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領域內存在最大問題_是基礎教育已跟不上知識爆炸的速度。
人類的知識積累正在經歷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如果把知識大廈比喻成一個巨人_那么這個巨人正在不斷地長高長大。創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也就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一百年前_可能大學生就有資格參與科研工作_但現在要實現前沿創新_也許博士生才是學歷要求的起點。即使是在企業里從事商用研發_大部分也都至少需要碩士生。而且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性也越來越強_比如現在的生物學家也需要學習統計學和計算機算法等學科。
不只是科研需要更多的知識_經濟和社會也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哪怕僅僅做一個農民、工人或者服務員_也需要具備管理機器人和電腦系統的技能。工作以外_作為生活在復雜社會中的公民、家庭成員或者投資者_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_其中包括基本的計算機、邏輯統計和經濟金融知識_所以這些都應該成為大學本科的基礎課程。
當整個社會需要每一個人都學習更多的東西時_好消息是學習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好_很多原本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_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_人工智能和網絡未來還可以提供廉價的高質量的教育內容。但壞消息是_在僵化的教育體系內_基礎教育的效率非但沒有提高_反而是下降了。現在十八歲的小孩所學的東西_和三十年前沒有本質的區別_高考還是考這么點東西_但是家長和學校投入的時間、金錢卻比以往多得多_這就是教育內卷。大量額外投入只是為了那最后的“5分”_把高考成績從95分提高到100分_目的是可以考進更好牌子的大學_學生沒有興趣去學習那些高考不考的內容。天賦高的學生(以下簡稱快學生)為了最后5分而浪費大量時間不斷刷題_導致中小學教育的效率持續下降。
如何教育提速
其實如果沒有高考_對于快學生_完全可以大幅度提高教育的效率或者提高完成課程的速度??梢韵胂蟀褜W校的班級分成快班和慢班。慢班用兩個學期完成的課程_比如現在初中的幾何_快班可以一個學期完成。一個學生無論身處慢班還是快班_在達到標準以后比如80分以后_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更深的內容學習。
這樣快學生可以更快地完成學業_到了大學階段就可以學習更廣泛的學科_未來成為一個更全面和更年輕的科研人員。慢學生則可以花更多時間_用于掌握必須的一些基礎技能_比如代數等等。必須指出的是_我所提出的分快班和慢班的建議_和現在很多學校的高班和低班不同?,F在所謂的快班_本質上其實是“高班”_不是更快地完成教學內容_而是補充更多更難的題目例如奧數_學完了也不能更快地進入下一階段。這種班級還是為了高考取得最后那5分所服務的_導致快學生浪費大量時間復習高考。如果按照我的建議_快學生就可以提早畢業進入職場或者進入科研單位_未來就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和科創成就_這對于快學生個人和社會都很有好處。
也許有人會覺得_我的建議對于慢學生不公平。其實恰恰相反_現在的教育制度也不利于慢學生。由于現行限制高中人數的政策_慢學生反而被早早要求提前結束中學學業_接受低質量的職業教育。至于本文提的快慢班方案_可以讓快學生早點畢業_省出很多教育資源_反而可以增加對慢學生的投入。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教育資源去掌握課程_其中既包括中學的基礎教育課程_也包括未來職業和社會必須的本科課程_如基礎的計算機、邏輯統計、金融理財等。慢學生不一定一直都慢_有些慢學生只是晚熟_給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工具性知識_才能為慢學生提供更加均等的職業發展機會_減少貧富差距。再說_貧困家庭也可能有天資好的快學生_不用花錢補奧數_只要能夠快速學會標準課程_也能進入快班并且提早完成學業_這就部分解決了貧困家庭上不起補習班的問題。
具體的實施方式可以是把初中和高中合并_普遍實行快慢班??鞂W生4年畢業_慢學生仍然5-6年畢業。小學也可以適當縮短到5年_大學本科可以按照學生的速度維持在3-4年之間。當然上述改革的前提_是取消中考和高考_讓高中和大學本科教育徹底普及和均等化。
那么未來應該如何測評和選拔人才呢?
如果有一門考試_一個學生只用了一年考了95分_另一個人用了兩年考了100分。如果你是一位教授_在招研究生會錄取哪一名學生呢?現在的考試制度顯然傾向于后者_造成大家寧愿晚點參加考試_也不愿意早點畢業來擴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經常有人勵志地說_自己為了考上北大復讀考了三年。與其對此表示欽佩_大家不如認真思考一下_這是多么嚴重的資源浪費啊!
如果不通過分數來進行篩選_那么誰有機會進名牌大學呢?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寫過_建議重點大學只辦碩士班。非重點大學實現大學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和均等化。只要過了高中的標準_就可以上普通大學。大學可能不需要快慢班_快學生可以通過選更多的課_或者提前畢業。一些有特長的學生也可以在大學階段選擇更加個性化的課程_慢學生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掌握必修課程_本科教育可以是3-4年。
取消高考_普及高質量的大學教育_是因為大學本科教育精英化的理由已經不成立。以前的大學本科教育資源稀缺_所以必須嚴格篩選最好的生源_但是現在大學本科教育已經足夠豐富_而且可以通過互聯網科技進行線上化和標準化_大幅度降低成本_我們完全可以讓所有的我國孩子都接受大學教育??鞂W生可能18-19歲就能本科畢業_還能選修多門學科的基礎課程。慢學生則需要到20-21歲_才能學完作為一個未來合格勞動者和公民的課程。
當然_到了研究生階段和找工作階段_還是需要一些能力考試的??梢杂筛骷已芯可汉推髽I依照標準能力考試的成績_來決定如何使用這些標準。對于一般的工作_可能更注重語言和邏輯_年齡不是太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是物理系博士的招生_則主要看其本科的數學和物理成績_以及完成學科課程的廣度和速度??傊甠各家研究生院和企業在擇優錄取過程中_可以決定如何參照標準能力考試的成績。
內卷解決
如果廢除了高考_改為大學生畢業能力考試_是否還會引發內卷呢?如果相關課程學得很廣或者年齡小_都是名牌大學研究生院的加分項_那么學生家長會盡量提速_或者學習更多的課程。這當然也是比較大的負擔_但是至少不是無效競爭_因為比起為了高考最后5分而無效刷題_節省學習時間或者學習更多的學科_對于未來終究是更有價值的。而且對于行為價值的高低_會由用人單位來確定_而非基于高考的一刀切。可以預想_這樣就會有很多快學生提前完成學業_未來就有更多職業發展和成家立業的時間(這對于快學生中的女性來說尤其是個好消息)。
少年班和跳級悖論
以前的確有很多對少年班的批評。這是因為少年班和跳級不是常態_只有極少數學生可以完全通過自學完成學業。但是即便不能完全自學_還會有很多快學生可以加速完成學業。所以不能只靠極少數少年班或者跳級生來提速教育_而是要通過快慢班來實現提速。
另外以前少年班學生因為太少了_成了珍稀動物_導致社會關注度和期望太高。而且年齡也太小_甚至是12-13歲上大學_造成這些學生在社交等方面有些畸形發展。按照我所建議的快慢班方式_最早也要等15-16歲才能夠上大學_而且學校里有相當比例的同年齡段學生_就能形成比較健康的社交圈子。
其實我參加的復旦少年班就是平均15-16歲_可惜由于社會對于科大少年班的質疑_導致復旦少年班也沒有辦下去。其實回頭看復旦少年班這些人的成就_有好多成功的學者_平均成就的確是好于同屆的普通本科學生。如果對比的不是同屆的本科生_而是同齡的本科生_那么成就更是高出了不少。有人說早兩年畢業_不就是多了兩年工資嗎?但跟年齡大的人在一起競爭不就是劣勢嗎?以我的經驗而言_答案并非如此。最開始的時候_年輕對于某些崗位的確可能是劣勢_但是到了30歲以后_年輕明顯就是優勢。所以不是少了兩年的起薪_而是少了兩年職業生涯頂峰的工資_以及在這兩年頂峰期有可能取得的各種成就。我2007年去申請斯坦福大學博士的時候_如果不是37歲而是40歲的話_幾乎不可能被錄取。如果大多數頂尖的科學家和企業家都能多出兩三年的發展時間_顯然會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額外收益。
教育提速之后達到的理想效果_應當是大學本科教育的進一步普及化_而且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幫助_實現這一點基本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而對學生們來說_快班的學生可以相比現在更早兩三年實現本科畢業_獲得了效率的提升。慢班的學生則在原先只能通往職校的道路上多了本科的選項_獲得了機會的拓展。也就是說_通過教育提速_可以同時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與公平_最終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總之_解決教育內卷的目的不僅僅是減負_而且應該是教育提速。通過在中學階段開展快慢班_讓快學生早些畢業進入大學教育_別再為了追求最后的五分而虛耗大量青春和社會資源。這需要改革高考和普及大學本科教育作為配套。利用先進的網絡科技和相應的改革措施_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育的效率_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_同時有利于提高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