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隔離病房,83歲的張爺爺在完成輸液治療后向醫護人員舉起勝利的手勢點贊到:“你們在我血管里埋下的這條‘管子’真是幫我打通的‘生命通道’!”
張爺爺為護士精湛的技術點贊。
原來張爺爺口中稱贊的這條“管子”是一種經外周靜脈到中心靜脈導管(PICC),它簡化了中心靜脈的穿刺過程,降低了中心靜脈的穿刺風險和感染率,延長了導管的留置時間,對護理技術操作要求極高。
感染二科主任徐智教授介紹,作為此次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高齡重癥患者占到收治患者中較大比例,特別是到了此次抗疫戰斗收官階段,高齡重癥患者往往可能會有其他并發癥,特別是針對這類患者建立中心靜脈通路,為患者提供必要的靜脈營養支持至關重要。
83歲高齡的張爺爺,飲食不佳,長期治療留置針穿刺范圍已經擴大到上臂,出現了輕度靜脈炎的表現,要在兩只胳膊的皮膚下找到合適做靜脈穿刺的地方已十分困難。護士們在隔離病區穿著防護服、護目鏡、面屏和四層手套,再做穿刺操作時難度進一步加大,加之外周靜脈穿刺痛苦,張爺爺已經對輸液治療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護理部主任王麗芹、副主任劉蕾、主任護師孫薇等護理專家在查房中得知這一情況,決定使用PICC技術為他解決靜脈營養支持的難題。
護士正在進行PICC置管。
30分鐘完成PICC置管。
護士長羅春梅和助理員趙麗帶領攻關小組先為張爺爺評估了血管條件,經過周密的準備后開始了置管操作。在操作中,曾偉沉穩地進行穿刺,在見回血后,陶俊迅速將導絲放入血管中,然后囑咐患者松拳、擴皮、插入穿刺鞘,放入PICC導管一氣呵成。期間,杜欣持續地觀察患者的情況并給予鼓勵,總共用時不超過30分鐘。
據了解,為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護理部定期組織針對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護理專家組查房,牽頭成立“PICC置管學組”、“傷口造口學組”、“氣道管理學組”等高技術含量護理學組,通過PICC專科護士、傷口治療師在關鍵時刻發揮的硬核護理技術,為危重患者打開生命通路。同時,積極發揮護理專家組的臨床指導作用,提高患者救治診療護理質量。