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氣話,揭開5年前的秘密
有句話說,沒有不幸的婚姻,只有不幸的夫妻。
當一對夫妻懷著對婚姻的無比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的殿堂,可最終他們卻失望了,于是他們責怪婚姻,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其實真正要怪的是他們自已。
同樣地,讓婚姻失望的,往往是婚姻里的“人”。
一對反目夫妻劉永超(化名)與陳倩(化名)的經歷,正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如今44歲的劉永超,把44歲的妻子陳倩告了,而這場訴訟的原因,竟然來自于妻子的一句氣話。
兩人都是二婚,2017年領證,如今結婚5年,有個了4歲的女兒。劉永超在長沙做了兩年外賣員,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睡庫房,每個月收入8000元左右,但妻子卻嫌棄自己不往家里寄錢。
于是,妻子跟他鬧離婚,爭吵時,妻子說了一句_“孩子和你沒血緣關系”,說完就忘了,但劉永超卻心里一萬個不舒服,他決心偷偷做一次親子鑒定。
為什么劉永超這么在意呢?因為他跟前妻就是因為沒孩子才離婚的。
本以為這次親子鑒定就是圖個心安,哪知道拿到報告后,劉永超如遭雷劈,女兒與他確實沒有血緣關系,他把報告出示給發文人看,帶著發文人去找前妻當面對質。
但是,當劉永超拿著親子鑒定報告,帶著發文人到家后,妻子陳倩非常淡定,甚至沒有多看劉永超一眼,對劉永超提出的質疑只有一句解釋,那就是劉永超是無理取鬧,說丈夫就是不想要孩子,想甩鍋而已,親子鑒定報告是污蔑,就是不想要女兒。
而且,陳倩還反過來質問丈夫偷偷去做親子鑒定,擺明就是不想要女兒。
水落石出,對自己的無底線縱容
劉永超指責妻子趁著自己出去打工,竟然去河南與一個男人生活幾個月,回來就鬧離婚,還教女兒叫那個男人是“爸爸”。
而陳倩則斷然否認。
眼看要扯皮,發文人發揮了作用,提出單獨談談。
妻子陳倩說自己跟劉永超結婚的時候,對方身無分文,是自己娘家花了28萬買了現在的房子,本來自己想寫和前夫生的兒子的名字,但自己抱著與劉永超結婚不會離婚的美好想法,沒讓劉永超打借條,主動寫了夫妻倆的名字。
但提起劉永超,陳倩認為自己為這個家付出沒有回報。一方面,自己將婚前的一兩萬都倒貼進來,
但另一方面,自己與劉永超結婚5年來,劉永超對自己一直很吝嗇,以借錢的名義才能每個月從丈夫那里拿到幾百塊錢。因此,陳倩認為劉永超這樣的男人不值得自己繼續生活。
整個婚姻都是自己娘家人在強力支援自己,自己也不過只是在婚后爭吵后外出發泄了一次,也并沒有想到這種小概率事件會落到自己頭上,也確實一直堅信女兒是丈夫的親生骨肉。
但事情就是發生了,而且看到丈夫拿著親子鑒定報告,認為丈夫現在抓自己過往的犯錯不放,痛斥丈夫沒良心。
而丈夫劉永超則提起妻子曾從事足浴行業,自己與她視頻發現她沒有穿工作服,當時就起了疑心,陳倩號啕大哭,說自己為了這個家拼命賺錢養家,還要受到丈夫猜疑侮辱。
調解至此,兩人婚姻已然走到盡頭,陳倩不愿將事態擴大,不想上法庭,表示愿意和解協議離婚,但丈夫劉永超則氣憤不已,他要求妻子賠償自己的精神損失費、撫養費、親子鑒定費,生活費等等。還明確要求分割這套房產,加上一起,總共向陳倩索賠50萬。
面對發文人的問題,劉永超揚言調解不成自己就走法律途徑,要讓背叛的妻子付出代價。
小結_
為什么很多人談戀愛的時候挺好,但是一旦結婚了就出問題?
因為戀愛的本質是一種“感情”交換,而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價值”交換。婚后的妻子認為自己為家庭付出很多,提供了價值,丈夫劉永超卻很少主動給妻子經濟支援,還要妻子以借錢的名義才給,這無疑讓陳倩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同等的價值回報。沒有安全感和依賴感,長此以往,婚姻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家庭婚姻,就是在你的利益和對方的利益中,尋找平衡點。
一段牢固的婚姻關系,就像戰友一樣分工明確,不然無論看起來多么美好,都很難走到最后。
有人抱怨如今社會人情味越來越淡,人都太現實,其實是因為我們都用同樣的價值衡量對方,但是試想,當你付出的是有條件的愛時,又能期待什么呢?
變心是本能,忠誠是選擇。
在婚姻里忠誠,是一種江湖義氣。
最后,愿大家能同甘,也能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