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的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一是水肥,一是整形修剪,可能很多人認為最難的不是施肥,而應該是整形修剪。這主要是存在整形修剪需要的技術含量非常高,而施肥隨便想咋施就咋施,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認識誤差。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個人認為施肥比整形修剪可難多了,因為把握不好,造成的危害比整形修剪可以大得多了。
可能不懂得怎么施肥的人,會認為多施肥就能多結果,所以就會為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在葡萄的果實質量上動心思,也不在銷售上想辦法,而是把重心一味放在提高產量上,要么加大種植密度,要么就是給葡萄多施肥或者亂施肥。這也許能夠暫時的得到一定產量,但時間一長,葡萄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葡萄園病蟲危害嚴重、果實品質下降、出現大面積的樹體黃化甚至枯死等等。
別看這樣的問題不會發生,實際上,在現實中很多人是會犯這樣低級錯誤的。常常在給葡萄施肥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營養調配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學等等。因為缺乏對葡萄營養需求的了解和必要的管理技術,很多人在葡萄施肥時間和方法上仍處于盲目仿效水平,看別人咋弄咱就咋弄。弄得好了,滿心歡喜,弄得不好了,大家一個樣,誰也不笑話誰。
所以,給葡萄施肥這事,可別看著簡單,如果我們連在什么時候施,該施什么肥,怎么施,施多少都搞不清楚的話,這就有些難度了,老是模范別人家怎么施也不是一回事兒。因此,在給葡萄施肥上,一方面要引起重視,另一方面必須要掌握好怎么施。我們認為,在給葡萄施肥時,至少要先懂得施肥量的問題。
在給葡萄施肥,怎樣才能判斷出我們施肥的量是否到位呢?這需要從葡萄植株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判斷,一般來說,新梢發育充實、節間短、基部與先端粗度較一致,新梢摘心后,副梢萌發較旺,新梢基部、中部、上部葉片大而一致,厚而色深綠,果實成熟同時,新梢變茶褐色,果實著色良好,含糖量高,來年萌芽整齊等,說明施肥適量。
若新梢較細,生長緩慢,秋季落葉期新梢仍為綠色,不能木質化,髓心大,組織不充實,葉片小而薄,色黃綠,果實著色不良,含糖量低,來年萌芽晚而不整齊,越冬后枝蔓易受凍害,這說明我們施肥量不夠。 如果枝葉徒長而過于茂密,樹勢過旺,新梢節間長,生長停止過晚,開花后坐果少,產量不高,這是施肥不當或施肥過多的反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情況來進行判斷,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節施肥技術和施肥量。
一般來說,葡萄的施肥量應根據葡萄植株吸收的營養元素量、天然供給量,以及人為施用量等3個方面來確定。天然供給量,氮一般占吸收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磷、鉀各占二分之一。葡萄植株對肥料的利用率,氮為50_、磷為30_、鉀為40_。以一畝產1000千斤葡萄為例,葡萄植株吸收的氮、磷、鉀分別為6斤、3斤和7.2斤。天然供給量應分別為2斤、1.5斤、3.6斤。人為提供應為氮4斤、磷1.5斤、鉀3.6斤。考慮到葡萄的肥料利用率,實際施肥量應是氮8斤、磷5斤、鉀9斤。通常來講,每增加100斤葡萄果實,就需從土壤中吸收氮0.3~0.55斤、磷0.13~0.28斤、鉀0.28~0.64斤。
當然了,這些量的需求,并非是一次性的施入,而是要根據葡萄在不同時期對營養的需求來合理施入。也就是說,在施肥的時間上,要做到科學合理。葡萄施肥時期應密切結合葡萄的生長發育階段來進行。萌芽后,隨著新梢生長,葉面積逐漸增大,對氮肥的需求迅速增加;隨后,果實生長和發育對氮肥的需求量加大,植株對氮肥的吸收量明顯增多;在開花、坐果后,磷的需求量穩步增加;在果實生長過程中鉀的吸收量逐漸增加,以滿足漿果的生長發育需要。
這一節,我們主要講的就是葡萄需肥量的問題,以后我們還會說到葡萄每個物候期的施肥量、施肥部位、施肥方法等等問題。施肥量也僅僅是說到了葡萄所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鉀,還沒有說到微量元素。總的來說,大家先了解大量元素的判斷,以后我們會逐步說到其他問題,此前關于葡萄施肥的問題中也有所提到,可以參考以前說的章節來進行綜合判斷怎么給葡萄進行施肥。
文|山魈
歡迎點擊關注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