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0后當上了辣媽,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硬核”,幾乎每個寶媽都有自己的“獨門招式”來應(yīng)對熊孩子,令人嘆為觀止。
小孩子幾乎都是“破壞王”,這既是由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長特點所決定的,也和父母的引導(dǎo)有關(guān),馬虎不得!
1歲寶寶逛超市把黃桃戳了個洞,“狠心”寶媽誘惑其繼續(xù)“戳榴蓮”
這個小寶寶長得很是可愛,胖乎乎的小臉和小手,進入超市后感到很新鮮,總是這里碰碰,那里戳一戳的。小孩子年紀較小,又有寶媽看著,所以導(dǎo)購員也很大度,沒有過分看管。
可是這小家伙在左顧右盼了一圈之后,已經(jīng)不滿足于只是“看看”了,娃大膽地伸出手去,開始捏、碰各種水果。
或許是由于橙子皮比較硬,所以寶寶并沒有有將橙子皮摳爛,但也多了幾道劃痕。而在黃桃的攤位前,“熊孩子”終于有了用武之地,迅速戳爛了一個桃子,還反復(fù)揉捏。
眼瞅著就捏出水來了,寶媽勸阻無效,萌娃“倚小賣小”,于是放出大招,她將孩子推到了榴蓮跟前,和寶寶說“繼續(xù)戳,不要停!”
孩子哪里知道榴蓮的“堅硬”呢,果然興高采烈地一掌拍下去,被扎得哇哇大哭。“狠心”寶媽的“誘惑術(shù)”成功了,孩子也嘗到了教訓(xùn),再也不敢去隨意翻動超市的東西了。
不過對于寶媽的這種做法,卻在網(wǎng)友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寶媽的“硬核舉動”惹爭議,“是親媽嗎?咋能這么坑娃”
對于寶媽的硬核舉動,一些人認為可以復(fù)制,雖然看起來有些狠心,但是效果卻立竿見影,不吃點“眼前虧”,孩子總也不會長記性,不能做慣孩子的家長!
反對者也大有人在,“是親媽嗎?咋能這么坑娃呢?你大還是他大?”
這部分人認為,孩子本身就小,缺乏自我判斷能力和約束力,在其摳橘子的時候家長就應(yīng)該及時制止,而不是等到把桃子摳破了才想起來“止損”。
而且小朋友認知能力有限,對于“購物”尚且沒有概念,不知道超市里的東西不能亂碰,這些家長都沒有給他講清楚,也沒有做出防范措施。
最令這些家長難以接受的是,寶媽居然讓孩子主動去戳榴蓮,“心可真大,以后孩子會不會看到榴蓮就害怕呢?可能會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
家里出現(xiàn)了“破壞王”,為人父母該咋辦?試試這幾種方法
傅首爾在參加《奇葩說》時曾說_“你說一個小孩子他能幫你干什么?的確他什么都幫不了,卻可以讓你什么都干不了。”
當家里的孩子化身一個個的“破壞王”,身為父母該怎么辦呢?
① 教給孩子秩序
2歲~6歲時,孩子會進入“秩序敏感期”,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秩序來理解和接觸這個世界,會特別在意物品歸屬權(quán),注重物品擺放以及做事情的順序,并且有些偏執(zhí)和強迫的表現(xiàn)。
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時,首先要善待孩子,理解他的舉動,并教給娃正確的做法,2歲是給寶寶立規(guī)矩的關(guān)鍵期,父母可讓孩子從幫忙做家務(wù)(如收拾玩具)開始,逐漸變得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要及時指出,并可以適當做出一定的懲罰,給孩子樹立秩序的“權(quán)威性”,不能驕縱孩子。
② 帶領(lǐng)孩子認識身邊的事物
研究表明_4~6個月的寶寶擁有了短暫的記憶力,看到喜歡的玩具會手舞足蹈;7~8個月的寶寶,能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認識少量物品,并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喜好;滿周歲后的寶寶,能夠記住熟人,并能認出自己的衣服和玩具了。
父母可依照孩子每個階段的發(fā)育熱門,引導(dǎo)其認識周圍事物。如讓寶寶指出自己的五官,認識家中的尋常事物,看繪本識別,帶孩子逛超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不過需要約束住孩子的“洪荒之力”。
③ 見招拆招,順勢而為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搞破壞就氣不打一處來,其實乖寶寶未必是聰明寶寶。父母與其強力阻止孩子的探索欲,不如順勢而為,專業(yè)對口。
就像愛撕紙的娃,媽媽索性拿來一個包菜,撕吧,隨便撕!既鍛煉了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精細化動作發(fā)展,也幫寶媽做了家務(wù),一舉兩得。
最后,你對于寶媽讓孩子戳榴蓮這件事,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