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燕秋
2019年的綜藝市場相對冷清了一些。在數量上,藝恩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2019年國產季播網綜共計播出116部,同比去年下降16.5%。與此同時,經過5年發展,網綜和臺綜在產量上已經勢均力敵。據骨朵網絡影視統計,今年上半年共計有95檔綜藝在播,其中網綜49檔,臺綜46檔。
看一下播放量方面的數據,則會發現,2019年全年熱度最高的綜藝中包攬前三的依然是電視綜藝,分別是《奔跑吧3》《王牌對王牌4》《快樂大本營2019》,網綜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創造營2019》。口碑方面,豆瓣評分排在前三的分別是《這!就是街舞2》《樂隊的夏天》《我是唱作人》,三部都是視頻平臺自制的網綜。這兩方面數據也符合預期——電視綜藝瞄準的仍然是大眾人群,視頻網站則在垂直題材上精耕細作。
但全民爆款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爆款意味著流量和話題討論量,二者缺一不可。從這兩個維度來看,2017年有將小眾說唱推向全國的《中國有嘻哈》,2018年有突破粉絲圈層、引發大眾狂歡的《創造101》,2019年,無論是網綜還是臺綜,綜藝市場上都沒有爆款。
沒能成為爆款的偶像選秀和演技類綜藝
2018年開啟了偶像綜藝元年,當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網綜中,排名前三的均是選秀類節目:騰訊視頻的《創造101》《明日之子2》和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全年累計播放量均超過35億次。
2019年同質化競爭加劇,但盛況卻沒能持續。愛奇藝的《青春有你》并未再出現像蔡徐坤之于《偶像練習生》那樣的選手,優酷的《以團之名》寂寂無聲,《創造營2019》出現了較多的“回鍋肉”選手,比如來自哇唧唧哇的X玖少年團成員、至上勵合的張遠、馬雪陽等等,這一類選手已經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但相對來說,觀眾對節目的新鮮感就降低了,節目更缺少像《創造101》中王菊、楊超越那樣能夠引發社會討論的爭議性選手。
很大程度上,平臺方也是戰戰兢兢,由于政策加大了對偶像選秀類節目的監管,平臺方生怕觸碰政策紅線,在炮制社會話題方面自然會有所收斂。另一方面,“回鍋肉”扎堆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人的生意總需要些時間,偶像產業在中國還處于發展早期,很多經紀公司并沒有建立起專業的培訓機制,而大躍進發展已經使得市場上的練習生不夠用了。
過度開發無異于竭澤而漁。從后續運營來看,不管是《偶像練習生》還是《創造101》,在比賽結束后,練習生與原經紀公司之間、經紀公司和團隊成員之間的利益糾紛也在阻礙著國內偶像產業的發展。不過,雖然今年的偶像類綜藝不溫不火,但也無需過度悲觀,在平臺資源助推之下的產業仍然在發展之中,比如定制團綜已經成為常規操作。愛奇藝男團NINE PERCENT、UNINE各有一檔團綜,分別為《限定的記憶》與《我想更懂你》。騰訊視頻也為旗下的女團、男團們打造了《橫沖直撞20歲》《十一少年的秋天》等。騰訊、愛奇藝的其他自制綜藝也依舊是火箭少女、NPC的輸出地。
另一個可能產生爆款的領域是演技類綜藝。由電視臺開啟的演技類綜藝到了2019年成為了視頻平臺和電視臺混戰的賽道,但遺憾的是,《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演技派》三檔節目都沒能成為爆款。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變成了演員夸夸群,《演員請就位》最大的話題點則是第一期郭敬明反駁李成儒貢獻的。按理說,《演員請就位》節目組邀請的四位導演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都各有代表性,在話題制造上也是不遺余力,比如明道說參加《演員請就位》拍的片段是今年的第一部戲。之所以沒能成為爆款,也許是這種節目類型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在綜藝的舞臺上展示演技有一個很大的限制,一方面,話劇式表演和影視化表演本身存在著不同,同時,片段的演繹需要情感急速升溫,表演風格內斂的演員會吃虧。結果就是,不在舞臺上痛哭流涕似乎就不足以彰顯炸裂式演技。且不論這是否偏離了對演技的正確理解,演員每一場都很用力,觀眾看著也會累,這也成為《演員請就位》冠軍牛駿峰被觀眾詬病的一點。
另一廂,在節目模式上做了根本性創新的《演技派》也不溫不火。這檔節目帶有紀實屬性,節目組讓演員進入真實的片場,記錄下演員從進組、建組、選拔、試戲到定角的全過程。縱然制作人于正在節目里輸出了關于“正小生”“正花旦”一類在選角上的思考,節目也揭示了群演生態等演員在片場的真實狀態,形式上算得上鮮活有趣,但無奈缺乏有知名度的新人演員,節目整體話題度不高,在數據上離爆款也有一定差距。雖然于正本人是活在熱搜上的話題之王,但在《演技派》這檔綜藝里,他倒是有意識地遠離了一些話題上的炒作。
語言類節目里,《奇葩說6》算今年的爆款嗎?必須得說,一檔網綜做到第六季實屬不易。特別是在《奇葩說5》的失利之后,節目制作方米未選擇繼續做這檔節目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看得出節目也做了很多調整。這一季《奇葩說》首先在賽制上做了升級,前幾季的bbking和老奇葩都要重新經歷海選,接受來自新奇葩們的挑戰,蔡康永、薛兆豐、羅振宇、李誕四位導師也要下場辯論,新加入的“杠”級則增加了海選的看點。此外,《奇葩說》之前幾季飽受爭議的重要一點就是話題過于聚焦在婚戀等情感類問題上,公共性辯題比較匱乏,所以今年的另一個改進之處在于,具備公共價值辯題的增加,比如“年輕人該不該精致窮”“工作該不該996”。
賽制的更新帶來了不少驚喜,這一季的新奇葩質量普遍較高,程思博、許吉如、小黑、雷哥等各有特色,老奇葩方面,如果說去年的傅首爾和邱晨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的節目則進一步放大了詹青云的個人魅力。話題方面也有“美術館著火,救畫還是救貓?”這樣有足夠討論空間的辯題。當黃執中拋出論點“遙遠的哭聲”,李誕則認為,“正是那些為了宏圖偉業不計后果犧牲‘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的世界陷入‘大火’”。不過,在流量和話題度上都表現不錯的《奇葩說6》距離全民爆款仍然差了一口氣兒。
網綜的創新與電視綜藝的守舊
在音樂綜藝這個大類下,2019年,《中國新說唱》平靜地開始又平靜地結束。如果看數據,這檔節目的市場表現仍然非常出色,甚至好于同檔期的《樂隊的夏天》。但節目同樣輸在沒有提供可以深入討論的社會話題。樂評人耳帝認為,成為爆款的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能引發關于階層、文化、性別等社會層面的爭議與探討,這樣才有媒體與意見領袖跟進、討論與爭吵,擴散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在這點上,《中國新說唱》做得還不夠好。
愛奇藝也許不是不知道怎么可以做得更好。總導演車澈在節目播出前發了一篇“檢討書”,文章言辭懇切,堪稱危機公關的典范。在這篇文章里,車澈寫道,“有人diss我們作為一檔說唱節目,內容一派祥和,只有peace,沒有意思。是的,很抱歉,因為我們去年確實膽子小,不敢real。Love和peace也沒有錯,所以《中國新說唱2018》最后還是收獲了全網300多個熱搜,近80億的微博話題總閱讀量,在微博總榜、綜藝榜、實時榜霸榜第一300個小時。但是不得不承認,其實因為我們的不自信,多多少少丟失了一個當代綜藝該有的現實性。”
這段話不免讓人有些唏噓,其實想想看,不敢real的又何止《中國新說唱》。《吐槽大會》走到第四季,李佳琦一期會讓人感慨,幾年之間這檔節目的主旨是如何從將人拉下神壇滑向了變著法兒造神,《吐槽大會》幾季的豆瓣評分也從7.5、6.9、6.3下滑到如今的6.0。
但公共表達空間的收窄和藝人團隊的難搞并不能成為停滯不前的借口,在諸多限制之下,綜藝節目仍然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以音樂類綜藝為例,今年上半年的音樂節目不約而同地開始主打原創,比如由優酷自制的《這就是原創》和愛奇藝的《我是唱作人》同臺打擂。之后,愛奇藝和米未聯合出品的《樂隊的夏天》在2019年暑期獲得了不俗的口碑,也激發了關于樂隊生存狀態、搖滾樂在個人表達和大眾市場之間的矛盾、“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等一系列話題的討論。可是,樂隊這個小眾題材在流量上距離爆款節目還有差距,第二季如果節目組能用更娛樂化的方式進行包裝,不知道會不會更“出圈”一點?
過去一年里,《做家務的男人》成為觀察類綜藝中的佼佼者。由于制作成本不高,又具有強話題屬性,市場上一度大量涌入模式高度雷同的節目。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觀察類綜藝就出現了近20檔,導致觀察類綜藝也進入到了疲軟期。相較之下,《做家務的男人》依然沿用真人秀+室內觀察的套路模式,但找到了做家務這個當代生活的痛點作為切入點,在制造情感共鳴的同時,引發了關于性別、親密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同時,節目也通過合理選擇嘉賓制造了密集笑點。騰訊視頻的《令人心動的offer》則是另辟蹊徑地選擇了素人職場觀察這個細分領域,節目同樣可圈可點。
創新有可能會碰壁,但如果固守舊有的模式,觀眾也會無情地棄之而去。
2019年,在網綜開掘創新題材的同時,電視臺綜藝則以求穩的綜N代為主,但綜N代不得不面對節目模式老化帶來的問題。隨著觀眾對節目套路的審美疲勞,《中國好聲音》和《歌手》兩檔音樂王牌節目影響力式微。兩檔節目在最新一季的收視表現和輿論熱度,都無法與頂峰時相提并論。2012年,燦星制作的《中國好聲音》以平均收視率3.7的成績領跑電視綜藝,總決賽更是突破6.1大關,這一季《中國好聲音》雖然有王力宏、李榮浩的加盟和那英的回歸,在賽制上也做了一些小調整,但當視頻網站開始深耕音樂細分市場、尋求年輕化表達,《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審美就顯得有些過時。
在這些節目之外,2019年,仍然有明星在綜藝節目里重新樹立自己的人設,比如黃曉明在《中餐廳3》里通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重新定義了“明學”;2019年,優酷的“這就是”系列繼續聚焦圈層,特別是《這就是街舞2》收獲了豆瓣8.9的高分;2019年,《忘不了餐廳》《奇遇人生2》等帶有現實關懷的綜藝節目也進入到更多觀眾的視野之中,在娛樂的同時不忘關懷現實;2019年,綜藝制作方和平臺們還面臨著招商難的現實困境——根據娛樂資本論與AdMaster聯合推出的2019年第一季度綜藝贊助榜單,TOP10品牌大都集中在綜N代節目中,新增節目寥寥無幾——在此背景之下,《潮流合伙人》的播出也開始了愛奇藝在帶貨綜藝領域的試水;2019年,由西瓜視頻打造的《大叔小館》反向輸出給了江蘇衛視,昭示了短視頻平臺在綜藝上的野心;2019年,值得關注的還有,在《追我吧》發生了高以翔猝死這樣的悲劇之后,《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開啟的明星競技類綜藝該往何處去……
沒有爆款的2019年已經埋下了創新的種子,告別2019,希望2020年的網綜市場能有更多創新,可見更多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