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聽到老人們說能吃是福,但今時不同往日,在以前能吃飽已經很不錯了,自然是福氣,但現在食物豐富多樣,吃飽已經不再是奢求了,反而很多人因為吃得太飽太好,導致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同時,也有句老話說,飽食讓人生病,而饑餓才會使人長壽,這跟跟現在一些人的養生理念不謀而合,他們采取辟谷斷食的方法,覺得這樣可以延年益壽,那么,吃得少活得久,這種說法可信嗎?怎樣才算沒有吃多?應該怎么吃?看完你就知道了。
吃得少,活得久?
在當下食物資源豐富的大環境下,吃得少一點,確實有助于長壽。這并不是隨便說說的,研究人員對于白鼠等動物進行了實驗,發現在適度限制她們對食物的攝入量的情況下,她們的壽命得到了一定的延長。另外,《自然》上的研究也表明,這也有助于延緩細胞衰老速度,延年益壽。
有了研究的支撐,可能對于進行辟谷斷食的人來說,會更有底氣,覺得自己這么做是對的,但可以把吃得少理解成辟谷斷食嗎?這樣做真的有利于健康長壽嗎?或許答案并不是這樣。
吃得少,是說少吃一點,不是不吃,但辟谷是不吃,只可以喝水,雖然這樣做,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快速瘦下來,但你的代謝因此會失衡,你瘦得有多快,可能之后反彈的就有多快。
所以說,吃得少活得久,這句話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大家不要走入極端,并不是吃得越少對身體越好,要把握好度。若是頓頓都吃得很少,你一天攝入的營養和能量不夠,在其他時間里你可能會吃一些零食,或者忍住了什么都不吃,但其實這都不利于健康。提醒大家,吃得少不是讓你盲目節食、斷食。
那吃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
7分飽就是比較合適且有益健康的程度,當你吃飯時,覺得這時候離開餐桌并不會覺得很遺憾難受,此時肚子也不餓了,就可以不吃了。
想要做到這樣,其實也是有技巧的_首先,你吃飯的速度不要太快,防止大腦跟不上你的速度,你其實已經飽了,但她如果沒反應過來那你就會以為自己沒飽,便會繼續吃,這樣就會吃多了。其次,建議先吃素,如蔬菜,后吃肉,這樣吃可以提高飽腹感。
當然了,吃得少,不代表食物也要少,保證食物多樣化很重要,要少的是份量,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用小碗碟,這樣吃有利于長壽。那么,都要吃哪些食物呢?推薦大家參考“地中海飲食”,每天要保證攝入適量的蔬果、豆類、堅果、全谷物,每周吃兩三次魚貝類,要減少鹽、高脂食物的攝入量。
學會這樣吃,相信你的身體會更健康。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叫輕斷食,她有不同的斷食方案,但這種方法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如果有想法的,建議一定要提前咨詢專業人員,在其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隨意斷食。
相反,如果經常吃太多,對身體會帶來什么壞處呢?飽食的危害,大家也要早點了解,并注意避免。
吃太多的第一個壞處就是容易胖,尤其如果你愛吃各種高油高脂,攝入太多的熱量、脂肪和糖分,很容易肥胖,代謝可能會出問題,對于小孩子來說,還會影響發育。
第二個壞處是傷腸胃,這會加重其負荷,引起肚子脹、疼等不適,長期下去,內部黏膜受損,可能還會增加惡變風險。
第三個壞處是傷大腦,吃太多也會影響到大腦健康,你的反應力可能會下降,久而久之,腦部出現問題的幾率就上升了。
若是一不注意吃多了,有辦法降低損傷嗎?
建議_吃完飯后可以靠墻站一會,有助于促進消化,減輕不適。
總而言之,吃飯是頭等大事,但怎么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同,吃得少活得久確實可信,但提醒大家別走極端,不要過度追求少,更不要直接禁食,具體的方法上文已給出了建議,不妨參考下。平時總愛吃到撐的人,飽食對于健康的影響也要早點了解,看完建議早點調整。
參考資料_
《俗話說“饑餓使人長壽,吃飽讓人生病”是真的嗎?帶你揭秘真相》.北青網.2021.08.01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系,科學的解釋來了......》.上觀新聞.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