股公司員工 0.7 萬人,境外機構員工 1.6 萬人。對于人員減少的原因,半年報中也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即由于上半年到齡退休人員較多,報告期末員工人數比上年末有所下降。下半年校園招聘應屆畢業生集中入職后,預計年末人員總量仍保持在 44 萬人左右。(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沈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