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爆紅以來,一直伴隨著爭議。實際上,短視頻作為當下一種創新的表達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授學者、藝術家所接受,視之為普及文化和藝術的重要渠道。
最近,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說,如果古代有抖音,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會爭先恐后開賬號,他們要通過抖音讓自己的詩詞、主張被更多人知道。康震于今年5月入駐抖音,通過短視頻推廣普及古詩詞,三個月已經收獲了85萬粉絲。
康震并非從《百家講壇》來到抖音講課的孤例。
另一位《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歷史學者紀連海在今年8月入駐抖音。紀連海說_“和電視節目或者寫書相比,抖音能讓我與更多人互動起來,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普及網友喜歡的歷史知識,如果想更深入,就得買紙質書籍。我覺得看抖音和看書是并行不悖而且相互促進的。”
他表示,抖音的優勢,是短平快,兩三分鐘就能聽完一個問題,也不讓受眾覺得累。
更早在抖音火起來的教授代表是華中師大教授戴建業。2018年,他的一段抖音短視頻,曾在一周內獲得了超過3000萬次的播放,100多萬次網友的點贊。
戴建業說,如果說電視連續劇是長篇敘事詩,電影是五七言古詩的話,那么短視頻好比古詩詞中的“絕句”。他認為,抖音作為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讓越來越多的青年用戶增加了對我國傳統古詩詞興趣和喜愛。不僅在于推動知識的普惠,更在于助力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拓寬生命的體驗。
不僅是教授學者,許多藝術家、導演,也非常重視短視頻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的價值。
今年7月,煙花藝術家蔡國強在抖音直播,帶領百萬網友參觀他的藝術展覽《遠行與歸來》。
蔡國強說,“我最喜歡抖音的地方,是抖音給人留下了可以瞬間說出要說的話的空間。她的自由和活躍,讓年輕人可以抒發自己的看法、發展自己的個性。這也是小小的爆破”,“我其實很愿意和別人分享。通過抖音直播分享藝術和人生故事這種形式很好,以后可以經常做,甚至可以在全世界做”。
2021年,電影導演陳傳興在宣傳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時說,“抖音是這個時代的絕句”,“我們都知道絕句,就是(比如)最簡單五言絕句,等于20個字,那是唐詩的一個特殊形式。抖音采用影音媒體的形式,能夠在那么短的時間之內,把自己的情感、最想表達的事物傳遞出來,何嘗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的絕句?”
陳傳興說,不能因為當下短視頻這種形式存在某些粗糙、暴力與嘩眾取寵的地方,就去貶低她。形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一些短視頻作品在未來也許會被認為是佳作。
早在2018年,電影導演張藝謀就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短視頻爆火原因,說了九個字_“有趣的東西特別容易流行”。
張藝謀還在影像節上表示,作為影像創作者,創新很重要,藝術不拘泥于現有形式,創作不拘泥于規格,“我對短視頻很感興趣,平時也看了不少,這種豎屏的方式很特別,留下印象的、能傳播的都非常有創新精神。大家都可以拍,難就難在創新、特點和個性。只有獨特的魅力,才能讓我們產生永不磨滅的拍攝的熱情。”
張藝謀還期許,希望抖音通過大家的參與,涌現出偉大的導演、演員、創作者。(李磊)
來源_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