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名府曾經赫赫有名,特別是《水滸傳》中很多章節都曾提到。梁山好漢的第二號人物盧俊義便是大名府人氏。
但是現在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大名府究竟在哪里。因為有個大明湖的緣故,很多人以為濟南便是大名府。其實,大名府與大明湖風馬牛不相及,二者沒什么關系。北宋時期大名府比濟南府還早,地位也更高。
大名府也被稱為北京大名府,因此也有人認為大名府在北京。
其實,大名府府治就是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地處河北省最南端,冀魯豫三省交界的地方。
大名府雖然與濟南大明湖沒關系,但與山東還是有很多淵源的。
金代大名府曾有一段時間劃歸山東西路管轄,山東西路的首府東平府,即今山東泰安市東平縣。所以那時被稱為山東大名府。大名府歷史上管轄的縣,如臨清、冠縣、莘縣、東明,現在屬于山東。大名府距離梁山泊也很近,與梁山所在的東平府相鄰。
大名府的前身是魏州。唐代時開始有府的建制,當時把一些政治軍事和地理位置特別重要的州升為府,整個唐代只升了十個府,即使到北宋末也只有二十個左右的府。如果套用現在的級別,州相當于地級市,府相當于副省級城市。
唐朝魏博節度使田悅對抗朝廷,擅自把魏州改為大名府,這是最早的大名府,但沒得到唐朝的承認。五代時后唐把魏州改為興唐府,后晉又改為廣晉府。后漢乾祐元年,把廣晉府改為大名府。
北宋定都開封府,稱為東京,同時確定三個陪都,即西京河南府(洛陽),南京應天府(商丘),北京大名府。這就是北京大名府的來歷,并不是今天的北京。同時大名府還成為河北路治所。大名府治元城、大名縣(一個府有兩個附郭縣),領元城、大名、莘縣、內黃、成安、魏縣、館陶、臨清、夏津、清平、冠氏、朝城、南樂、洹水等縣(其中莘縣、冠氏、清平、朝城、臨清、夏津現屬山東,館陶縣也曾屬山東)。
金國滅北宋后,曾扶持劉豫建立大齊傀儡政權,定都大名府,后遷汴京。金天會十五年,廢北京大名府,置大名府路,路治大名府。天德二年(1150年),廢大名府路,大名府并入山東西路(山東西路首府東平府),時稱山東大名府。正隆二年(1157年),復置大名府路,置總管府。元代改大名府路為大名路。
明代大名路改大名府,屬北直隸轄,稱為直隸大名府。萬歷年間大名府轄一州十縣,即開州(轄長垣縣)、元城縣、大名縣、魏縣、南樂縣、清豐縣、內黃縣、??h、滑縣、東明縣。
清順治十八年,設直隸總督,駐大名府。康熙四年,裁直隸總督,設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駐大名府??滴醢四瓴萌】偠?。設大名道。雍正四年,大名道改清河道,移駐保定府。清末,大名府轄開州和元城、大名、南樂、清豐、長垣、東明六縣。
民國撤銷州府,曾設河北省大名道。
1949年設平原省,原大名府轄的濮陽(原開州)、南樂、清豐、長垣、東明劃歸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銷,這幾個縣沒有回歸河北省,而是劃歸了河南省,1963年東明縣劃歸山東省菏澤專區。
而延續一千多年的大名府,則成為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普通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