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閱車快評|車企加碼共享出行,如何盈利仍是痛點
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比亞迪董秘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比亞迪在出租車市場的推廣已接近十年,目前也在積極拓展網約車市場,加強與滴滴的合作。”從比亞迪董秘的回應來看,比亞迪正準備加深與滴滴出行的合作,加速布局網約車市場。
其實早在2015年,比亞迪就與滴滴出行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其中比亞迪持股40%,滴滴出行持股60%,合資公司業務涵蓋新能源電動出租車企業投資、汽車租賃及運營、城市出租車經營等。2019年7月,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入資南京江南純電動出租汽車有限公司,100%持股,進一步布局網約車市場。比亞迪對網約車市場的加碼投資布局,一方面源于共享出行市場發展前景光明,市場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是車企“新四化”的轉型需求。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網約車市場的交易規模大約為2413億元。出于市場的吸引力,傳統車企也在轉型移動出行領域。另外,當前汽車市場正處于向“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新四化轉型的階段,出行是一個產業,車企認為向這一領域延伸存在一定的機遇;因而傳統車企更是在加速布局出行市場,向移動出行商轉變。
筆者粗略統計發現,目前一汽集團旗下有“旗妙出行”和“一汽出行”,長城汽車推出“歐拉出行”、上汽集團打造了“享道出行”,廣汽集團擁有“如祺出行”,江淮汽車推出“和行約車”、東風集團以“東風出行”打入市場,吉利汽車打造了“曹操出行”,國家隊一汽、長安和東風聯手推出“T3出行”;造車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推出了“有鵬出行”,威馬汽車宣布新增網約車經營服務;國際巨頭方面,寶馬、福特、戴姆勒等也相繼布局出行市場。
在共享出行領域,傳統車企的優勢較為明顯,一方面在于其在共享車型定制上的優勢,可根據出行市場需求推出定制化產品;另一方面,地域性也是車企布局出行領域的優勢,可在其大本營以及利用各地經銷商進行移動出行服務的提供;再者車企在資金、車源上能夠有所保障。
車企轉型移動出行,背后是它們多年在汽車領域的積累支撐,不至于像網約車企業一地雞毛,但如何實現盈利等難題同樣需要攻克。
□新京報汽車評論員 王琳琳?
編輯 張冰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