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又是感冒的高發期,一方面是天氣原因,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另一方面,又到了流行性感冒的高發季節,在雙重原因作用下,筆者帶著孩子看了一個星期的病,由此,對于人們都比較關心的保險,以及保險的配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少兒保險
就孩子的保險而言,國家社保的兒童醫保還是挺好的。應該每個城市不同,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年大概200多的保費,包括了住院和門診,門診一年的額度是300元,這個保險跟成人保險一樣,是發個卡,然后看病的時候,帶著這個卡,去繳費,與我們的醫保卡不同的是,兒童醫保卡里,并沒有錢,每次是通過按比例的劃扣,剩余的需要你來補交。
總體上,一次或者幾次感冒發燒,你這個保額基本就會花掉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每年200多的保費,還是很合適的,或者說,不夠用。
那么應該再配置哪些保險呢?保險的配置順序呢?
重疾險
首先,從長遠考慮的話,你要考慮的是重疾險,而且,首先要考慮的是,為自己和愛人投保,然后才是孩子。
因為家庭的支柱,完全在于父母,所以利用好保險的杠桿,先給自己和愛人投保,才是規避家庭風險最重要的手段。
而對于家庭而言,重疾其實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為大多數家庭里,得到重大疾病,而不斷治療的花費,是拖累家庭的重要原因。
同時,重疾險是一種“給付型”的保險,即如果達到各保險要求的確診條件,就可以獲得賠付,再加上,重疾的杠桿也比較的大,而且大多重疾險,都是幾乎保終身的,所以,你如果做了一份重疾險,相當于基本上伴隨一生對于重大疾病,會少很多擔憂。
需要注意的是,重疾險是越年輕時候買,價格越低,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周期拉長,相當每一期繳的就少了,即便周期相同,因為年輕時候,得重疾的概率要低,所以保險精算師,都會讓年輕人投保時候少繳費,歲數大一點,就要多繳費,如果你年齡過大,再做重疾險,可能出現保費“倒掛”,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年輕的時候早給自己買一份保終身的重疾險,十分的必要。
醫療險
除了重疾險,還有哪種需要考慮呢?
這兩年互聯網的發展,讓醫療險逐漸走到了人們的視野,得到更多人的認知。
尤其是前幾年各互聯網保險公司推出的“百萬醫療險”,讓人們重新的審視了這個品種。
醫療險,與重疾險,有什么不同呢?
最本質的區別在于,重疾險是“給予型”的,醫療險是“報銷型”的,也就是說,重疾險賠付的,是你當時的保額,醫療險則是“報銷型”的,即你花了多少錢,給你按比例報多少。
所以如果構建一個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組合,那就相當于每一次看病,用的醫療險格外報銷,如果大病的話,格外再一次獲得補償。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醫療險,都是一年期的,也就是只能保一年,但是很多品種做的,又都是第二年可以續保。所以之前“保證續保”的醫療險,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就目前來看,醫療險最大的問題,就是到底可以續保到什么時候,邏輯跟前面一樣,大概率年輕的時候,得病的概率要小,而年紀大的時候得病的概率要高,如果年輕時期一直在投保,結果到了年紀大的時候,無法續保,那就“白白”損失了保費,也就是在最需要保障的時候,沒有保險了。
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因為醫療險是報銷型的,所以一個人,買一份醫療險就可以了,兩份以上的醫療險并不能重復報銷,但是重疾險的話,是可以多份購買多份賠償的。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像前文所說,你并沒有在年輕時候買重疾險,或者父母已經50多接近60了,買重疾險已經不合適的時候,那么你就可以買醫療險,來進行補救,唯一的問題還是,盡量選擇對于續保相對友好的醫療險。
意外險
前面所說的重疾險,針對的是疾病,而我們現實中,除了疾病外,還可能意外發生,這時候就需要意外險了。
從杠桿角度,意外險的杠桿是最大的,自然是相當合適,一般的意外險,也是一年一保的,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購買意外險。
而對于兒童而言,意外險就顯得更重要一點,因為兒童期多動的特征,讓他們發生意外的概率更大。
所以,你可以為自己和孩子,配置一下意外險。
結語
對于大多數而言,保險還是有用的,只是這些年,由于保險公司大多把這種資產的配置,變成了拉親戚的營銷,所以讓保險的口碑并不理想,再加上,一些人對于保險條款認知的問題,對于事后的保障也就容易產生誤解。
在這里,筆者格外說一句,這些健康險,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健康告知,你必須符合上面的要求,雖然不需要體檢,但是如果之前有過合同里不允許的病癥,那就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這也是保險中的“最大誠信”原則。
總之,合理配置好自己的保險,這樣你才會更安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