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0后北大“豬肉佬”再創業 剛剛拿下美團獨家投資 來源:億邦動力網
王興也看上了豬肉生意?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生鮮零售連鎖品牌 “肉聯幫”完成了A輪融資,由美團龍珠資本(美團點評產業基金)獨家投資。本輪融資后,肉聯幫計劃于2020年底實現門店布局2000家,并與美團一起發力線上合作,重點投入到家業務。
鮮為人知的是,肉聯幫創始人陳生人生經歷十分傳奇。畢業于北京大學,陳生經常被行業內稱呼為“北大豬肉佬”,是一名連續成功創業者、企業家,他曾連續創辦天地壹號、壹號食品兩家優秀企業,其中天地壹號為中國果醋飲料第一品牌、新三板上市公司;壹號食品旗下擁有中國最大的土豬肉連鎖品牌“壹號土豬”。
1月2日上午,投資界聯系上肉聯幫方面,“美團一直都關注這個賽道,大家認識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知道我們在干這個項目,正式全面了解項目是2019年10月份。”
壹號土豬老板創業,美團社區生鮮領域再下一城
2019年的最后一天,由“北大豬肉佬”陳生一手創建的肉聯幫正式完成A輪融資,獨家投資方是美團龍珠資本。
資料顯示,肉聯幫主營社區生鮮零售小店,主打特色為“肉好吃、菜便宜”,為消費者提供餐桌食材和社區服務。早在2013年,陳生就開始探索社區生鮮零售業務,后來陸續收購了廣州樂家生鮮、廈門廣物等零售品牌,2019年全面升級為“肉聯幫”品牌,目前全國開設門店近500家,一成立便擠進生鮮“巨無霸”行列。
雖然正式成立的時間不長,但肉聯幫的背后是有著十多年中國最著名優質土豬品牌“壹號土豬”運營經驗的壹號食品。超市里隨處可見的壹號食品旗下壹號土豬、壹號土雞、壹號澳牛、壹號土雞蛋等等產品,都已經具備從育種開發到市場零售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
美團為何要投一家生鮮店呢?對此,美團龍珠資本創始合伙人朱擁華表示,生鮮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萬億,是“Food”產業的核心品類,也是美團龍珠重點賽道之一。經過3年的洞察,龍珠將行業趨勢總結為“近場化、小業態”兩大關鍵詞。
“這次看到陳總帶領團隊下場做肉聯幫后,龍珠與陳總團隊做了很多討論交流,非常看好他們對消費者的洞察、對行業的理解,以及背后壹號食品的供應鏈和產品資源,做出了龍珠在生鮮小店領域的投資決策。”
在朱擁華看來,陳生是一位連續成功的優秀企業家,懂行業、懂資本,下場做肉聯幫具備完整的組織、快速的學習迭代能力、以及極強的執行能力。“我們每次見陳總都看到他在門店親自參與運營指導,肉聯幫的每一款熟食產品也是他親自參與挑選食材、做出配方、指導工廠生產,讓我們對陳總和團隊有非常強的信心。”
龍珠資本成立于2017年,是美團旗下的產業基金。“此次A輪獨家投資肉聯幫,除了資本上的合作,龍珠已經拉動美團和肉聯幫的業務戰略合作,雙方各展所長,在產品、供應鏈、門店運營、線上到家、科技投入等多方面緊密協同,為生鮮零售行業注入新活力。”
而肉聯幫方面表示,在本輪與美團龍珠的資本合作以及與美團的業務合作中,公司將充分發揮供應鏈和產品端的資源優勢,打磨門店運營體系,通過門店售賣、自提和線上配送到家等多種方式把優質放心的食材提供給消費者。公司計劃于2020年底實現門店布局2000家,成為珠三角和長三角領先的生鮮零售連鎖品牌。
“北大豬肉佬”陳生,一個60后連續成功創業的神話
1980年,出生于廣東湛江的陳生憑借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錄取。頂級學府,光環傍身,無論是做一名知識淵博的教授,還是做一位叱咤風云的政府官員,陳生的個人命運在旁人眼中精彩紛呈。
1984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后,陳生被分配到廣州市市委辦公廳。如今看來,依舊是眾人眼中夢寐以求的工作,更遑論35年前。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掀起一股“全民下海潮”。隨后,陳生毅然地放棄了令人艷羨的“鐵飯碗”,辭職下海。
起初,陳生迫于生計開始擺地攤賣衣服,攢了一些積蓄。而后又瞄準了蔬菜的生意。據媒體報道,深諳經濟學原理的陳生,將每斤進價1毛的蔬菜,賣出了6毛的高價。至此,陳生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3年,房地產熱潮開始興起,陳生轉身進入地產行業,大獲成功。彼時正考慮轉行做碳酸飲料的陳生受到朋友的啟發,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后,直接拍板做醋飲料。1997年,中國第一個醋飲料品牌誕生了,也就是如今的知名品牌——天地壹號。2015年,天地壹號成功掛牌新三板,截至2020年1月2日,市值超60億元。
天地壹號風生水起,陳生又把目光投向了大眾的餐桌。2004年,陳生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危機——由于禽流感,養殖的土雞只能低價甩賣。此路不通,這位樂于探索未知領域的北大高材生,決定另辟蹊徑——賣豬肉。古往今來,賣豬肉一直被眾人誤解看低,更別說北大高材生做“屠夫”,簡直是不務正業。可是,陳生在體面與否的爭議之外,看到了市場的巨大商機。
2007年,“壹號土豬”品牌在廣州橫空出世,7家連鎖店同時開業。彼時,豬肉市場還是瘦肉型豬稱霸一方,而用土方法、土飼料飼養的土種豬更像是陌生的闖入者。重新定義豬肉市場不是一件易事,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改變。陳生深諳其道,牽著土豬在菜市場游街是破冰第一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15個月后壹號土豬開始實現盈利,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壹號土豬版圖已經擴張至全國30多個城市,超千家門店,成為中國土豬行業第一品牌。
壹號土豬一役后,站穩腳跟的陳生還在不斷地開疆拓土。2013年,51歲的陳生開始探索社區生鮮零售業務,并且先后收購了廣州樂家生鮮、廈門廣物等零售品牌,建立其一個龐大的“餐桌王國”。
這些年,陳生還因為“送別墅”頻頻登上媒體頭條。他自掏腰包,投入2億元修建了129棟共258套別墅,無償贈送給老家湛江官湖村村民。他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是官湖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北大學子,當時去北大讀書的路費都是由鄉親們湊出來的。此舉是報答恩情,希望鄉親們能夠過上好日子。
生鮮賽道冰與火之歌,70%買菜“大媽們”還是愿意到店消費
剛剛過去的2019年,社區生鮮賽道上眾生百態。
這一年,無數生鮮企業跌落風口。呆蘿卜、我廚、吉及鮮、妙生活等生鮮企業均被爆出經營困難,迷你生鮮、鮮生友請、特買客、菜到啦等生鮮企業破產退出,死傷慘重。這一年,生鮮常常與燒錢、資金鏈斷裂、融資失敗、關店、倒閉、跑路、維權等字眼捆綁出現,不斷刺激著創投圈。
“生鮮小店出問題很正常”。朱擁華表示,這個行業大但很難做,“道理很簡單,你開兩家店賺點錢沒問題,但你一下子開50家,跨5個城市搞了200家,問題就全來了。”
那生鮮還是一盤好生意嗎?肉聯幫創始人陳生表示,線下依然是生鮮消費的主力場景,目前70-80%的買菜人群還是到店消費,如何做好線下零售是關鍵。
“大家過去將更多目光聚焦在線上和流量,其實線下生鮮消費場景也在發生巨大的變革,有很大的機會,2013年肉聯幫就看到了餐桌消費從農貿市場向社區門店轉移的大趨勢。”
陳生坦言:“生鮮零售的核心還是優質、高性價比的好產品,要知道老百姓想吃什么,什么更好吃還不貴。但長期來看,線上與線下必然會融合,相互補充,協同發展。此次與美團攜手,能充分發揮雙方在產品和科技上的優勢,共同探索生鮮零售產業的升級之路,我們很期待能迭代出新的業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