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這或許是之前兩年,包括物流在內諸多行業從業者的感受。但是今年,物流行業的一個共識是,第二波物流上市潮來了。京東物流、滿幫、東航物流、順豐房托等一批企業已成功IPO,順豐同城、昆船智能、欣巴科技、日日順、智加科技、安能、曠視、科捷智能、中科微至等大批企業正在上市路上,當然還有一批企業正在隱秘推進中。
與其他行業相比,物流行業也顯示出了“吸金”能力。根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1上半年我國投融資大數據報告》,2021年上半年共發生4021起融資事件,同比增長45_。從融資金額TOP20項目看,芯片、物流、汽車最吸金;從行業來看,物流行業也位居投融資熱門行業TOP10之中,排名第9。
那么具體來看,物流行業中哪些賽道最吸金?今年以來,又有哪些物流供應鏈相關企業完成了融資?物流指聞再度推出投融資盤點。根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國內物流供應鏈領域共發生162筆融資事件,完整統計表附后,以下為簡析內容_
01
最吸金的賽道_物流科技與設備
據物流指聞梳理,今年物流科技、物流設備成為資本最為偏好的賽道,今年1-7月的多數融資事件與此相關。
今年1月4日,普羅格官宣獲深國際億元戰略投資,揭開了今年物流領域投融資大幕。而后,一批機器人類企業紛紛宣布獲得融資,典型代表如海柔創新、靈動科技。而根據物流指聞統計,今年1-7月,國內發生的與智能倉儲相關的融資達27起,其中多與智能機器人相關。
智能機器人的火熱,一方面源于擁有我國龐大的市場、豐富的場景,無論是物流還是工業都有大量的需求,尤其是在面臨勞動力變化的背景下;另一方面依托于我國制造,我國機器人面向海外依然有強大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國家層面如今對實體經濟與硬科技的重視,也讓資本敏銳地察覺到了信號。
從資方角度看,除了美團、京東、德邦快遞出手投資外,我們也看到字節跳動也在連續出手物流科技,比如投資Syrius 炬星、迦智科技、未來機器人等企業,這也顯示出其電商野心,連番投資布局或是為未來與其電商、物流版塊形成產業協同。
比倉儲機器人更加火熱的賽道,是自動駕駛。1-7月,國內該領域的融資事件達32起。地平線、希迪智駕、斯年智駕、馭勢科技、智加科技、白犀牛等等均獲得了融資。從應用場景看,自動駕駛有三大類_干線、短途以及港口等封閉園區。從現有進展看,港口等封閉園區等自動駕駛應用較為成熟,比如馭勢科技和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廠區無人物流項目,真無人(去安全員)的實際運營里程已經達到30萬公里,常態化運營的無人駕駛車輛達到百臺規模。
另外,短途配送類自動駕駛今年上半年在路權開放方面獲得較大進展,北京率先向美團、京東物流、新石器三家企業頒發國內首批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開放北京亦莊225平方公里路權。基于此,中金公司展望未來判斷_各場景的商業化探索漸次展開,有望將行業從實驗室快速推向現實場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干線領域,雖然圖森未來于上半年成功上市,成為了“自動駕駛第一股”,但是如今已經跌破發行價。由此可見,干線自動駕駛依然任重道遠,尤其在商業化探索方面,這一賽道依然考驗著玩家與資方的耐心。
除了以上遠景宏大的賽道,一些實實在在帶來降本增效的技術類企業,也在贏得資本的青睞,比如車載智能稱重SaaS服務平臺漢德完成了B輪和B+輪融資,融資金額過億元;人工智能決策優化高新技術企業杉數科技完成近億元的B輪融資;一站式包裝智能協同平臺小象智合完成了A+輪和A++輪融資。
02
尋找新機會_跨境物流與冷鏈物流
回到物流業務類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融資事件數量相比以往有較大縮減,同時也表現為聚焦頭部項目、且多為中后期。比如零擔快運當中的安能,3月份的3億美元融資,可以視為Pre-IPO前的動作;同城貨運當中的融資,也聚焦于貨拉拉、滴滴貨運、快狗打車。包括即時配送企業閃送、智能快遞柜豐巢也符合這樣的特征。
如此背景,也促使著資本對物流企業的偏好發生轉移_中后期的巨額投資,資本尤其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率問題。此外,同質化競爭、低利潤現狀,包括之前燒錢之后一地雞毛的現實,也使得資方重估物流行業。當下,政策的不確定性_數據監管的強化、赴美上市的趨嚴,也使得資方風向發生變化,典型如之前幾度表態的軟銀。
但這并意味著物流行業再無創業的機會、崛起的機會。從1-7月融資事件看,兩個賽道依然機會巨大_跨境物流與冷鏈物流。
受益于我國制造、我國品牌出海,以及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跨境物流及相關服務發展迅速。根據《2021我國跨境電商物流行業藍皮書》,截至2021年底,跨境電商物流領域幾乎所有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都拿到了投資或正在接洽。
另外,隨著數字化大潮的道路,具備數字化能力,具備提效作用的新興企業也在贏得產業資本的青睞。典型企業,箱盟集運、鴨嘴獸、箱信科技、運鏈、運去哪。
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生鮮相關類企業,如社區團購,依然有融資事件產生,雖然這一賽道如今在加速洗牌。但除去社區團購,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他各種與生鮮相關的零售業態也在發力。商流決定物流,基于此,加之消費升級因素,冷鏈物流發展迅速,除了巨頭如中通、安迅有所布局,鮮生活、飛熊領鮮、鮮沐也在成長當中。但行業依然處于分散當中,早期項目依然值得期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物流初創企業滿天星供應鏈、冷鏈物流初創企業瑞云冷鏈,也完成了早期融資,二者創始人均為行業資深人士,滿天星供應鏈創始人鄧小波,曾在天地華宇、德邦、圓通擔任高管職位,瑞云冷鏈創始人鄭瑞祥曾先后任職宅急送集團CEO、鮮易供應鏈CEO、京東集團副總裁兼京東冷鏈負責人。由此可見,行業經驗也是資本投資的參考要素。
03
供應鏈大時代,關注細分龍頭價值
回看上半年,物流領域最大規模也最具標志性意義的上市事件為京東物流香港IPO。同時也是上半年,深交所正式受理日日順首發上市的申請。這兩起上市事件,不僅意味著上述企業完成了從企業物流-物流企業-公眾公司的轉變,也讓資本市場更加關注具有端到端供應鏈服務能力的標的。
基于制造業升級、數字科技發展以及政策催動等因素,供應鏈大時代已然開啟。從專業分工、需求外包、零售革新、供應鏈復雜化的趨勢看,未來數智化一體化供應鏈市場需求旺盛。灼識咨詢預測,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的市場規模將由2021年的2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3.2萬億元。而要具備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力,一般要有三方面積累_具備零售基因,對不同行業需求有深度理解;具有相應的倉儲物流資源,能夠匹配不同的產品;具有相應的科技能力、運營經驗、品牌實力。
除了京東物流、順豐等上市公司具備一定的基礎,亦有部分未上市的龍頭企業具備相似潛力,典型如菜鳥、安迅。對比來看,菜鳥的數智科技更強,依托于阿里巴巴生態,有豐富的數據,并通過投資整合等方式,打造出龐大的基礎設施。相比而言,安迅在數字科技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但勝在源于實體經濟、經驗豐富、設施完善、掌控力強。萌芽于上世紀的國美配送部,如今擁有著覆蓋全國的倉儲網絡,并布局了安迅卡航、安迅冷鏈等業務版塊,向社會各界開放,toB輸出國美多年的供應鏈經驗,toC提供即時配送、近場服務,向各大企業開放,讓安迅物流體系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的水電煤,呈現出類京東物流的成長路徑。
此外,獨特的歷史淵源,使得安迅等企業不僅擁有了覆蓋全國的倉儲體系,送裝一體的高要求也夯實了其“配”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滿足終端用戶個性化需求。我們注意到,近期安迅也在通過產品升級,發揮稀缺資源優勢,典型舉措如閃店送的推出與升級,實現了既有倉配,也有店配。在近距電商與微距電商崛起的背景下,以上舉措為安迅抓住機遇提供了抓手。而這也是當下需要關注的新物流機會。
原因在于,在本文看來,衡量物流領域的投資機會,既要看賽道本身規模、企業商業模式、團隊眼界與執行力,也要看商流變化對物流的影響。除去前述供應鏈時代的宏觀背景,以及頭部企業由綜合物流向數智化供應鏈升級的長期趨勢,僅考慮當下商流的變化,比如全渠道一盤貨,也需要關注倉配賽道。考慮到行業門檻、品牌因素以及運營經驗,老牌企業無疑有著先發優勢。
從現狀與趨勢上看,不同于之前數年物流領域懷揣一個夢想,憑著一套模式即開始創業,開始融資,如今行業顯得愈發冷靜成熟。事實證明,物流依然是拼效率、重運營的行業,商流的變化決定物流機會,科技設備也帶來了降本增效的新動力,但顛覆性的模式驟然出現可能極低,那些真正扎根實體經濟,創造長期價值,并且穩健運營的企業價值凸顯。
如今,政策層面的動作,也為這部分企業發展創造了契機,不僅表現為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對互聯網企業的嚴管,也包括對供應鏈升級的謀劃。考慮到我國消費與我國制造的世界地位,以及物流作為基礎設施的價值,疊加互聯網企業上市趨嚴的因素,趨利避險將使資本愈發重視物流領域的投資機會。事實上,早前,摩根士丹利也曾發布報告稱,“我們正站在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在經過數十年消除絕對貧困的努力后,我國正在將其監管優先級進行調整,更加關心可持續性、社會公平、數據安全,和自主可控”。并預期包括供應鏈管理在內的機構化的服務等,會有穩定和快速的增長。基于此,我們建議對于具有上述能力的企業予以積極關注。
附_2021年1-7月物流供應鏈領域融資事件完整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