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20日電 題:草原兒女在湖北的最后24小時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20日下午3點30分,隨著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一架飛往內蒙古自治區大草原的航班騰空而起時,內蒙古援鄂醫療隊、救護轉運隊上百名隊員完成了在湖北抗擊疫情的使命。
在過去的24小時,這些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醫生、救援隊員百感交集、無眠、甚至淚水漣漣。
李云鵬是內蒙古紅十字會救護轉運隊成員,作為退伍老兵的他,2月10日啟程來到武漢奮戰40天,被媒體稱之為“生命擺渡人。”
圖為李云鵬。 受訪者供圖李云鵬說,得知20日要離開武漢的消息時,“一瞬間,百感交集,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他想到用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最后在武漢的24小時,但心情沉重,錄了幾次,表情都不自然,于是作罷。他開始收拾床鋪,盡管他知道晚上還要打開,但他覺得要有儀式感。
“我給自己住的房間錄了小視頻。我把房間當作自己家一樣,我要打掃得干干凈凈,如同來時一樣。”李云鵬說,這是自己生命中最難忘的40天。
19日下午3點30分,當他稍微午休了一會,便開始喝茶、讀書。他說,“這些茶是內蒙古家鄉郵寄來的,別有一番滋味。但想到離別,心情時好時壞。”
當晚6點,身在荊門京山市的內蒙古醫護人員頊雪蓮開始用照片記錄離別時刻。
作為大草原的“白衣天使”,她在微信上發布了與同伴的很多合影。她們還在曾經穿過的防護服上簽名。
“離別前的回憶,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明天我們就要回去了,歡迎京山人民去內蒙古大草原。”頊雪蓮在微信上這樣寫道。
在過去的24小時中,這些即將踏上歸途的草原兒女們很多人都度過了一個“無眠”之夜。
同樣身在荊門京山市的昂格麗瑪在20日凌晨時分發朋友圈留言說,“失眠了。”
“愿我們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友誼地久天長。”20日凌晨,身在湖北沙洋縣的劉軼夫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拿起筆寫下了這17個字。6小時后,他將從沙洋到荊門,然后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飛回他的家鄉內蒙古大草原。
圖為劉軼夫。 受訪者供圖20日凌晨1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35歲的醫生說,“你知道我現在的心情很復雜,我真的哭了,來的時候我都沒有哭。”“我舍不得離開這里。”
劉軼夫是內蒙古林業總醫院的醫生,2月15日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啟程來荊門沙洋縣一直奮戰在戰“疫”一線。
劉軼夫說,“在沙洋縣撤離前夜,我好想抱抱這些可愛的戰友。”“我們內蒙古第四援鄂醫療隊在沙洋縣一共有18名醫護人員,我們感情太深了,不知道該怎么表達。”
很多人都在失眠。
20日凌晨2點,巴根那依然處于失眠中,巴根那是趕赴沙洋縣支援的內蒙古男護士,他被同事稱之為“會騎馬的護士”。
圖為巴根那。 受訪者供圖回憶起19日晚間的臨別時刻,他說,“自己的淚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轉,沒敢哭出來。”
“你每次都像大哥哥一樣對待我們。”“謝謝你一個多月的支援。”巴根那說,沙洋縣一名醫護人員給他發來的這段話,看了好幾遍,內心不是滋味。
20日一早5點45分,幾乎一夜無眠的昂格麗瑪說,“逆行,向陽光奔跑,如果時間可以倒回,讓我重新選擇,我依然毫不猶豫。”
20日早晨7點,劉軼夫開始用視頻記錄了從沙洋到荊門的沿途風光。
20日中午,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伴隨著蒙古族歌曲《鴻雁》,內蒙古醫護人員和機場工作人員自發地跳起了蒙古族舞蹈。劉軼夫激動地拍下了現場視頻。
20日下午2點,內蒙古醫護人員陸續進入機場安檢。李云鵬、頊雪蓮、劉軼夫、巴根那、昂格麗瑪等人紛紛為記者傳來她(他)們在機場的留影。
圖為昂格麗瑪。 受訪者供圖20日下午2點50分,頊雪蓮告訴記者,內蒙古醫護人員已經登機。
20日下午5點36分,劉軼夫告訴記者,已經平安抵達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機場,此時最想吃一頓草原火鍋。
“等到歲月慢慢變老的那一天,我要再來武漢看一看我‘戰斗’過的地方,那個時候依然會感受到溫暖和力量的。”李云鵬激動地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