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信信托折戟地產
來源:地產K線
樂居財經 曾樹佳 發自上海
兩年前還是行業“黑馬”,如今卻年關難過。安信信托命運急轉直下。
近日有消息稱,上海銀保監局對安信信托派駐了常駐工作組,監管部門也停止了該公司對外發行信托計劃。面對沸沸揚揚的傳言,隨后安信信托發布公告表示,該說法與事實不符。
掀起輿論風波的導火索,是強生控股的一紙公告。據披露,強生控股購買的“安信安贏42號·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優先級)”(以下簡稱“安信安贏42號”),金額為1億元,該計劃目前已經逾期。
安信信托已經不止一次“爆雷”。近年來,它加快擴大業務規模,但卻出現了多筆信托計劃逾期;在風控失效的情況下,又有多位管理層辭職。此外,外界還指出它有可能涉及利益輸送。如何解決經營困境,已成為安信信托的“跨年”難題。從“黑馬”到“隕落”,它究竟遭遇了什么?
折戟地產信托
據悉,安信安贏42號于2016年12月底發起設立,截止2019年12月12日,該信托計劃存續規模172億元。募集信托資金主要用于支付中民外灘房地產不低于45%,不超過50%股權的受讓價款。
按照安信信托的說法,截至12月29日,董家渡項目約5.4億元未能按原計劃分配信托本金和收益,原因在于,此前8月份該項目取得了第一期預售證,但項目在基本竣工交付前,銷售回款優先用于基建工程建設,所以暫時無法向優先級信托受益方,足額支付信托利益。其次,安信安贏42號項下信托受益權可分期募集,但目前尚未按原計劃發行完成。
由此,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這個在年內命運輾轉的項目,將安信信托的業務違約情況,再次拉到了聚光燈下。
有媒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安信信托的主動管理類信托產品1500多億元,其中500多億元已逾期。此外,截至2019年12月20日,安信信托涉訴金額已超過100億元,這些項目都涉及它的違規兜底擔保,該信托公司負有代償責任。
“違約”的壓力越來越大,讓安信信托陷入了泥淖。許多人不得不感嘆,這家信托公司的“隕落”速度,竟如此之快。
2017年,安信信托實現36.7億元的凈利潤,仍為信托業內的佼佼者,但隔年隨即急轉直下,凈利潤下降至-18.3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其凈利潤再次下滑1533.6%,業內墊底。與此同時,它的股價也走了一個輪回,跌到了三年前的水平。
業績的變臉,與安信信托的投資方向把控息息相關。從2018年開始,它主要投向實業、房地產、基礎產業等領域。其中,房地產是其重倉的方向。
樂居財經根據用益信托網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安信信托“安贏”系列,共涉及31項運作中的房地產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總金額為164.74億元。其中2018至2019年上半年的信托計劃,共有22項,涉資89.14億元,占比達54%。
在眾多的房地產信托計劃中,最大的一筆,是安贏42號18.43億的分期信托計劃。由于負面輿論的不斷加持,目前安贏42號,是該公司經監管部門同意唯一仍可對外發行的信托產品;但據了解,該信托后續發行情況仍不佳。
2018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迎來史上的最嚴調控,房地產信托業務逐步收緊。在此背景下,除了上述的安贏42號之外,安贏5號、安贏11號、安贏15號、安贏25號等信托計劃,也都出現了違約。
業內人士對樂居財經表示,安信信托比較偏好城市中的小房地產項目。對于此類項目,信托公司擁有更高的定價權和收益率,但如果遇到市場下行,小項目抵抗風險的能力不強,就會造成現金流失控,從而影響信托償付,造成逾期。
前有中弘股份5.5億元貸款難以收回,后又面臨多項房地產信托計劃違約;安信信托似乎在房地產投資領域,栽了個大跟頭。
房地產涉利益輸送?
安信信托的前身,是遼寧鞍山信托,其于1994年1月登陸上交所,迄今為止,仍是上交所唯一一家上市信托公司。
2001年,鞍山信托資不抵債,尋求多方重組。隔年,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之杰”),以1.7億元受讓鞍山信托20%的股權,并在2004年將其更名為安信信托。此后通過不斷增持,國之杰持股52.44%,成為安信信托的第一大股東。
而國之杰的實際控制人為高天國,他出身于四川閬中,起家于房地產。早年,高天國參軍轉業后曾在河南中建第七工程局擔任副局長,后來下海經商,在海南炒房的過程中,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
此后,他轉戰東北,安信信托被他攬至麾下,成為其對外投資房地產的重要渠道。但外界卻常常猜測,高天國把部分資金投向了自己或與他人合作的項目,涉嫌“自融”。
有業內人士預計,在安信信托目前近1600億元的主動管理類信托產品中,可能有近千億涉及國之杰的自融;有部分信托計劃的資金去向,甚至指向了中迪禾邦。
樂居財經查閱獲悉,以“安贏11號”為例,其“資金用途”寫明:投資于上海閬富實業,由上海閬富實業以股權和債權形式投入廣州翰粵,廣州翰粵將收到的資金用于收購標的公司70%股權,及標的項目后續的開發建設(包括土建、配套、稅費等)。
此外,深圳逸合投資有限公司需在每次信托資金投入前,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對項目公司投入相應資金。
上述的廣州翰粵,其股東就是高天國與中迪禾邦董事長李勤;而深圳逸合投資,也是中迪禾邦的間接附屬公司。背后千絲萬縷的聯系,難以言明。
資料顯示,中迪禾邦涉及地產、商管、酒店、物業、金融、農業、影視多個板塊;其中,地產與商管業務是其主要發力的方向。按照克而瑞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迪禾邦實現銷售額144.5億元,排在130名,規模較小。
李勤為“達州商人”,目前與中迪禾邦的另外幾位主要股東余長江、劉軍臣、宋俞江等,都是達州商會的成員。此前李勤入股成都路橋后,股權紛爭不斷,后來一路減持,鎩羽而歸,昔日的“達州幫”也不再活躍。
高天國在四川等地的地產布局,與“達州幫”深度綁定。但眼下他可能已無暇顧及外界對他“利益輸送”的指控。2019年以來,安信信托掀起一波人事震蕩,其中,董事長王少欽、副總裁兼董秘陶瑾宇辭職;監事馬惠莉、馮之鑫離職。高天國要發起“自救”,壓力并不小。
高天國或許已有“退意”。近日有消息稱,安信信托將迎來股權重組,高天國或將出清其持有的安信信托全部股權,股權轉讓的收入,將用于填補安信的資金黑洞。但后續是否果真如此,還要繼續等待確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