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六同事小謝早幾天就開始打招呼請假了。因為昨天是他閨女的1歲生日,說不請假不行了,媳婦微信電話囑咐了好幾次,說無論如何也要給孩子過個生日。
今天快下班了,問了下生日過的怎么樣呀?一個大老爺們滿眼淚花的說:別提了,昨天孩子受傷了,縫了七八針。給我看了視頻,孩子狀態(tài)還可以,但是整個下巴紗布包著,很嚴重。
說昨天下午從二樓跟學(xué)步車一起滾下去了,好在就下巴受傷,其他地方?jīng)]有受傷,也算是萬幸了。但是也把他心疼的夠嗆,說醫(yī)院縫針都哭了,想著把看娃娃的人發(fā)火罵一頓,最后忍住了,愣是沒發(fā)火,說也是佩服自己。
孩子媽媽全職看孩子,這個同事也會下班早點回家,看看孩子,讓媳婦歇歇,算是個好男人吧,因為我們這邊基本看孩子家務(wù)都是女人的活。
昨天孩子要過生日,可能家里人也比較多,加上剛好一歲,用學(xué)步車學(xué)走路。說爺爺進去洗個手的功夫,孩子就滾下去了,爺爺出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同事說一輩子疤痕是應(yīng)該避免不了了,本來要發(fā)火的,可能因為家庭特殊性,還有個后媽在,估計也不好怪罪爸爸。媳婦也很自責(zé),事情發(fā)生了,也不好說什么,畢竟孩子受傷大家都很自責(zé)加難受。
但是我覺得看孩子,就是要操120分的心,磕碰雖然難免,但是看孩子的人負責(zé)任了操心了,相比孩子還是大概率的不會發(fā)生這樣的大傷。
比如我家孩子奶奶,孩子要走的路,能帶來危險的東西,全部收起來,比如開水瓶,茶杯,或者重一點的東西等等,但是爺爺就差點,暖壺倒完水就放在邊上,就這個問題,奶奶不知道罵過爺爺多少次,就是不管用。
我給孩子刷牙,每次都是把熱水兌好了放在洗漱臺上,有一次就是直接倒的熱水放在哪里還沒兌涼水,孩子就拿著漱口了,萬幸是早上燒的水,家里的暖壺保溫也不是很好,不然后果就很嚴重了。
同事小孩的事情,爺爺沒有做到危險預(yù)判,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是爺爺?shù)腻e,雖然看孩子很辛苦。爺爺心里也不好受,同事做到不發(fā)火,做的也是很到位,畢竟老人歲數(shù)大了,看見孩子受傷,他們心里承受的比父母承受的更多,希望孩子下巴不要留下疤痕。
所以不管是誰看孩子,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也要提前意識到危險,不然就會發(fā)生讓自己后悔,讓孩子遭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