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特斯拉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西邊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華為青浦研發基地正在產生強大的集聚效應……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記者走進上海的兩大新地標,感受落實國家戰略給區域發展帶來的“兩翼齊飛”效應。
2日早上8時,伴隨著新年第一個工作日的晨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員工陸續走進車間,開始新一年的生產。記者在現場看到,占地86萬平方米的特斯拉廠房分為四大車間,外形頗為壯觀。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工序,一輛輛嶄新的電動汽車從這里下線,即將交付給更多車主。
從2019年1月初破土動工,到8月項目主體完工,再到當年年底交付第一批新車,位于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數次刷新汽車行業對于速度的定義。“新的一年,我們會在中國鋪設大量的超級充電設備,完善售后服務網絡,應對即將到來的大規模交車和更多的客戶需求。”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說,2020年,這些設施的建設數量將超過此前5年的總和。
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主設備正式搬入、盛美半導體設備研發與制造中心啟動、工業大數據搜索引擎發布……對于臨港新片區的建設項目而言,“特斯拉速度”已經成為常態,為新片區的未來發展積蓄勢能。
將視線轉向西邊,涵蓋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同樣熱潮涌動、熱點不斷。
作為示范區的重磅項目之一,華為研發基地選址在青浦區金澤鎮。從基地順利摘牌,到開工建設,不到一年時間。如今,研發中心的內部道路正在建設中,安置基地征收補償工作有序開展。
華為研發基地帶來了強大的集聚效應。僅在2019年,包括影譜科技在內的5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在青浦集中落戶。“我們的生態底板比較好,招商很有底氣。”金澤鎮鎮長凌敏告訴記者,無論是附近污水廠的擴容改造,還是“七湖一河”藍色珠鏈的生態整治,都是在保持良好生態的基礎上,發揮“好風景帶來新經濟”的優勢。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先手棋,示范區除了體現環境的高顏值、產業的高能級,還有公共服務的高品質。
在與江蘇昆山周莊鎮相鄰的金澤鎮南新村,一艘已廢棄的擺渡船停靠在碼頭上。過去,南新村的村民外出買菜需要面對兩個選擇:是坐30分鐘的公交車去金澤鎮上,還是乘擺渡船到一水之隔的周莊。如今,一座總長460米的跨省大橋已經建成開通,青浦和昆山兩地的居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長三角一體化的便利。
根據《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這兩個新地標,將構成上海對內對外開放的“兩個扇面”,形成東西“兩翼齊飛”的格局。目前,示范區和新片區均已進入密集施工期。以此為抓手,上海將全力實施三項新的重大戰略任務,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持續強化“四大功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