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ISBN:9787533964887
內容簡介
《詩路浙江》以錢塘江詩路、大運河詩路、浙東詩路和甌江詩路為主體線索,涉及浙江全境11個地級市,錢塘江、甌江、大運河、富春江等知名水系;會稽山、天臺山、雁蕩山等知名山岳;西湖、靈隱寺、嚴陵釣臺等知名景點。
從中國歷史上選取120首左右描寫四條詩路的古典詩詞,如《夢游天姥吟留別》《錢塘湖春行》等,并加以賞析。同時,全書配上描繪四條詩路的知名古畫,如《富春山居圖》《西湖十景》等。
展現了詩詞與浙江山水的聯系,展現了浙江的文化之美、生態之美、氣韻之美、活力之美。
作者簡介
林巖,江蘇南京人,1974年出生,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先后就讀于吉林大學文學院、南京大學中文系、復旦大學中文系,分獲文學學士(1996)、碩士(1999)、博士學位(2002)。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中心訪問學人、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臺灣"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人、日本大阪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科特任準教授。央視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欄目主講人之一。研究領域涉及唐宋詩文、宋元文學史、中國科舉社會史。
前言:《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與越中山水
006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錢塘江詩路
杭州
016 錢塘湖春行 / 白居易
018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選一) / 蘇軾
022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 白居易
024 題杭州孤山寺 / 張祜
026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 蘇軾
028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選一) / 楊萬里
030 留題天竺、靈隱兩寺 / 白居易
034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 / 蘇軾
036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 蘇軾
040 杭州觀潮 / 姚合
044 早發漁浦潭 / 孟浩然
046 漁浦 / 陸游
048 富春 / 吳融
050 曉發桐廬 / 權德輿
052 桐廬縣作 / 韋莊
056 滿江紅 / 柳永
058 行香子·過七里瀨 / 蘇軾
060 睦州四韻 / 杜牧
062 宿建德江 / 孟浩然
064 淳安 / 范成大
金華
068 自桐廬如蘭溪有寄 / 權德輿
070 宿蘭溪水驛前三首(選一) / 楊萬里
072 出橫山江口 / 楊萬里
074 蘭溪舟中 / 薩都剌
076 登玄暢樓 / 沈約
078 題八詠樓 / 李清照
080 武陵春·春晚 / 李清照
082 對酒示申屠學士 / 戴叔倫
衢州
086 三衢道中 / 曾幾
088 三衢道中 / 李綱
090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大運河詩路
杭州
096 長安閘 / 范成大
098 臨平道中 / 道潛
100 憶江南詞三首(選一) / 白居易
102 答客問杭州 / 白居易
104 杭州春望 / 白居易
106 重題別東樓 / 白居易
108 余杭形勝 / 白居易
110 望海潮 / 柳永
112 岳鄂王墓 / 趙孟
嘉興
116 秀州通越門外八九里,臨水多佳木茂樹,以便風不得停舟一賞,愴然為詩 / 蘇舜欽
118 秀州秋日 / 沈括
119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 蘇軾
120 月波樓 / 鄭獬
122 水調歌頭·題煙雨樓 / 吳潛
124 過嘉興 / 薩都剌
126 鴛湖曲 / 吳偉業
130 銜命郊勞使客,船過崇德縣(選一) / 楊萬里
133 寄題莫氏椿桂堂 / 范成大
湖州
136 題平望驛 / 張祜
138 湖州 / 戴表元
140 寄獻湖州從叔員外 / 鄭谷
142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 / 杜牧
144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 杜牧
146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 / 蘇軾
148 贈孫莘老七絕(選五) / 蘇軾
150 過霅川大溪 / 楊萬里
152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浙東詩路
紹興
164 壯游(節選)/ 杜甫
166 渡浙江問舟中人 / 孟浩然
168 別后西陵晚眺 / 元稹
170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 蘇軾
172 蕭山 / 陸游
174 以州宅夸于樂天 / 元稹
176 寄樂天 / 元稹
178 答微之見寄 / 白居易
180 戲詠山陰風物 / 陸游
182 沈園二首 / 陸游
186 回鄉偶書二首 / 賀知章
188 鏡湖夜泊有懷 / 李頻
190 春游 / 陸游
192 思故山 / 陸游
194 蘭亭道上四首(選二) / 陸游
198 稽山行 / 陸游
202 若耶溪 / 李紳
204 游禹穴回出若邪 / 宋之問
206 大禹寺 / 蘇舜欽
208 游云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 孟浩然
210 舟行入剡 / 崔顥
212 別儲邕之剡中 / 李白
214 夢游天姥吟留別 / 李白
臺州
220 舟中晚望 / 孟浩然
222 越中逢天臺太一子 / 孟浩然
224 天臺曉望 / 李白
226 余家本住在天臺 / 寒山
228 宿天臺桐柏觀 / 孟浩然
寧波
232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 謝靈運
234 初赴明州 / 范成大
236 游四窗 / 劉長卿
238 登育王望海亭 / 樓鑰
舟山242 鬻海歌 / 柳永
246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甌江詩路
溫州
254 送韓存思誠出守永嘉,并寄同年周恭叔 / 趙鼎臣
256 度雁山 / 王十朋
258 大龍湫 / 樓鑰
262 游雁蕩山八首(選二) / 徐照
264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 孟浩然
266 登池上樓 / 謝靈運
268 永嘉作 / 張子容
270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 孟浩然
272 登江中孤嶼 / 謝靈運
274 南鄉子·謝永嘉諸友相餞 / 陳亮
麗水
278 石門洞 / 樓鑰
280 千秋歲 / 秦觀
283 歸括蒼,和楊嗣之吏部煙雨樓韻四首 (選一) / 姜特立
284 虞美人·煙雨樓 / 姜夔
286 水調歌頭 / 李處全
288 初夏游謝公巖 / 徐璣
290 游仙都 / 王十朋
292 馮公嶺 / 樓鑰
294 處州蒼嶺 / 翁卷
296 后記
后 記
一切都是偶然。
去年年末的一個晚上,我正和幾個朋友一起聚會,突然接到了果麥文化賀彥軍先生的電話。他在電話中說,想約我寫一本關于浙江的書,主要是圍繞浙江的“唐詩之路”來編選一些詩歌,并加以賞析解說。任務看來挺簡單,但給出的時間很緊,我當時有點猶豫。然而,經過一番溝通之后,他還是說服了我。
最初,果麥方面提供了一個大致的詩歌篇目,供我參考。但經過審慎考慮之后,我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擬定篇目。我的想法是,既然書稿的核心是浙江的“唐詩之路”,那何不按照當時唐人在越中的旅行線路而系定篇目,這樣讀者在閱讀這些詩歌時,就如同隨著唐朝的詩人一起在浙江旅行,閱讀體驗豈不更佳?于是,為了弄清唐宋時期詩人在越中的旅行路線,我翻閱了不少唐宋地理方面的總志,如《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方輿勝覽》等等,同時還利用了一些宋代的方志,在這方面,《宋元方志叢刊》提供了巨大幫助。尤其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譚其驤先生《長水集》中關于浙江開發與杭州城市發展的兩篇文章,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同時也樹立了我的信心。正是基于這些資料,書稿中擬定的四條“唐詩之路”,基本上都有了文獻依據,而對于詩人在這些線路上如何行進,會經過哪些地方,也逐漸明晰起來。
當資料查找告一段落、寫作框架大體敲定,接下來的具體寫作,就是一個相對漫長而煎熬的過程了。所幸雖然過程艱難,最終結果是比較滿意的。當然,這里也要感謝一下我的幾位學生,因為時間的關系,“甌江詩路”部分的撰寫,得到了肖琳、李妍、王佳佳、胡嗣男幾位同學的協助。
需說明的是,四條詩路中涉及的城市,依現今的政區劃分,多有重合,除杭州部分內容較多,分別置于“錢塘江詩路”“大運河詩路”外,其余嘉興、寧波、紹興等,不再拆分,嘉興部分置于“大運河詩路”,寧波、紹興部分置于“浙東詩路”,以便閱讀。此外,因古今行政區劃稍有差異,為尊重詩歌的時代背景,行文中涉及的行政區劃,皆依古代,并括注其現代的行政劃分。如長安閘,現位于海寧,宋時屬于臨安,是杭州的門戶,故歸于杭州。
2016年,我在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擔任駐訪學者,在杭城生活了小半年的時間,其間得到了不少居住在杭州的朋友的關照,同時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她的文明、友善和包容,讓我印象深刻。正因為平白受了如此多的恩惠,內心里總覺得有一份虧欠,如今借著這樣的機會,寫一本小書,聊以為報,也算是我一點微薄的心意。
是為記。
林巖
2021年4月11日,寫于緝熙齋
一宋史研究資訊一
郵箱:txq1627@126
編輯:潘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