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大家一個小問題_你有沒有計算過,跑100米,需要多少步?
可能你會說,每個人腿長不同,這肯定不能一概而論,但其實在現代體育競技中,這些都已經被列入精密計算之中。
如今的百米跑道上,教練是會根據每個人的體型,測算出最佳的前后腳距離,以及起跑時你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用一個最佳的方式讓你“彈射”出去。
這些,在正在熱映的電影《超越》中,都有向大家科普。
這部電影的故事主線圍繞曾經的百米飛人郝超越展開,這個角色由鄭愷飾演。
影片取景是在二沙島一個體校完成,這里就是當年蘇炳添曾經訓練的地方。蘇炳添還給鄭愷推薦了自己原來的教練袁國強,指點鄭愷進行專業的起跑訓練。
影片中還有一個情節,是現實中蘇炳添用過的訓練方法_遭遇成績瓶頸時,換起跑腳。
從這些訓練細節上來看,《超越》的細節還原真的是到位了。眼瞅著東京奧運會開幕在即,《超越》上映正好是來完成預熱,讓各位先在大銀幕上過個癮。
但是,盡管有著相當多的體育知識科普,《超越》并不能算是一部體育片。她是借助體育這個題材,講人生故事。
影片里鄭愷飾演的郝超越年輕時獲得鮮花掌聲無數,但是在中年時陷入低谷。
他似乎完全失去了夢想,更直接放棄了曾經最熱愛的跑步事業。
直到一個以超越他為目標的后輩找上門來。
兩人的相處起初是讓人啼笑皆非,伴隨著與昔日好友的重聚,我們驚訝地發現,似乎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煩惱。
舊時光里,有揮汗如雨的健身房、好友間的嬉笑打鬧、日復一日的訓練。
回到現實,他們紛紛遭遇“中年危機”,有人為維系事業四處求人,有人心中仍有過不去的心結,有人轉型做健身生意卻頗為不順……
但隨后擁有共同熱愛的他們,還是找到了共鳴,最終完成了成長和蛻變。
《超越》是用一種詼諧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勵志、熱血、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故事,讓觀眾能在笑聲中得到共鳴。
電影里有好多細節設計我都很喜歡。
比如郝超越的體型變化。
這不僅僅是映射中年發福。
這個角色的人生境遇和他前后的身材反差是相對應的。年輕的時候,他不斷拿下獎牌、打破紀錄,在回歸平凡的生活后,心理上和經濟上都有著巨大的落差,相對應的,體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_他曾經唯一能控制的東西,也失去控制了。
改變的不僅僅是體態。
性格的轉變,氣質的大改,其實都是郝超越現實遭遇重擊進而陷入低谷的表現。
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其實都會經歷和“郝超越”類似的低谷時期。
沒有人可以一直在巔峰,那么在進入下行階段時,如何自處,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解決的難題。
這也是影片的現實意義所在_她是想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不止輸贏,只有一直去奔跑、去前行,才能不斷完成超越。
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是我們自己。
正如片尾所言,這部影片是獻給為生活和青春奔跑的你,她適合每一個為生活奔跑的人。
我們在不斷奔跑的過程中,就需要這樣的正能量來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其實,我們一直推崇的“奧運精神”,也是如此。
沒有人可以永遠一直是冠軍,但永遠有人為了冠軍而努力。在你走上起跑線開始奔跑的那一瞬間,你就已經是贏家了_因為你已經超越了自己。
奧運前,去電影院看看這部《超越》吧,收獲的感動和淚水,都能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