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時尚,很多人第一反應或許是迪奧、香奈兒、普拉達等家喻戶曉的奢侈品牌。
但鮮少有人知道,曾經美國也出現過一個享譽全球的品牌,不僅引領了70、80年代的潮流風向,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誕生。
其創始人更是堪稱傳奇人物。
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再于聲色犬馬之中沉淪衰敗,最后以至于弄丟了自己的名字,將一手創立的品牌毀于一旦。
今天講的這部劇,就是關于他的故事——
《侯斯頓》
Halston
Netflix新出的限定劇,一共只有五集,目前豆瓣上是 8.1分。
飾演侯斯頓的演員,是家喻戶曉的英倫帥哥伊萬?麥克格雷格。
伊萬絕對算得上好萊塢最受捧的男演員之一,他是多變的蘇格蘭情人,亦是愛笑的英國紳士。
無論是《猜火車》中那個頹廢叛逆的青年,還是《星戰前傳》中矯健果敢的歐比旺,又或者是《紅磨坊》中癡情纏綿的風流才子…
伊萬舉手投足間盡是魅力,只要站在那里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這樣的他來飾演一個“亦神亦魔”的侯斯頓是再合適不過了,也許只有他才能將侯斯頓身上那獨特的個人魅力完美詮釋。
侯斯頓無疑是個天才。
年幼時就表現出了不俗的審美,用家禽掉落的羽毛為母親帽子稍作點綴,普通的草帽立刻多了一絲高貴感。
此后,他也利用自己天賦開始從事女帽設計,因為杰奎琳·肯尼迪設計了一款簡形女帽而名聲大噪。
恰逢女帽行業不景氣,侯斯頓認定這是個轉型的好機會。
隨即開辦了同名品牌「侯斯頓」,主要面向高收入群體,主打高端、精致、舒適與設計感。
他所設計的服裝減少繁瑣工藝,以最少的接縫、最少的裁片詮釋對結構極簡化的理解。
他將有礙氣韻流淌的肩線、側縫逐一消除,僅維系面料與身體間的親密關系,服裝的設計之美往往依托于曼妙身姿的律動。
更難得的是,在那個無平權的年代,他特立獨行地用了大碼女模特,黑人模特以及少數族裔超模,她們也被稱為「侯斯頓女郎」。
侯斯頓同時也是極其擅長推銷,本身是LGBT人士的他似乎天生就比其他男性更懂女人,知道她們的需求。
他率先將傳統麂皮(絨面皮)加以改良,大膽采用新型合成材料,解決了傳統麂皮無法淋雨的弊端,設計了一款名為「超級麂皮」的風衣。
隨后將其推銷給一位圈內名媛:
“它可以穿去吃飯,也可以穿去送小孩上學?!?/span>
這種既時尚大氣,又實用耐穿的大衣剛好符合名媛的需求。
名媛帶貨能力不容小覷,一時間,整個城市的女人們都穿上了侯斯頓大衣,這儼然變成了一種時尚。
當然,最讓侯斯頓大放異彩的還要數「凡爾賽之戰」。
1973年,為了給翻修凡爾賽宮募集資金,這里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時裝秀。
美、法兩國各找5位頂級設計師,共同展示自己的作品。
法國那邊派出的設計師是直到今天還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紀梵希、迪奧、圣羅蘭、皮爾·卡丹…
相比之下,美國這邊就弱勢很多。
可侯斯頓硬是在惡劣創造環境以及強大的精神壓力下,創造出了一個奇跡——
一條沒有上裝,僅用一把羽扇遮擋關鍵部位的長裙。
這種劍走偏鋒,風格大膽的設計瞬時驚艷四座,爆冷擊敗了法國,成為當晚最受好評的作品。
這一戰,助侯斯頓到了事業巔峰。
此后,他又接連推出香水、皮箱、墨鏡、沙發、地毯等各式商品,可以說包攬了一個人的生活起居全部用品…
70年代是屬于侯斯頓的時代,倘若他繼續保持下去,或許至今我們身邊也會隨處可見侯斯頓牌產品。
可惜,成名后的侯斯頓沉迷于迪斯科文化,終日泡吧飲酒,還沉溺于毒品。
不僅花錢揮霍無度,一棟海邊別墅隨便看一眼就買了下來;
連設計草稿用的布料都是最昂貴的那種;
并且由于毒品的影響,他變得情緒暴躁,精神恍惚,接連趕走了身邊幾個摯友,工作更是無暇顧及。
一步步墮落的結果,就是用1600萬賣掉了自己的名字。
失去了“侯斯頓”的侯斯頓還能剩下什么?
當昔日摯友與他反目成仇,當曾經愛人拿把柄要挾,工作、生活全部一塌糊涂的侯斯頓幡然醒悟,重新回歸設計本身,創造出又一個絕美的作品。
然而,彼時的他已經確診艾滋病,生命所剩無幾。
回顧侯斯頓的一生,輝煌過,也瘋狂過。
世人皆驚羨于他的才華,嘆惜他的結局,可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原生家庭的影響。
從小生長在一個父母爭吵不斷的家庭,侯斯頓的取向也是父親常常辱罵的點,致使他無限渴望被認可,此后所做出的種種都是尋求一種認同感與安全感。
再加上當時資本主義一味迎合市場需求,全然不顧侯斯頓的設計心理,逼迫他做違心的設計。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侯斯頓的失敗。
一個時尚帝國、就此隕落…
點贊是個好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