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白沙以“統管”增產量,以“統銷”提價格,以“統保”防風險
“三統一”穩膠價 大體系促增收
“7個多月時間,咱村合作社的收購站共收到190噸乳膠,產值能達到56.6萬元,大家都夸白沙這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扶貧政策好!”12月31日,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高石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卓書成正在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核算著一組組數據,那是該村今年252戶膠農共計5962畝橡膠林的收成賬本。
“以‘統管’增產量,以‘統銷’提價格,以‘統保’防風險。在全縣探索推行的‘三統一’體系,把從‘橡膠林’到‘橡膠廠’之間的差價‘還給’村集體并用之于民。”白沙橡膠生產管理中心主任羅銳介紹,近年來,橡膠行情較為低迷,再加上白沙部分私人收膠點經營較為混亂,導致膠農的實際收益相對減少,影響膠農割膠、管膠的積極性。
自2019年4月起,白沙引導各鄉鎮以行政村為主體,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設立膠水收購站,動員本村膠農將膠水送到合作社運營的收膠點,“抱團”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膠水收購價格,而合作社則將收益用于發展其他扶貧產業。
眼下,膠林冬季養護期已至,大多數膠農基本處于停割狀態。半個月前,作為高石村運行白沙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的重要平臺——白沙順順種養專業合作社運營的膠水收購站也迎來了“休養”。該合作社管理員楊方龍說,2019年村里有半數以上的膠農銷售額達到2萬元,再加上橡膠“保險+期貨”以及“價格收入保險”,每戶膠農的收入還能多出兩三千元。
收入增加了,群眾的積極性也高了。卓書成回憶,從最初動員膠農加入合作社,到調試收購站干含機、人員培訓,大家著實花了不少心思,收購站的經營也從最初的虧本、到持平、再到小有盈余,隨之增長的還有橡膠收購量。“咱村的收購站配備了高科技儀器,測量出來的干膠含量很靠譜,價格也很公道。”高石村建檔立卡貧困村民譚陳省笑道,如今每公斤干膠收購價大多在10元以上,最高時接近12元,這也堅定了他管護好膠林,勤快割膠實現增收的信心。
羅銳介紹,2019年7月,白沙還率先在全省啟用橡膠終端統計系統,將全縣150多個膠水收購點以及2萬余戶膠農的資料錄入,只要點開這個大數據平臺,就能實時監測各收膠點位的詳細數據,讓產業幫扶更顯精準。
白沙脫貧攻堅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4月,白沙縣政府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簽訂協議,將七坊鎮作為全縣構建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試點,旨在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振興天然橡膠產業為目標,努力為其他鄉鎮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記者 曾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